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基金赶在春节之前发行。统计数据显示,权益类基金将迎来“超级发行周”,70多只权益类基金正在或即将发行,其中不少产品拟由知名基金经理执掌。从资金流向看,开年以来短短3个交易日,ETF净申购额已超473亿元。此外,本周还有13只ETF集中上市,后续将有更多增量资金驰援A股。权益类基金集中发行截至1月7日,67只权益类基金集中发行,其中18只基金均在1月6日启动发行。
刚刚进入2025年,不少基金投顾产品已经开始了调仓换“基”的步伐。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期交银施罗德基金、中欧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投顾组合陆续调整持仓策略,并发布了调仓报告。
近期,多家百亿级股票私募机构对于2025年A股市场的研判陆续出炉,对于大势的正面预期成为机构的普遍共识。从策略应对角度看,当前头部私募大多聚焦于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挖掘。人工智能(AI)与科技、内需与消费、中国企业出海成为头部私募看好的三大投资主线。大势研判趋积极近期A股市场震荡调整,市场人气出现阶段性衰减。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共有664家私募管理人参与了374家A股上市公司调研,覆盖到7大证券板块下的88个申万二级行业,合计调研次数达1618次。数据显示,去年12月私募管理人参与调研的374家A股公司中,131家公司去年12月股价上涨,占比为35.03%,其中28家股价涨幅10%-19.99%;20家股价涨幅20%-49.99%;5家股价涨幅超70%。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促进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文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强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基金要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采用市场化方式支持创新创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基金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大小指数走势分化。从板块来看,算力概念股集体走强,数据中心电源、铜缆、CPO等多个方向大涨,芯片股展开反弹。下跌方面,医药股集体调整。ETF涨跌幅方面,科创芯片设计ETF涨超7%。有券商表示,随着半导体周期复苏,存储芯片有望量价齐升;随着AI对芯片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速,先进封装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下跌方面,中概互联网ETF跌逾3%。
1月7日,宝盈品质甄选公告恢复大额申购,取消申购、转入和定投金额限制;同日,建信新兴市场优选也公告恢复大额申购、定期定额投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5年以来,陆续有多只权益类基金恢复大额申购。具体来看,包含QDII基金,以及部分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例如万家基金黄海管理的三只基金,在1月6日都公告了恢复大额申购的消息。从各家给出的原因说明来看,均为满足投资者需求。
2024年,基金公司狂掀自购潮。数据显示,2024年公募基金自购金额达64.42亿元,接近历年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受访人士认为,公募自购更多是一种信心的表达,而非直接的买入信号,毕竟公募自购金额对于整个股市的资金规模而言并不算大,因此很难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不过,拉长周期来看,当公募出现大规模自购时,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而言,往往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阶段。
新华财经上海1月7日电据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公募基金合计分红6662次,分红金额达2273.89亿元,较2023年相比,分红次数同比增长9.12%,分红金额同比增长0.65%。债券型基金成分红主力。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2024年债券型基金合计分红5757次,分红金额1813.81亿元,分红金额占到总金额的79.77%。
2025年开年以来,基金提高份额净值精度频频出现。近日,多家基金公司接连发布公告,因旗下基金发生赎回,为保护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决定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涉及产品以纯债基金为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利率债演绎极致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破1.6%。业内人士认为,债券市场已过度交易“弱现实”,短期波动或加大,中期基本面对债市仍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