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是无产阶级第四位主要导师,作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以来一直坚持马列主义的主要原则;领导全国无产阶级对国内外的反动敌人、混进党内的机会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路线并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和赫鲁晓夫、是完全不同的,并且斯大林也从来不是什么不自觉的修正主义者,无论是在苏联的建设还是共产国际的领导中他是时刻以社会主义路线来自觉要求的。但是彼时社会主义建设还是空白,加上斯大林自己在具体工作上犯了一些错误,有些错误甚至是原则性的如对民主集中制的应用、混淆两类矛盾等,他没有探索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正确道路。总的来说,斯大林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斯大林所推行的政策本质上是整个委员会通过民主集中制确定的集体意见,那么斯大林所代表的其实就是整个联共这个先锋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阶级斗争背景下的自觉的意志,基本符合当时苏联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没有这些政策就不会有苏联的工业化和后面反法西斯的胜利,给后来的革命者也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联共仍是有力地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政党,斯大林仍是伟大革命导师。

  斯大林作为苏联第二任领导人,在历史上饱受争议,有人说正是由于斯大林对于资产阶级法权疏忽大意才为资产阶级复辟埋下了伏笔,有人说斯大林本身就有修正主义倾向。要想弄清楚斯大林是否有修正主义倾向,是否要为苏联解体买单,我们就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斯大林。

  1.生产关系反作用与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两者的共同点落在人身上,生产力的进步实质上是人在解决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这对矛盾上的不断运动,而生产关系变化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调整。两者作用点在人身上,相同生产关系的人组成了阶级,哪个阶级能自觉行使自己的阶级力量,哪个阶级能自觉的安排生产,哪个阶级便可以统治其他自发的阶级,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都是阶级矛盾,也都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但我们不能说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为什么,因为两者的性质不同,也就是存在条件有区别。资产阶级社会中无产阶级政党提革命,提打倒资产阶级实际上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只有先推翻旧有的生产关系才能为生产力发展扫平道路,而到了社会主义则变成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总的来说是新的生产关系,而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初期并不能算是完全的自觉,还需要先锋队代为管理国家,如何让群众一步一步觉醒阶级意识,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头等大事,随着无产阶级自觉的管理生产,必然会自觉的去解决人与自然这对矛盾。在斯大林主政时期,在农业上完成了集体化,在工业上完成了国有化,事实上建立起了无产阶级的计划经济。从而使无产阶级得以发挥出本阶级的力量去改造自然和建设国家,斯达汉诺夫运动便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一系列现实的活动已经证明了无产阶级在斯大林的带领下是在逐渐从自发的阶级过渡到自觉的阶级,因此斯大林本身是不存在所谓的修正主义倾向。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既然如此是否就以为着斯大林就是完人,这也是错误的。斯大林本身是存在历史局限性的,但历史局限性不等同于修正主义倾向,两者在质上有着差别。修正主义本质上来说是维护旧有的生产关系,是在为了维护旧有要素而阻碍新的生产方式。而历史局限性则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中存在不足,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所处社会历史条件束缚,是具体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制约。斯大林在执政期间虽然意识到了党内修正主义者的产生,但将国外的资产阶级的腐化视为根本原因,没有对资产阶级法权做深入的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而是动用国家机器去摧毁蜕变的党内走资派。对于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进一步组织,斯大林一生都在推动民主化,以制衡党内的官僚主义和资产阶级法权,可受制于无产阶级的自觉性不足,官僚资产阶级的阻挠,外部环境的恶化使得民主化最终未能实现,无产阶级在党内未能有足够的力量,而使得资产阶级在党内实现了复辟。

  斯大林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自身受历史条件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不影响斯大林本身是无产阶级路线的拥护者,是马列主义坚定的执行者。终有一天革命的风将吹走污蔑他的垃圾,展现出钢铁真正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