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病风险加剧:生活方式与环境污染成主要诱因
几乎所有的人迟早都会生病。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早在2014年7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就郑重指出:中国正面临慢性病的巨大风险。其造成的危害已经达到了迫切需要立即干预的地步。
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针对历史上猖獗了数千年的急性传染病而提出的。在医学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中风等)、糖尿病、肥胖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等。和大多数恶性肿瘤。有人还将骨关节、骨质疏松、痛风以及某些精神心理障碍等疾病列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并称为三大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占死亡总数的79.4%。
慢性疾病的危险在于它们会对心脏、大脑、肝脏、肺和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具有起病隐袭、迁延、病程长、治愈困难的特点。除了其死亡率高之外,它对人们的危害还在于它是造成人口残疾和致残的主要因素。
人类所患的疾病与环境、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中国历史上,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生产水平低下,物质生活贫乏,粮食匮乏。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出而作、男耕女织的生活。简单、缓慢、有规律,没有什么奢侈的。在古代,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主要受到急性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的困扰。近二三十年来,一方面,急性传染病(如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仍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短短一代人的时间,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就发生了改变。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如今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生活方式(特殊饮食)与前几十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现“井喷”式快速增长。有人估计,当今中国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患有3.1以上慢性病。而且,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
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因此有人称之为生活方式病。所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衣、食、住、行、劳动、休息、娱乐、休闲、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的行为,它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有关。很久。不良生活方式,又称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指对人们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生活方式。以下是当今中国人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
1.不吃早餐或只吃早餐
早上起床后,一些老人什么也没吃,也没有随便吃几口,就急忙到公园去晨练。中青年上班族经常起床晚,没有时间做早餐,有时会在途中购买快餐。许多年轻女性认为不吃早餐可以让她们更苗条。农村人往往一日两餐,九点、十点吃早餐。
2、多吃肉
猪、牛、羊等畜肉消费不断增加。从小遗传下来的意识和社会上的谣言都认为肉食比蔬菜好。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猪肉是中国人的传统肉类,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吃肥肉。他们错误地认为多吃肥肉可以强化大脑。
3、燃油摄入过多
喜欢吃油炸食品和油炒菜。一盘炒菜的用油量可高达50克以上。例如,很多地方的人早餐都习惯吃油条、炸饼。
4.晚餐太丰盛,
5、少吃主食,多吃副食
谷物主食的摄入量越来越少。有些女性少吃米面,是因为错误的观念:吃谷物会让人发胖。
6、精米面吃得越来越多,粗粮吃得越来越少。
7.外出就餐的机会很多
我经常去餐馆吃饭。吃南北大餐,中外美食,一味追求口味,高档的就吃什么,贵的就吃什么。
8、饮食不规律
又饿又饱。工作日可以付钱,周末或者出去吃饭的时候,如果食物特别丰富,可以吃一顿大餐。对于一些职业群体(例如出租车司机)来说,全天饮食不规律是很常见的。
9. 吃太多预包装和加工食品
市售的预包装和加工食品包括方便面、火腿汤、罐头、果脯、零食等,以及各种饮料。一些年轻人特别喜欢加工食品的味道,并将其视为一种时尚。
10、越来越少吃豆制品
我觉得豆腐是中国人在生活困难的时候吃的食物。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不用吃饭了。
11、少吃薯类食物
人们认为,红薯、土豆是困难时期的粗制食物,品质低劣,因此在餐桌上越来越少见。
12.少吃水果
很多人把水果视为奢侈品,只有生病时才吃,平时不愿意吃。
13.习惯喝浓茶。
14.习惯吃腌制和熏制的食物
腌制、熏制食品有酸菜、腊肉、咸鱼等,很多中老年人都特别喜欢这类食品。一些年轻人非常喜欢烧烤。烧烤是一种非常有害的食品加工方式。
15.没有经常喝水的习惯
口渴之前不要喝水。这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16. 重口
我从小就养成了吃高盐食物的习惯。如果菜里放的盐少了,你就吃不下去了。我喜欢和咸菜、虾饺、腐乳、咸鸭蛋一起吃。
17、不喝牛奶或喝很少的牛奶。
18.体力消耗越来越少
现代人越来越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过去,人们一生都必须工作。只要能动,老人家就没有时间休息。现在,60岁退休后,不需要按小时工作,很多农村老人也不必依靠自己的劳动谋生。活动越来越少,体力消耗也随之减少。对于白领来说,开车出行是很常见的事情。即使在写字楼里,他们也使用电梯。
缺乏体育锻炼
20. 过度依赖保健品和补充剂
他们盲目追随广告、听信社会不良宣传,对各类保健品、补品尤其依赖。将保健品视为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当你看到别人买的时候,你也会买。有些人认为鸡蛋、牛奶价格昂贵,不愿意吃,但愿意每月花费数千元购买保健品。
21. 胖是有福的
不关心超重和肥胖。
22.用力排便
不要介意经常便秘。即使大便不出来,他仍然用力去排。
23.整晚打麻将、打牌
他沉迷于麻将和扑克,长时间坐着,很少动。除非去厕所,否则他不会轻易站起来。
24. 过懒惰的生活
一些空巢老人和独居青壮年缺乏动力,没有兴趣爱好,无聊感强,过着“三饱一空”的生活。周末我会看很长时间的电视,直到“再见”才关掉手机。
25. 减少与他人的交流
有些事情放不下,解决不了,放不下,心里无聊,性格孤独,缺少朋友。
26. 吃得快点
他吃得狼吞虎咽,大枣狼吞虎咽,没有细嚼慢咽的习惯。
27.吃剩菜
太节俭了,剩菜舍不得扔掉,把胃当垃圾桶了。或者,为了节省时间,煮一次吃三顿,甚至吃几天。
28.爱吃甜食
许多人(尤其是女性)习惯吃甜食。甜食包括月饼、元宵等传统食品,以及更常见的添加蔗糖的市售面包、零食、八宝粥等。自制的红豆沙、绿豆汤、银耳汤等加白糖、红糖或砂糖也是甜食。
29. 吃素
不吃肉,甚至不吃所有动物性食品。原因可能是宗教信仰()或错误地认为素食最有利于健康。
30.食物种类少
去市场购物时,一定要买一些你习惯吃的食物。食物种类很少,加工餐的样式也单调。
31.过度运动
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项目,盲目增加运动量。可能是出于展现能量、补偿的心态。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缺乏锻炼的时间。退休后,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即使在下雨天和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也会出去锻炼。即使我感冒了,我也不会停下来。
32、不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健康知识
他并不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保健和健康知识,而是对离奇的健康传闻和所谓的“祖传秘方”感兴趣。缺乏识别伪科学的能力,是很多人科学素养低下的典型表现。
33.缺乏主动体检
健康检查意识缺乏,不主动做体检。许多农村居民根本无法进行健康检查,许多人一生中从未测量过血压。即使是富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重视体检,对体检结果漠不关心。
34.看名医
如果您被诊断患有癌症或疑似癌症等严重疾病,您将不会在当地接受治疗。一定要尽量找北京或者上海的名医治疗。过度追求和信任名医、大医院,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35. 吸烟和酗酒。
“饭后一根烟,胜过活神”、“烟酒不相离”。抽烟喝酒被视为生活的享受。
36. 如果你生病了,尽可能推迟。
当我生病时,我不去医院看医生。我经常买药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身体出现的“小问题”。对疾病缺乏警惕,就会导致拖延,导致小病变成大病。这些人大多是工作忙碌、处于事业巅峰的中年男性。
37、口腔卫生保健观念差
他没有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牙齿脱落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且没有及时修复。
38. 高度主观
自以为是、固执、脾气暴躁、爱发牢骚、很兴奋、对一切都不能容忍、愤世嫉俗。
39. 少学点
不看书,不看报纸,不看《新闻联播》。
还可以列出更多。
笔者根据对大连市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结合广东省深圳市沉秀珍等人的报告发现,与我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的突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在人口中的大概比例是:喜盐,占80%以上;饮酒,占52%;吸烟,占44%;爱吃甜食,占25%;喜欢吃油炸食品且每日油脂摄入量较高,约占20%;缺乏运动,约占7%;无规律饮酒习惯占60%以上。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笔者上面列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中,与饮食、营养相关的因素所占比例最大。
中国人历来认为,好吃的东西就是贵的、稀的、好吃的。生病的人应该吃平时很少吃到的东西。没看到冬天人们常常带着西瓜去医院看望生病的亲友吗?很多孩子经常买鸡鸭鱼来孝敬老人?很多年轻人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一日三餐完全根据口味来安排。
“人每天都要吃饭,谁不知道怎么吃呢?”在很多人看来,吃饭确实是最平常的事情。其实,吃涉及到很多知识,饮食营养是一门学问。现在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专门学过饮食营养,根本不知道怎么吃。
食物危及生命。它不仅是人们的营养补充品,也是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各种疾病及其不同阶段对膳食营养的要求不同。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慢性病的人来说,科学饮食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饮食调理可以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适当的营养不仅有助于治疗已有疾病,还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感冒、便秘、贫血、癌症等。科学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有利于延缓衰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延缓前列腺增生、牙齿脱落、骨质疏松等一些与器官衰老相关的疾病的发生。
2013年7月25日,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大众银行胡大一教授的调查报告称,当今中国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有: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盐和糖;缺乏体力活动;成瘾 吸烟和饮酒。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病占全部新增病例的2/3,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上所述,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大多与饮食习惯有关,说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已成为导致我国人群慢性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见,面对我国居民慢性病的“井喷”发病,改变国人的不良饮食习惯已成为当务之急。
毫无疑问,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是避免慢性病发生的必要措施。日本兵库县曾发起全民健康运动。政府提倡“均衡饮食,多吃大米和大豆食品,减少盐分”。不仅家庭实施,酒店、餐馆也积极参与。几年后跟踪调查发现,当地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减少了2克,大豆异黄酮的摄入量是原来的1.7倍。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中风患者数量下降了30%。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最注重饮食营养的国家。它之所以成为长寿之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始终如一地在全体国民中从年轻到老年推行健康饮食。
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6.48%,即每100人中拥有健康素养的人不足7人,而55-64岁年龄段为4.69%,65-69岁年龄段最低为3.81%。说明中国人(特别是老年人)是一个急需普及健康营养知识的群体。
从为了生存而吃好到为了营养而吃好的转变必须得到科学的保障。科学安排膳食并不难,也不贵,人人都能做到。重要的是需要充分的认识。人的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患有不同的疾病,对膳食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对于感冒发烧的年轻人来说,吃几片西瓜也不错。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咀嚼西瓜可能有害而不是有益。饮食无节制,经常吃大鱼大肉、大肥大肉、甜甜可口的食物,无论对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来说,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专家呼吁合理营养应尽快在我国大力推广。要实行合理营养,就必须纠正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上述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通过正规渠道学习,了解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并尽早纠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