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决裂”看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波折——《共产党宣言》读后感|人境院写研班学员作业选登(12)
《**宣言》是我认真阅读的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原著,也是迄今为止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著作。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这本书所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彻底说服了我,使我从一个对社会不满,却又不知道出路何在的愤怒青年,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人活着就得吃饭穿衣、有房子住,就需要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解决生存问题。为了获得生存资料,就必须劳动。要劳动,就必须要有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就需要有生产资料。于是,人类就会遇到一个基本的问题,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劳动过程如何组织、劳动产品如何分配,也就是生产方式的问题。
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社会结构,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上层建筑。
这个核心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版的序言中做了高度总结: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这是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无论是谁、不管他怎样诅咒和否认这个规律,最后都不可避免要受到这个规律的制约。
《**宣言》问世以后,便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用来批判旧世界的思想武器,指引着他们战斗的历程。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诞生了第一轮全球共产主义运动,催生了苏联、中国以及东欧诸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苏联解体开始,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变质,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尽数瓦解。仅存的一些以社会主义冠名的国家,则名存实亡。毛主席晚年所预言的“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情景,不幸地发生了。
每一个真诚的共产主义者,都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第一轮共产主义运动先后失败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身不可靠,还是后人的实践出现了种种偏差,以至于误入歧途?
尤其是,当今天的资本主义在全球攻城掠地、肆意妄为,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我们重新祭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时候,人们不禁会问:社会主义不是已经试验过,而且被事实证明是不可能的了吗?难道你们还要去走一条注定走不通的死路?
新时代的共产主义者,必须回答这样的诘问。
要科学地、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是一个极为浩大的历史工程,需要强大的理论功底与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一篇短文显然是不够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还是可以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批判和讨论。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到了社会革命中的两个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也就是说,共产主义革命除了要废除私有制,埋葬旧世界的经济基础之外,还需要在思想意识形态进行革命,用一种新的思想观念,来代替为旧世界服务的旧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这一基本思想,在后来的《哥达纲领批判》《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等一系列文章中又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讨论与分析。
回顾第一轮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倒在了第二个决裂的门槛上,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最终导致了旧世界的复辟。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城市和农村的生产资料变为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两种形式,所有制的改造初步完成,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建设时期。
接下来的任务,就要进行第二个决裂,也就是“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没有这个决裂,第一个决裂的成果也是不能持久的。
但是,这个决裂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中国作为一个曾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论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传统观念的顽固性上,都有着沉重的历史包袱。
建国初期,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仍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初期阶段。农业以传统手工方式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交通运输落后。这个时候,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必然会使大多数劳动群众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工农业生产,而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参与工农业生产的管理、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另一方面,中国劳动人民的文化发展水平非常落后,普通劳动者文盲率很高,受战争、殖民侵略和封建社会的影响,封建主义、殖民主义思想还极大地占据着人民的头脑,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起着支配作用,思想启蒙的任务非常艰巨。
作为全社会的核心,**进城以后,思想退化也比较严重。在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中,真正懂马列主义的基本道理、真心要建设共产主义的革命者,为数甚少。
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和发展壮大,就有了非常合适的条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为了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毛主席召集邓力群等人,一起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发表了许多评论,其中就专门谈到了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
毛主席认为,“在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关系。在这里,例如领导人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以平等态度待人,改进规章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领导人、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等,有很多文章可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制度这三个方面”。因此,毛主席敏锐地指出:“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法权,必须破除。例如,等级森严,居高临下,脱离群众,不以平等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饭而是靠资格、靠权力,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猫鼠关系和父子关系,这些东西都必须破除,彻底破除。破了又会生,生了又要破。经过去年和今年的整风,我们已经给这种资产阶级法权很大的打击。去年以来,搞试验田,干部下放,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说服不用压服,因而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大有改变。”
尽管毛主席以巨大的勇气,动员群众去和旧世界做斗争,但历史的辩证法这一次没有站在人民一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因为历史的巨大惯性,旧事物还有着较为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的力量又很弱小,因此进步事业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但人类历史的发展,正如黄河的流向一样,九转十八弯,最终还是要汇入大海。当资本主义把触角伸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把绝大多数劳动者吃干抹净的时候,它也无可挽回地敲响了自己的丧钟。
新的斗争开始了!
【老师点评】
本文结合《**宣言》,阐述了“社会主义不是已经试验过,而且被事实证明是不可能的了吗?难道你们还要去走一条注定走不通的死路”这一新时代的共产主义者,必须回答的问题,立论宏大,论证清晰,条理分明,措词精准简练,是一篇不错的政论文。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是,共产主义在21世纪面临的难题除了“两个决裂”,还出现了一些更严峻和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亦即“新的斗争”,本文尚未触及,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探讨下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