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必要性——对社会问题的简单分析以及对出路的简单思索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卡尔·马克思
资本主义社会是病态的社会。
富人们拥有游艇、私人飞机、游泳池、大型高尔夫球场、众多SUV、太空旅游、珠宝、高级定制服装以及遍布全球的豪华住宅。全球最富有的1%的人的财富相当于全球50%的人所拥有的。他们提出了所谓的“涓滴理论”的神话。可惜财富依然是向富人“滴落”的。即使在所谓的“发达国家”中,贫困也在蔓延。劳动所得被掠夺,容身之所被挤压。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漂浮在债务、剥削和不平等的海洋之上。
纵使如此,依然有一些人,认为富人的奢靡是合理的,认为不公是注定无法消除的,认为现在的社会是一成不变的。那么,这些说法是正确的吗?他们又为什么会相信这些说法呢?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是什么
马克思指出,无论是在何种社会,人类都是依赖劳动得以生存的。人们把羊毛做为衣服来保暖,把树木搭建成为庇护所,让土地产出食物,等等。正是经过劳动,人类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自然物转化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有用物。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劳动。
有且只有,当参与劳动的社会成员所生产的产品超出其本身所需的量时,这些不进行生产活动的人才能凭借这些盈余的产品生存。而这些产出,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
当前社会中占有这部分剩余的群体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如婴儿、病患和老人等弱势群体,他们本身不具备劳动能力,因而劳动者无私地承担起了保护他们的责任;其二是如流氓、贵族和富翁等寄生群体,他们不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却通过各种手段(不论合法与否)强行占有了他人的劳动成果。这种“不劳动者却得食”的现象所反映出的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不公。
不公之所以存在,从根本上来说源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又与阶级结构密切相关。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决定着对资源的分配格局。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工人阶级为了生计(同时为了完成生产活动)只得出卖劳动力。这种不平等的占有关系必然导致对分配剩余价值的倾斜,造成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通常会利用“剩余”来维持剥削关系。比如资本家通过支付工人远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的工资,并将其产品反过来出售给无产阶级,以保证工人最低限度的生存并借以维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此以往,资产阶级便逐步实现了对无产阶级的麻痹,使其对自身经济地位认知不清,误以为“如果没有资本家,我们就会因为失去工作而陷入贫困”。可事实却是资产阶级像寄生虫一样依赖无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使得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什么“资本家保证了我们的就业”,分明是他们导致了无产阶级的贫困。不如说,资产阶级的存在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的苦难。
“没有劳动者,工厂里一颗齿轮都不会旋转,田野里一粒粮食都不会被生产。”
应当指出的是,资产阶级对于工人的掌控与剥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加深的。阶级地位的差异不仅影响着同代人的发展机会,占有优势的阶级还能为其下一代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社会关系和文化生活等稀缺资源,形成代际传递效应。而底层群体往往面临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资本不足和理论水平匮乏等困境,难以突破阶层壁垒。这种发展机遇的不平等也加剧了社会的分化。
同时不难理解的是,各阶级正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争取本阶级的利益而行动着。但与被统治阶级所不同的是,统治阶级往往能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公共政策,使其安排更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比如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策偏差,都可能固化甚至扩大既有的不公现象。此外,统治阶级的文化品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往往被宣传为"主流"或"高级"文化,成为社会评价的标准。这种文化霸权使底层群体处于符号暴力的支配之下,难以获得平等的社会认同。
就这样,底层劳动人民逐渐被剥夺了参与并决定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等的精力、自觉与权力。统治阶级就这样广泛而深刻地改造了整个社会,并孕育着名为不公的瘟疫。
当今社会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
“少数人占有并分配多数人生产的剩余,这样的形式不符合并破坏着法国和美国革命所倡导的、此后广泛流传的进步的社会目标。”
二、昨天的药方是什么
名为不公的病毒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已经存在了太久,以至于一些曾经苦于不公的受害者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了享受不公加害者。那么在不过三百年前,尚且试图终结这种苦难的资产阶级开出了怎样的药方呢?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无疑仍是不公的,人分三六九等,等级森严。那这发展了千万年的“不公”难道真是不可撼动的?十八世纪一些进步的资产阶级回答道,社会应当用民主的制度取代不公,而民主的实现则意味着任何个体人类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民主意味着个人实现自由,自由意味着改变制度,否则你将永远被制度束缚。”
——沃尔夫
但资产阶级做到这一点了吗?
在资产阶级所领导的长期反复的革命中,成功诞生了新生的资本主义体系,它们率先在西欧蓬勃发展并日益取代了原先旧式的,由奴隶主和奴隶、封建领主和农奴组成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新生资本主义体系中诞生了相对“自由”的雇主与雇员。但历史很快证明,资本主义并没有实现自由、平等、博爱或者真正的民主。甚至,它几乎没有显示出向这些方向发展的迹象。资本主义确实“终结”了“不公”,但它只终结了奴隶主对奴隶的“不公”,它建立了新的即资本家对工人的“不公”。工人们在所谓的“民主国家”中所获得的“自由”是虚幻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多数工人被困住了,他们要么为雇主生产剩余,要么脱离生产性活动专注于直接服务雇主,依赖其他生产者供给的剩余生存。
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针对无产阶级的专政,他们把自己经历过的一切“不公”转移到他人头上,还恬不知耻地说什么他们用民主终结了世间的不公。是的,人们需要民主,但不是名义上的民主。
对克莱因来说,民主意味着避难权不是被驱逐者申请避难所的权力,而是(由精英们所代表的)国家拒绝提供避难所的权力;言论自由不是公民表达自己这种或是那种思想的权力,而是国家禁止自己的臣民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力。——托洛茨基
资产阶级的民主是由所谓的人民代表们代替人民做主。
资产阶级民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它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实质上的不平等,用政治权利的形式平等来维护经济领域的不平等关系。这种民主制度既有历史进步性,又存在根本局限性。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要想根除不公,就必须取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因为民主的实现是建立在平等的生产方式、经济体系、分配方式等之上的——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基础。资产阶级却将民主局限于政治领域,而将经济领域排除在民主化之外,使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不受民主原则约束,造就了一种畸形的社会制度。为了维持这种“民主”制度,资产阶级只得采用各种代议制,包办替代属于所有人的民主,用形式上的、口号上的民主催生出资产阶级能从中获益的新的不公。这种民主不能终结人们所遭受的苦难,充其量是使人麻痹致死的止痛药。
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受制于其从中收益的经济关系,因此其完全无法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资产阶级不明白,减少社会财富、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方案,必须伴随改变生产剩余的组织形式。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结束剥削对于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的社会承诺是必要的。他们完全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实现民主就意味着消除不公——自然,他们无法创造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于是他们创造了独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
资本主义之所以未能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是因为资本主义自身结构和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本身就是实现这些崇高目标的障碍。——马克思
三、新的出路是什么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300年里,资本主义成功进行了繁衍,扩张成为了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然而,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的运作和再生产方式,在产生贫困方面和产生财富同样“有效”。事实证明,贫困是资本主义从未消除的延续性缺陷。
既然资产阶级民主注定破产,我们又该从哪里汲取智慧以反抗不公呢?
马克思设想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消除了资本对政治的支配。在这种制度下,无产阶级作为统一且团结的集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的经济地位在根本上的平等为政治民主提供了坚实保障。这种制度克服了资产阶级民主在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不平等之间的矛盾,使民主权利真正惠及广大劳动群众。
这种制度用今天的话可以称之为:无产阶级民主,即绝对民主制。
在进一步阐述之前,我们先简单解释下为什么尽管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支持无产阶级民主的革命家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的消除不公的道路,却依然有无数人在否定、诋毁、抹黑这种思想。
这是因为旧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们在不平等的现行政治和经济制度中,享受着建立在对劳动者的剥削之上的特权,他们怎么会舍得放弃他们所拥有的“光鲜亮丽”的一切并转而和劳动人民“感同身受”?
对此,邓宁格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言归正传,无产阶级民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就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所不能达到的目标——消除不公呢?
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民主是更加全面且深刻的民主形式。无产阶级民主将民主原则扩展至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在以实现公有制为前提的产业中实行民主管理,保障职工参与决策的权利;在基层社会实行群众自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全方位的民主实践,超越了资产阶级民主将民主局限于政治领域的狭隘性。同时无产阶级民主以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致力于消除阶级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坚持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这种崇高的价值追求,超越了资产阶级民主维护阶级统治的局限性。
四、新局势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尽管已经意识到旧社会的腌臜,许多人依然在犹豫是否要积极地参与新社会的建立。不应过度苛责他们,这是旧社会的思想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塑造。作为长期脱离社会实践的学生,我们也不必急于求成,不必急于为自己贴上各种主义的标签,不如先从一些最基本的理论学习入手。
那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我们而言有什么意义呢?
马克思的著作可以启发我们。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和鼓吹者常常犯与之前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支持者同样的错误。他们一厢情愿地想象,他们的制度就是历史的终结。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制度再好不过了,人类已经不可能做得比现在更好。这些人中的每一个都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为什么我们今天反而要相信那些试图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已经完美无缺的人们的片面之词呢?马克思和其他许多历史学家一样,已经注意到封建制、奴隶制等经济制度和其他所有经济制度一样都有其历史。它们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消亡,并让位于另一种制度。到了19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已经疲于继续扮演一种进步的角色,以至于它反过来推动劳动者们不得不去寻求更好的制度来取代它。马克思的分析所反应的就是这种寻求的成果。
放眼国际,美国人现在面临的严重问题恰恰是一种证据,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问题。很明显,它为1%的人服务的效果,远远好于它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做的事情。一段时间内,群众的苦闷、失落和愤怒可能会从对失序的经济制度的批判中被转移出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愤怒可能被转移到移民、外贸、少数族裔和其他一些可悲的替死鬼身上。但一味地寻求发泄永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至今日,美国的统治者们还在醉心于转移矛盾,他们借着群众的不安与愤怒掌权,又把矛头指向敌对的组织、党派以及国家。但迟早有一天,那些认真对待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的人,会像以往一样,转向马克思主义这一资源丰富的路径。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旧社会反思的过程——如果不知道旧社会为什么应该被推翻,我们应该凭借什么建立一个新社会呢?
那么进一步来说,作为学生,我们具体应该做的事,或者说我们能做到的事是什么呢?不同于产业工人,学生往往缺乏自觉性并更容易陷入资产阶级思想的陷阱。那么为了更好地开展理论学习甚至实践活动,学生应当对自己有怎样的要求呢?
作为腐朽的资本主义世界时代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应当自主推动对自我的全方面提升,并严格地要求自己,以期提升自身及旁人的理论水平与革命道德水平。
1.理论学习
⑴学生应当系统性的广泛而深刻地开展理论学习工作,反对望文生义。谨记,为追求学习质量,一定时期内对于数量的舍弃是可接受的且必要的,应当制定最符合个人情况的学习计划
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应当不定期与其他人分享并交流所学心得。鼓励以尊重事实、就事论事为前提的平等虚心的辩论。反对盲目自满与阴阳怪气。
建议:学生可以优先阅读如《**宣言》和《“左派”幼稚病》等斗争性有所保证且较为浅显易懂的文章和宣传小册子;或是优先阅读《震撼世界的十天》和《俄国革命史》等革命性有所保证的历史向文章,优先培养学习兴趣。
2.实践学习
⑴除特殊情况外,学生应当经常参与生产生活运动,提高劳动自觉,培养实践能力
⑵学生应当通过生产劳动不断完善自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建议:学生不必急于为自己打上所谓“融工派”的标签,可以优先从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劳动入手,积极同劳动者进行交流,以防落入“极左”的陷阱。
3.思想改造
⑴学生应理解,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同时不应陷入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应当强调合作与团结,注意宣扬集体主义精神
⑵学生应当发扬雷锋精神,在思想上认同无产阶级、认同无产阶级专政、认同无产阶级革命。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扛起时代重任。
建议:思想改造应建立在对自身立场的正确认知之上,学生可以优先尝试以家庭等为切入点,分析自己以往旧有的思想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不必急于“全盘否定”昨天的自己
且先不谈组织上及政治上的斗争,新时代青少年完全有能力且有义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对旧思想、旧道德及旧文化最坚决的斗争,以期最终落实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之学习。
4.理论斗争
⑴学生应自主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思想文化专制。支持独立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支持思想解放,支持发展无产阶级文艺。
⑵学生应自主反对当“滥好人”,反对利润挂帅,反对物质刺激,反对在阶级社会内空谈跨阶级的“真正的人类之爱”。反对把指令目标、战略方针、理论思想庸俗化、模式化、极端化理解甚至宣扬
⑶学生应自主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军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以任何借口挑起的任何形式的侵略行径
⑷学生应自主反对实用主义、数学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伪科学”。
⑸学生应自主反对大生产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对自然界进一步的野蛮破坏。支持生态社会主义,支持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制地发展可持续性经济。
⑹学生应自主反对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应以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支持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反对大民族的民族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反对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主义。反对单独一国的社会主义,反对民族共产主义,反对社会帝国主义,反对“举着红旗反红旗”。支持鼓励以国际为范围内的各民族以平等自愿为原则,组成社会主义联盟。
建议:“理论学习”和“理论斗争”在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学生在积极投入理论斗争前应优先确保自己已了解二者间的差异。简单来说,在进行理论学习时,我们应当是“不道德”的。比如我们不能因为法西斯主义在历史上罪孽深重,就拒绝去研究法西斯主义——如果我们不了解法西斯,我们怎么能确定它是错的?它错在哪里?什么又是对的呢?但是在进行理论斗争时,我们必须是“道德”的,必须是基于事实的,必须是个人立场明确的。比如在进行理论斗争时,我们不能谎称自己“什么立场都没有”,因为在资本主义盛行的当代,所有所谓的“中立”与“中庸”都在实际上削弱着社会主义。激进或保守,进步或退步,文明或野蛮,除此没有第三条道路。
鉴于国情,笔者曾经简单总结过初学者在思想觉悟上发展的进程,特此引用,仅供参考:
1.大体掌握本国阶级斗争史,认清本国当前社会性质。
2.在思想上理论上大体了解并认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尝试从国际视角分析国内问题。
3.认清以饶勒斯、考茨基、阿连德等为代表的改良主义及社会民主主义等在当代的局限性。
4.认清以勃列日涅夫等为代表的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
5.深入学习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国际范围内的发展。
6.确定斗争目的与斗争方式,通过对一些被庸俗学究所模糊的历史真相的正确认识检验个人理论水平,并最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自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爆发以来,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危机无不在向世人声嘶力竭地嘶吼着:被资本主义暗藏的弊病终于再也无法得到遮掩了!走资派复辟,苏联解体,霸权主义、反移民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等的复苏与盛行、新一轮经济危机的爆发,还有似乎永远不会停止的局部战争……面对着一轮又一轮世界性灾难的威胁,我们终于发现,无论何种形式的改革与重组都不再能使资本主义这具残破的身体重新恢复原先表面上那样的光鲜亮丽。面对着人们最基本的对于终结谎言与不公的日益剧增的渴求,我们越发意识到,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制度甚至是新的社会来取代如今已垂垂老矣却仍作威作福的资本主义。而我们为了终结现如今一切苦难所需要的,正是马克思主义。
今天读他的书,明天做他的事。
“漫漫长夜待明天,天明成今天”
——鲁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