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中华文明的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大家对‘炎帝神农’了解多少?我们的根在哪里?如何寻找?”随州外国语学校在“爱我的家乡”口号中表示,近期在全校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以“寻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班。

他们制作手工谷物画、自绘班卓琴展板、自导自演情景剧……学生们围绕“寻根”这一关键词主题,利用皇帝故里的寻根节以中华民族的炎帝为背景,以炎帝神农的八德和传奇故事为线索。 ,参观学习炎帝文化,展示传承民族经典。这也是随州历史文化引入课堂活动的一个缩影。

“寻根”实践:实地考察、自制器皿,感受炎帝的“神奇”

在“寻根”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民间走访、文献检索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炎帝神农文化。在随县历山镇,我们参观了炎帝故里的神农洞、神农庙、神农殿等古迹。我们还走访了老乡,听老人们讲述神农泉、上石雷山、神农尝百草等传奇故事。同学们还走进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阅文献资料,思考炎帝时代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六年级学生王晓阳感慨道:“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炎帝神农是多么的神奇!”

实习归来,同学们精心准备了课堂报告,小组互动交流展示了课外实践中学到的炎帝文化知识。大家根据收集到的文献,制作了神农琴、草草、蓑衣、谷仓等二十多种道具。他们将练习中的剪影和经历整理成精美的展板。他们还根据炎帝神农的故事创作和演出戏剧节目。班会结束,师生们肃然起立,共同诵念祖先,将整个“寻根”实践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

“炎帝带领百姓种粮,让祖先有足够的粮食。” “炎帝尝药创药,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赞扬。” “我们的祖先炎帝出生在随州,我们的根在随州。” “我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通过实践课,学生对炎帝丰功伟绩有了新的认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

课程设计:在孩子心中种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种子

随州外国语学校汉孟路校区教师谢万芳担任本次以“热爱家乡、寻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课的指导老师。谈及设计实践班的初衷,谢老师表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从小做起。希望通过这次‘寻根’班,能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种子。”孩子们的心。”

随州是炎帝的故里。炎帝文化起源于随州。随州人民热爱炎帝神农氏,一直在为传承炎帝文化、弘扬炎帝精神而努力。谢万芳也是随州炎帝文化传播的实践者和见证者。 2008年大学毕业后,谢万芳先后在随州市博物馆、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工作,负责景区讲解和文化推广工作。他还主编了十万余字的文献《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区资料汇编》。这期间,谢万芳经常去学校参加志愿宣传活动,于是他萌生了将炎帝文化带入学校实践课的想法。

谢万芳说,2017年她进入教师行业后,在学校特色课程的影响和学校领导的启发和支持下,她从炎帝神农八功入手,与学生一起制定了第一个社会实践任务清单,查找、收集与炎帝、神农及其传说相关的发明创造。 “希望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炎帝精神,感受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忘先辈的故乡、家乡的根。”

社会响应:丰富孩子文化意识,培养孩子文化自信

整个“爱家乡:寻根”实践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家长和老师全程陪伴孩子,感触颇深。

“孩子在学习,家长也在学习,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孩子对文化的理解,还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 ” 63班刘佳的妈妈表示非常支持将历史文化引入课堂,并希望活动能够继续下去。

观摩实践课的刘勤梅是一位外地来打工的老师。刘老师表示,通过这次寻根实践课,她对炎帝文化和随州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寻根让她对随州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刘勤梅认为:“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只是引导他们的行为习惯。班会还可以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学生的家国情怀。”

来自江苏省的特级教师陈平也受邀观摩并进行现场教学。她对《爱家乡:寻根》实践课程给予高度评价。 “寻找炎帝祖先,这个班会话题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在孩子们身上种下热爱家乡的种子,不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培养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陈平说道。寻根是人类的共同命题。将寻根文化带入课堂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未来可拓展为公民教育实践项目,更好地弘扬随州当地历史文化。

“随州历史悠久,我们将从源头抓起,深入长期开展传统文化课程。”随州外国语学校汉梦路校区校长肖张勤表示,下一步,学校计划每学期推出一系列“爱我的家乡”社交系列活动。 “爱家乡寻编钟”、“爱家乡寻美食”等实践活动,将优秀的随州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成为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