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指挥枪是伟大的创举
学习毛主席的思想,如果片面去学,简单地模仿,结果要么学歪,要么行不通。
比如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但单记得这样是不够的。军阀时期,哪个军阀没枪杆子,可他们为什么混乱,为什么不能凝聚起人民战胜敌人?
“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后面是“党指挥枪”。
缺乏后面这条原则,会有什么结果呢?
会出现军阀作风,会出现山头主义,会“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会欺负弱者,最后也就做不到“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壮举。
如果有人为了少部分人和自己的私利忘记谁指挥谁,甚至反过来进行指挥,那他的心是大大的坏,应该坚决地批判和否定。
正如毛主席在《毛选》第二卷《战争与战略问题》该文章所说:“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针对只会打嘴炮的人,强调“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是很对的。
但踏入了那一步,就不能停留在那。
哲学所说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像毛主席虽然支持古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抗精神,但我党要反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跳出历史周期律,所以停留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行不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
所以毛主席不仅仅停留在枪杆子上,还需要思考建军问题。他对秋收起义进行系统地总结,梳理古今中外的军队建设,深入士兵基层去调查,听取身边的人建议,从人民立场出发,最后才有了“三湾改编”,也有了“党指挥枪”。
经过“三湾改编”后,曾具有军阀思想的军队开始具有了人民性,军队是从人民群众中而来,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
那如何保证党指挥枪呢?
毛主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是自上而下对士兵进行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对士兵进行改造;“士兵委员会”通过军内民主,能够自下而上实现士兵对军官的监督,对军官进行改造。
这符合对立统一。
后来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谈到:“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
当时刘俊秀请教毛主席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
毛主席回复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毛主席还说: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
后来有的人更忘了,允许经商,沾了铜钱味,风评急剧下降,禁止后形象才回来。
可惜曾出现一系列逆向操作。
其中就包括指挥原则
这再次证明,毛主席的建军思想丢不得。
毛主席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有过批判:“这种思想如果发展下去,便有走到脱离群众、以军队控制政权、离开无产阶级领导的危险,如像国民党军队所走的军阀主义的道路一样。”
要深刻全面地学习毛主席的思想,批判那些片面甚至歪曲地学习毛主席思想的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