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谈谈“中国贫富差距位居 世界第二大”的根本原因
笔者近日读到网络上一篇署名“善良与真理”的文章《中国贫富差距位居世界第二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遇到了困难》(简称“拉大”一文,见附录)。文章不长,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当今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就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基尼系数已达0.74。这种差距之大已位于世界第二位(第一是南非),并简要举出部分事实。第二指出,造成位于世界第二大的根本原因是官员腐败,解决的办法“就是要铲除中国的腐败,尽快推出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尽快使国家走上民主法治的道路。”
笔者读后,第一感受是赞同文中所讲的中国当今贫富拉大的客观事实。记得20多年前,笔者看到有关资料讲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0.5之间,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的今天,竟然发展到0.74。这一数字是否绝对准确,笔者无法证实,但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中,绝对感受到20年来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第二感受就是其分析的原因过于肤浅、简单。哲学上有一对范畴即原因和结果。任何一种现象作为结果,一定有它的客观原因。《拉大》一文就从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74和位于世界第二位这一结果说起,也谈起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拉大》一文认为根本原因是“官员腐败”,那么解决的途径、手段、方法就是“铲除中国的腐败”,如何解决腐败问题呢?又提出两条措施即一是推出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二是使国家走上民主法治道路。这可能代表社会生活中相当多的人的认识和见解吧!笔者并没有认为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但这种认识太简单化、太肤浅了。腐败确实是原因之一,但腐败也是现象,不是本质,不是根本原因。笔者在《拉大》一文的基础上继续揭示深层次或根本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种现象作为结果特别是复杂的现象往往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整个社会贫富拉大这种现象原因绝对是多方面的,但多种原因中绝对有主要或根本原因。笔者从主要或根本原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贫富差距拉大首先表明这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社会财富的总量或GDP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但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并不取决于生产力,而是取决于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的含义一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二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三就是产品分配。产品的分配权取决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实行的是按资分配。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少数人占有。私有制条件下,必然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私有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为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上层建筑中的各级权力者也必然从其服务的资产阶级手中分得相当一部分剩余价值。官商勾结、官资勾结是私有制社会的普遍现象。正因为如此,**要领导人民推翻私有化的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或集体所有或全民所有。产品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但按劳分配本身是资产阶级的法权,按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指出的,由于劳动者本身能力、家庭人口以及地区、环境等多种区别,他们的劳动产品、财富的分配必然有所差别,这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必然现象。但绝对不会出现过于悬殊的个人财产和严重的两极分化。
但我们当今还自称是**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去世后,以“改革开放”的名义,中国却不同程度地大力推行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导致整个经济体制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而是私有制为主体,上层建筑里也是为这种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鸣锣开道、摇旗呐喊。不论某些当权者和御用文人喊多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等等漂亮美丽的词句,其实质是已经资本主义化了。所以人民群众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就是按资分配,所以才涌现出数量极多的“许家印”一类的中国大大小小的当代大资本家,涌现出无数个官商勾结的党内腐败者、党内走资派,某些当权者还授与这些当代资本家“劳动模范”等各种荣誉称号,拉进各级人代会、政协等各级权力机构,自觉不自觉地保护、包庇“许家印”一类人物的剥削和各种违法行为。前几年,高法和高检出台的保护违法私人企业家的条例和言论难道不表明了上层建筑权力者的变质变色吗?
确实几十年来,社会财富增量极其之多,当年宣传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时也讲到,发展的成果由人民来享受。但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必然导致按资分配、按权分配。许家印的恒大集团仅欠债就达2.5万亿元,这还不包括他几十年来已经消耗和挥霍浪费的财富。许家印的奢侈生活比中国历代封建帝王甚至比蒋介石时期的四大家族还要腐朽堕落。这还只是一个许家印,那么多的靠非法手段暴富的企业家、房地产商、资本家及贪污、受贿数千万数亿的党内资产阶级呢!他们的所有这些财富难道不是掠夺、侵占、榨取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血汗吗?前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代会上公开讲,中国社会有六亿人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下。难道这就是改革的成果由人民来享受吗?中国作为用无数革命先烈换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的贫富差距比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可能比旧中国要都大。笔者作为一位普通**员都感到无比羞耻。
造成这一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就是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而实行私有化、市场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思想政治路线的错误。正如毛主席所说,思想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当年的“改革开放”是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当年的大讨论有两个根本错误: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最终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唯一标准”思想完全排斥了已经被实践检验正确的理论在论证新的认识正确与否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检验真理的实践不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主观经验、现象罗列、实例总和、枝节之论,而是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列宁所说的,是自在之物本身。关于对那场大讨论的评价笔者写过多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由于那次关于这一讨论的发起者、组织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做了错误的解读,所以他们依据对这一理论的错误解读加上对毛泽东时代“实践”停留在现象及枝节的错误解读(如毛泽东时代极其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被解读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因此做出的对毛主席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否定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在否定毛主席基本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搞“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所谓“创新”理论与实践也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否定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但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而不是根本改掉社会主义公有制度、按劳分配及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开放”也是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开放,而不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开放路线。运十飞机的下马本身就是典型的抛弃自力更生路线的错误的“开放”路线导致的必然结果。其实毛主席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毛主席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的设计师。而那位大人物的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扭曲的错误的“改革开放”不仅导致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是导致整个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官员腐败愈演愈烈、社会风气越发恶化、是非美丑善恶颠倒等各种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和深层次根源。
我们批判了那场所谓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但绝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标准思想。我们今天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理论武器,用今天的实践的客观现实检验今天的理论正确与否?某大人物当年提出了所谓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按照中国当今“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已跃居为世界第二位的客观事实,实现“消灭剥削”了吗?实现消灭“两极分化”了吗?实现“共同富裕”了吗?这一铁的极其确凿的客观结果、客观事实证明所谓“社会主义本质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是真理还是谬论呢?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已经从亲身看到和感受到的客观事实证明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真理性,证明特色的创新理论不是真理而是谬误,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偏离和背叛!
2025年2月7日
附录:
中国贫富差距位居世界第二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遇到了困难。
善良与真理
2025-02-0306:07北京
中国贫富差距位居世界第二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遇到了困难。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贫富差距位居世界第二大(第一是南非)。从我们国内的银行存款数据可以得到验证。在招商银行的存款客户中,2%的存款客户群体占据了全部存款金额的90%,而另外98%的存款客户群体的存款金额仅占全部存款金额的10%。至少从存款的角度来看,中国2%的人口占据了全社会90%的财富。
在国际衡量财富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排名中,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74,位居全球第二。这一系数不仅比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发达国家都要高出很多,甚至比很多经济落后的国家都高。
要想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一般来说都必要依靠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来实现。富裕阶层消费的潜力是有限的,因为这类人群该有的也都有了,即便是消费,数量也是很有限的。而普通人只要有了钱,那可消费的东西就太多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想消费的人群没有钱的问题,再加上房子降价、房贷压力、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等等,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了。大家即便是有一点点存款也不敢消费了,因为心里没有安全感。所以即便是管理层千方百计刺激大家消费,但消费亦并不能作为经济发动机使用,因为这个发动机里油太少。
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房子降价、企业利润下滑,就业率降低,收入下滑,房贷压力等造成对未来的不安全感,从而影响了社会消费力,投资和出口都在大幅度下滑,人民的平均收入跟随下降,即使想消费也没有钱或担心未来没有钱了。量化宽松和货币放水被证明收效甚微。
解决消费困难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要解决贫富差距太大问题。贫富差距太大的原因又是因为腐败,所以归根结底就是要铲除中国的腐败,尽快推出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尽快使国家走上民主法治的道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