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公募向基民密集“撒红包”,分红金额已超3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除了大手笔分红的指数基金,部分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也加入分红阵营。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积极分红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公开信息显示,2月17日至2月21日,超30只基金发布了分红公告。以招商安康债券基金为例,该基金公告称,权益登记日为2月20日,分红方案为0.01元/10份基金份额。公告特别提示,基金向投资者分配的基金收益暂免征收所得税。基金此次分红免收分红手续费,如若投资者选择红利再投资,其红利再投资的基金份额免收申购费用。这已是招商安康债券基金今年以来第二次分红。


  据Choice资讯统计,截至2月21日,今年以来已有400多只基金宣布分红,分红金额合计达309.84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61.43亿元。


  从今年以来分红金额排名居前的基金类型来看,指数基金、债券基金担当分红主力。其中,多只“巨无霸”指数基金大手笔分红。例如,华夏沪深300ETF分红金额为26.83亿元,南方中证500ETF分红金额为16.02亿元,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分红金额为10.28亿元,南方中证1000ETF分红金额为8.45亿元。


  据Choice测算,截至2月20日,华夏沪深300ETF规模为1658.69亿元,南方中证500ETF规模为1008.3亿元。此外,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南方中证1000ETF规模都超过200亿元。


  部分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也积极分红。今年以来,易方达科讯混合、大成策略回报混合、易方达价值精选混合等分红金额均超过4亿元。以大成策略回报混合为例,2020年3月,徐彦接手管理该基金,截至今年2月20日,徐彦任职年化回报超14%。


  业内人士认为,开年以来,基金加大分红力度,分红金额同比大幅增加,而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加入分红行列,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金的盈利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或再投资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从本质上讲,基金分红是一种收益分配机制,它来源于基金自身的盈利,而基金盈利主要来自其投资组合的资产增值,包括股票、债券等资产的买卖差价以及这些资产本身产生的利息或股息收入。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除了关注基金的分红情况,还要关注基金的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以及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等因素。


  拉长期限来看,近年来,指数基金分红金额快速增长,占基金分红总额的比例也持续提高。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指数基金分红金额为238.14亿元,占基金分红总额的比例约为11%。2024年,指数基金分红金额大幅提升至442.33亿元,占基金分红总额的比例也提高至20%。2025年以来,指数基金分红金额为96.76亿元,占基金分红总额的比例超过30%。


  除此以外,越来越多新成立的宽基ETF采取了强制分红机制。例如,在成立之初,摩根资产管理旗下的摩根中证A50ETF、摩根中证A500ETF均设置季度强制分红机制。


  沪上某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近几年指数基金分红金额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指数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同时,针对指数基金,基金公司采取了更加积极的分红政策,以此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震荡市中,基金主动分红能够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