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孤立主义、退群孤立主义和单边孤立主义,本意都是调整美国霸权策略,维护美国霸权利益,最终达到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目的。三种孤立主义与美国外交正统的自由国际主义存在差异,多被美国外交建制派批评。实际上,自由国际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区别仅在于政策执行方式,它们都信奉、追逐和固守美国霸权。

  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孤立主义”再次成为美国政客相互攻击的高频词汇。孤立主义频繁出现于美国政治生活中,是否意味着在制度缺陷日益暴露、国力持续衰退背景下,美国有意放弃传统霸权主义政策,转向“独善其身”的外交方向?事实上,孤立主义不是美国有意放弃霸权主义的外在表现,而是其试图维持霸权主义的内部争论。它是美国“霸权病”的产物,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维护美国霸权。美国外交史上,被信奉“自由国际主义”的美国外交建制派冠以孤立主义称号的外交战略主要包括三种:“撤退孤立主义”,主张美国从海外军事干涉中撤出并谨慎使用武力;“退群孤立主义”,主张美国退出国际组织和国际多边合作;“单边孤立主义”,主张美国无视国际法和多边主义规定,采取单独行动。事实上,三种所谓孤立主义观点都固守美国霸权主义:撤退孤立主义的本质是对美国激进霸权策略的调整和修正;退群孤立主义的本质是对无法完全服务美国霸权利益的国际组织施压;单边孤立主义的本质是无视制约美国霸权行为的多边主义规定。

  撤退孤立主义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越南战场遭遇巨大挫败,撤退孤立主义在美国民间萌发,后蔓延至政府高层。撤退孤立主义主张美国应停止大规模海外军事干涉,从干涉地区撤军,因与美国霸权主义积极介入、扩张、进攻的思想相矛盾而得名。撤退孤立主义的典型代表包括前参议员富布莱特和前总统奥巴马。

  富布莱特是反对美国军事干涉越南的典型政客。为推动美国从越南撤军,富布莱特领导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召开数年的国会听证会,传唤数百名反越战代表抨击约翰逊政府的越战政策。美国反共政客称富布莱特为孤立主义者。实际上,富布莱特的撤军主张并非孤立主义,而是美国对越失败政策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富布莱特认为,美国已在越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战场形势却不断恶化,士兵伤亡不断增加,美国为霸权扩张所付出的成本明显超出预期收益。同时,苏联趁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之时,在全球其他地区挑战美国霸权。为防止美国把过多资源浪费在与其核心霸权利益无关紧要的越南,以保存力量同苏联争夺霸权,富布莱特积极主张美国撤出越南。

  富布莱特主张美国从越南撤退,意在修正和调整美国霸权策略。类似富布莱特撤退孤立主义的观点,只产生于美国霸权扩张遭遇巨大阻碍和挫败时期,此时美国政治精英会重新思考“成本—收益”问题。若扩张成本过高,扩张活动得不偿失,美国应撤军节流,防止美国霸权被反噬。撤退孤立主义是美国政治精英在权衡美国霸权扩张成本与收益后设计的方案。

  推动美国从中东撤军的前总统奥巴马,也被共和党人视为撤退孤立主义者。奥巴马认为,小布什政府发起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不符合美国霸权利益。美国的军事入侵不仅没有实现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民主改造”,反而使两国沦为“失败国家”。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耗费数万亿美元,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美军却在战局中越陷越深,两个战场成为消耗美国霸权资源的无底洞。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巨大挫败,使奥巴马回想起越南战争的教训,认识到只有迅速撤军止损,才能维护美国霸权。因此,奥巴马政府从中东撤军的政策也非真正的孤立主义,而是试图矫正美国过于激进的霸权扩张策略,维护美国霸权“收支预算”的平衡。

  美国人民的反战抗议时而迫使政府让步。图为2023年3月1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反战抗议者举行游行,要求结束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和经济制裁  视觉中国/供图

  退群孤立主义

  退群孤立主义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国会坚决反对威尔逊政府参与国际联盟为主要表现。冷战结束后,这一观点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愈发显著。退群孤立主义认为,部分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组织并未按美国期望的方式为其霸权利益服务,甚至成为阻挠美国霸权的绊脚石。为确保霸权利益不受约束,美国应退出不符合美国霸权利益的国际组织。美国媒体将此观点总结为退群孤立主义。退群孤立主义典型代表包括前参议员赫尔姆斯和当选总统特朗普。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处理诸多国际议题方面未遵照美国的特殊要求,美国政客对联合国的不满达到新高。他们认为,联合国既然为美国领导建立,就应协助维持美国霸权,制定有利于美国的国际规则。然而,联合国的发展严重偏离美国霸权主义者的设想。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后,联合国不断反对美国的海外军事干涉,以及美国在中东、拉美、非洲、东南亚的霸权主义行径。因此,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为代表,美国政治精英开始猛烈抨击联合国,拒绝缴纳联合国会费,并频繁以退出联合国要挟其必须进行符合美国利益的“改革”。赫尔姆斯的反联合国立场与1920年孤立主义参议员洛奇的反国联立场高度相似,因而其威胁退出联合国的行为被称为退群孤立主义。然而,赫尔姆斯并非真正的孤立主义者,他只是以停缴会费和退出联合国为筹码,通过外交勒索向联合国施压,逼迫联合国进行有利于美国霸权主义的改革。胁迫国际组织更好为美国霸权服务,是赫尔姆斯退群孤立主义的根本目的。

  美国新一轮“退群”热潮由特朗普发起。特朗普攻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以色列问题上不听从美国要求,宣布退出该组织;他攻击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裁决针对美国,并无限期阻挠世贸组织任命上诉机构法官,令上诉机构运行陷入瘫痪;他还以全球气候治理冲击美国传统化石能源利益集团为由,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政府频繁退出国际组织的政策,被民主党攻击为退群孤立主义。特朗普政府的决策也非孤立主义的真正表现,而是对这些国际组织未能屈从美国霸权利益的气急败坏式回应。以世贸组织为例,美国于1986年起主导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于1995年促成建立世贸组织,随后美国利用在世贸组织中的影响力,将同意他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攫取霸权利益的交易筹码。然而,世贸组织通过贸易裁决挑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已逐渐成为美国贸易霸权的制约方,招致美国政客的敌意。特朗普故意阻挠世贸组织运行,威胁退出世贸组织等退群孤立主义举动,本质上仍是追求霸权利益最大化。

  单边孤立主义

  单边孤立主义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参议员罗伯特·塔夫脱建议艾森豪威尔政府无视《联合国宪章》,扩大朝鲜战争规模并主动入侵中国。单边孤立主义认为,多边合作应是美国霸权外交的工具而非目的,美国参与多边合作旨在为其霸权行动提供所谓“道义”支持。如果多边合作约束美国活动,制约美国追逐霸权,美国应果断抛开多边规则,采取单边主义行动。单边主义观点无视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与美国应积极领导参与国际组织的自由主义主张相矛盾,所以经常被误解为孤立主义。单边孤立主义典型代表是前总统小布什。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空前激进的单边主义政策,退出诸多多边主义平台。外交方面,小布什政府单方面反对或退出《反导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京都议定书》,猛烈抨击国际刑事法庭对美国的战争诉讼。军事方面,小布什政府无视联合国安理会反对,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还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公开为美国无视国际法和安理会决议的单边主义行径辩护:“尽管美国将一如既往寻求国际支持,但必要情况下,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单独行动。”如果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符合美国霸权利益,美国可以打着维护国际规则的旗号,参与多边主义合作,强迫他国屈从于偏向美国的国际规则;如果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对美国推进霸权的手段产生制约,美国将卸下伪装,采取单边主义政策维护霸权利益。总之,单边孤立主义认为,美国维护和巩固霸权地位的手段不能受到任何制约。

  撤退孤立主义、退群孤立主义和单边孤立主义,本意都是调整美国霸权策略,维护美国霸权利益,最终达到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目的。三种孤立主义与美国外交正统的自由国际主义存在差异,多被美国外交建制派批评。实际上,自由国际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区别仅在于政策执行方式,它们都信奉、追逐和固守美国霸权。孤立主义与美国霸权主义天然绑定,而美国也从未真正“孤立”过。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