近些年来,网上一些人,完全罔顾历史,他们把前30年说得一无是处,当成“贫穷”的代名词,要么就是说30年“吃不饱,穿不暖”,要么就是不承认前30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在基础问题上采取狡辩的态度,一下说是五千年的基础,一下又说都是改开的成就,总之,这些人就是要把前30年说得一无是处,一团漆黑。特别是那个胡盘道,竟然给前30年打负90分,卑鄙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看到这些言论,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必须将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的下一代,不能让那些人的胡说八道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我们先以具体数据来说明问题,新中国从1949年10月1日宣布正式成立,在这之前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争洗劫,西方列强的强取豪夺,国内军阀混战等旷日持久的灾难,以及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神州大地满目疮痍,处处一穷二白。那么,新中国在这样的基础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单?根据有关资料,我们除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3年,以1952年为基数,到1978年,即改革开放前的时间,一共26年,我们先看看新中国这26年的国民经济成绩单。

  人口:1952年是57482万人,到1978年增加到96259万人,增长了67.45%;

  劳动者人数:1952年是20729万人,到1978年增长到40152万人,增长了93.7%;

  社会总产值:1952年是1015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6846亿元,增长了5.745倍;

  工农业总产值:1952年是810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5634亿元,增长了5.96倍;

  国民收入:1952年是589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3010亿元,增长了4.11倍;

  农业总产值:1952年是461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1397亿元,增长了2.03倍;

  粮食产量:1952年是16392万吨,到1978年增长到30477万吨,增长了85.93%;

  棉花产量:1952年是130.4万吨,到1978年增长到216.7万吨,增长了66.2%;

  油料产量:1952年是419.3万吨,到1978年增长到521.8万吨,增长了24.44%;

  肉类产量:1952年是338.5万吨,到1978年增长到856.3万吨,增长了1.53倍;

  水产品产量:1952年是167万吨,到1978年增长到466万吨,增长了1.79倍;

  水果:1952年是244.3万吨,到1978年增长到657万吨,增长了1.69倍;

  工业总产值:1953年是349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4237亿元,增长了11.14倍;

  轻工业:1952年是225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1826亿元,增长了近7.12倍;

  重工业:1952年是124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2411亿元,增长了18.44倍;

  布匹:1952年是38.3亿米,到1978年增长到110.3亿米,增长了1.88倍;

  原煤:1952年是0.66亿吨,到1978年增长到6.18亿吨,增长了8.36倍;

  发电量:1952年是73亿千瓦时,到1978年增长到2566亿千瓦时,增长了34.15倍;

  钢产量:1952年是135万吨,到1978年增长到3178万吨,增长了22.54倍;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52年是43.56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668.72亿元,增长了14.35倍;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2年是276.8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1558.6亿元,增长了4.63倍;

  外贸进出口总额:1952年是19.4亿美元,到1978年增长到206.4亿美元,增长了9.64倍;

  财政总收入:1952年是183.7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1121.1亿元,增长了5.1倍;

  财政支出:1952年是176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1111.0亿元,增长了5.31倍;

  零售物价总指数:1952年为100,到1978年增长到121.6,增长了21.6%;

  全民所有制工资总额:1952年是68亿元,到1978年增长到569亿元,增长了7.37倍;

  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1952年是445元,到1978年增长到615元,38.2%;

  这都是铁铮铮的数据,这些国民经济的成绩单哪一个方面不都是非常耀眼的数据?虽然取得了历史以来的巨大成就,但是如果同现在比当然不能相比,一是说明当年国家底子薄弱,二是社会是发展的,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一成不变。现在好于过去是正常现象,也是必然的。同时,也正是有了新中国的这些努力,才有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只要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印度当年和我国同期相比,不少方面都要略好于我们,但是,为什么现在印度落后于我国,印度也搞了改革开放,为什么印度现在的发展不如我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前30年注重了各方面基础的全面发展,包括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由于我们有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所以,才有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速度。

  说到增长速度,有人甚至还不服气,说那个时候基数低,所以增长幅度高。那么我们举一个例子,如电力,从1952年到1978年增长了34倍多,再从1979年再算26年,到2004年,发电量增长了7.8倍,这其实已经是很高了。再来看民国时期的发电量从1928年到1949年才增长了6.98倍,那个时候的基数不是更低吗?从这个发电量的增长速度就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前30年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们在短短20几年里就将一个工业几乎为零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改变成了一个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大国,你们凭什么否定那个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呢?

  再说有些人说的所谓五千年的基础,或者说是改革开放的结果,那么我们仅从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来看看,比如钢铁、发电量、石油,这是影响国家工业化发展不可或缺必需品,五千年前有吗?如果新中国的前30年,没有钢铁、发电量20多倍、30多倍的增长速度,还有石油更不用说了,石油在建国前一直被外国人视为“贫油国”,是新中国才彻底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基本实现了自给。没有这些改革开放拿什么来搞工业化?我们就先不说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点,这样的事实也否定得了吗?还有农业的水利,新中国的20几年修建的八万多座水库,比中国几千年来水利工程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农民历史上都是靠天吃饭,能说这八万多座的水库是五千年的基础,或者说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吗?

  以发展的历史唯物史观来看,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七十年代,大多数地区基本用上了电,从而电灯取代了蜡烛和煤油灯,一些地方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作业,有了自己生产的汽车火车,中国开始步入繁荣昌盛的现代工业化时代。改革开放以后的高楼林立,智能电器代替了普通电器,手机计算机代替了电话算盘,汽车代替了自行车,电力机车代替了蒸汽机车,高铁诞生,飞机普及,机器人,流水线生产,智能机械生产等等,都离不开钢铁、石油和电力,钢铁、石油和电力带动了许多其他行业的发展,这些,都不能否定前三十年钢铁、石油和电力发展的基础作用,没有钢铁和电力工业,一切先进工业都只是一句空话。

  农业方面有人根本就不用脑子想问题,开口闭口分田单干吃饱饭,中国历史上几千年都是单干,为什么没有吃饱饭?新中国以后分田单干就吃饱饭了,分田单干就这么灵念吗?怎么就不想想没有水,靠天吃饭能吃饱饭吗?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八万多座水库不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吗?没有优良农作物品种、化肥,粮食能增产吗?七十年代中期引进的化肥生产设备,以及七十年代中后期陆续完成的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培育,这些不都是前30年奋斗的结果吗?只能说分田单干碰到了刚好在水利、化肥、种子等方面基本完成时,分田单干了,碰到了这个时间节点的机遇。

  建国时毛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就是新中国刚建立时的基础,然而,新中国在毛主席领导下的20几年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勒紧裤腰带,在短短的20几年时间里,就建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汽车、火车、拖拉机、飞机、坦克、大炮、化肥、农药、优良农作物品种都搞出来了。这些都为以后的国家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人怎么就不想想,建国前的中国是一片战争废墟,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新中国在建立后的20几年时间里,在联合国工业门类分类目录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小类中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今天的中国,强大而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底气,更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支撑。没有工业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地位,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难道是想抹掉就抹掉得了的吗?因此,不能不说,那些公开否定前三十年成就的人实际上就是胡说八道,特别是胡盘道竟然还打负90分,可见这种人丧心病狂到了何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