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X
OK欧意app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在探讨社会、经济、企业或技术变迁时,“转型阵痛期”常被提及。它被描绘成从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变过程中,因调整而产生的短期负面效应。但深入剖析,会发现这一概念就是一幻觉。

  很早之前,人们用绳子套牛头来驯化牛,后来有人发现绳子穿牛鼻子比套牛头更能驯服牛。这个技术模式的转换,对当时当地的人来说,有啥阵痛呢?所谓阵痛,只是发明这个词语的人脑子臆想出来的东西。

  事实上呢,我们能够真实看到的是,无数人每时每刻都在以一种不满意的状态交换较满意的状态,一旦那个较满意的状态完成之后,又开始对现状不满,进而寻求改变,无穷无尽的改变,直至死亡。活着的人就是在行为,行为就是在变化,脱离具体人的具体行为,能谈什么转型阵痛?从行为的本质出发,那些不满意的状态随时随地在产生,如果这被视为是一种阵痛,那人没有所谓的阵痛期,阵痛将是经常性的。

  “转型阵痛期”就是个甩锅大词。它将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归结为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以失业率上升为例,它并不是什么历史必然的阵痛转型造成的。为什么失业增加呢?因为三大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被大量浪费掉了。具体怎么被浪费掉的呢?如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架云轨,还有各种高射炮打蚊子的绝招等等。

  三大生产要素被浪费掉了,人们只能选择最为迫切的需求去满足,这些需求通常生产期比较短,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数量也相对更少。如果想要提高就业,提高工资,唯一的方式就是提高单位资本回报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储蓄为基础,必须以更多的三大生产要素为基础。

  事实上呢,“转型阵痛”是这样生产出来的,用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把个体整体化,把历史学者对历史的分段总结论述形成的理念类型,进行概念实体化,用历史哲学的思路在历史中寻找绝对真理,这是什么时期,那是什么时期,但每个时期完全脱离无数个体的意志和行为,仿佛社会是一个脱离了个体具体行为的一个实体,它有它的意志,它有它的必经阶段。看似合理,其实是胡说八道。

  在科学的认识层面,不能区分机械论因果领域和目的论因果领域;在人的行为领域,不能区分理论和历史。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类似“转型阵痛”的理念类型,今天是阵痛,明天还是阵痛,后天又成深水区了,在幻觉的泥坑里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