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市波动加剧,部分资金从债市抽离。截至10月11日,富国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20余只债券基金提高了净值精度,以应对大额赎回。不过,近日债市出现企稳迹象,多家基金公司认为,短期调整给债市带来了配置机会。
重罚过后,普华永道遭遇的公募“解约潮”还在继续。截至10月18日晚间,月初至今已有至少16家公募相继发布会计师事务所改聘公告。东方红资管、华夏基金、宏利基金、长安基金、弘毅远方基金、恒越基金、东方基金、华宝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光大保德信、财通资管、东方阿尔法、博时基金、华商基金、联博基金等,本月均已宣告不再聘请普华永道提供审计服务,改聘其他会计师事务所。
近期,权益类次新基金的建仓速度总体上较快。不过,这些产品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分化较大,业绩首尾差超过50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新基金的业绩表现不仅与基金经理的水平挂钩,也与成立的时点密切相关。近期市场在急涨之后转入震荡,给一些仓位较低、刚成立的基金提供了入场机会。在近期的这波涨跌行情中,次新基金业绩表现严重分化。
多家机构认为,景气度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轮稳增长政策力度超过市场预期,将充分提振宏观经济和市场信心。同时,大量新增资金进入权益市场,也有望与政策面、基本面一起形成共振。对于当前市场行情,金鹰基金认为,短期内大盘指数在快速运行至相对高位后,面临一定的止盈盘和平仓盘压力,多空双方博弈趋于激烈。
私募基金正源源不断获得险资注入。10月18日,深圳市引导基金公司与太平保险集团以市场化方式合作共设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02亿元。近期,平安人寿也在深圳落地了“平安创赢—深圳市平安重大项目投资基金”。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险企参与设立私募基金,多只基金规模达到百亿元级。
在北京各大地铁站通道中,基金产品的广告逐渐变了风格:以往常出现在海报上的明星基金经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类ETF产品的宣传。作为基金行业伸向大众的触角,地铁广告见证了基金公司的营销策略从“立人设”逐渐变成“推工具”。这一变化带动股票型ETF规模持续飙升。不过在部分产品形势大好的背后,基金营销中的本质问题似乎并未解决。
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投放公司或进一步获得市场的认可。首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超百亿元10月20日晚间,牧原股份、中国石化、招商蛇口、嘉化能源等23家上市公司宣布获得银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按披露上限计算,涉及贷款金额累计已超百亿元。这是继上周五,央行正式发文“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后,首批23家上市公司迅速响应,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相关公告。
在市场万众期待下,首批SFISF(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于10月18日正式落地。根据证监会官网消息,目前获准参与SFISF操作的金融机构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嘉实基金三家公募参与其中,凸显了公募基金在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
“当前正是入场好时机”,这是不少投资者当下的判断。从资金流向也可见一斑,近期流向看,此前风靡一时的跨境ETF遭遇了较多赎回,不少资金重新回到A股市场,虹吸效应凸显。与此同时,跨境ETF的整体溢价率也有所回落。市场人士也指出,A股市场此前经历了一轮脉冲式上涨,随后多方博弈激烈,虽然A股市场有所回调,但来自居民财富、理财资金以及外资等渠道的增量资金还在汇聚。
在多重利好推动下,上周五A股迎来强劲反弹,全市场超50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1万亿元。最终沪指涨2.91%,深证成指涨4.71%,创业板指大涨7.95%,投资热情再度点燃。大单净额流向显示,大单资金从9月30日便保持净流出状态至10月16日,但上周五首次扭转趋势,净流入188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大单净额资金流向反映机构资金流向情况,这或许表明部分机构出现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