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盛行指数化投资,被动策略持续崛起
今年以来,在政策鼓励、重要资金增持以及二级市场板块轮动加速等因素助推下,指数化投资风生水起,资金借道沪深300、中证A500等宽基ETF入市,指数基金成交活跃度不断提升。
2023年以来,曾经头顶“光环”的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不佳,被动权益基金同时跑赢大盘和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三季度末,被动权益基金规模、持股市值首次超过主动权益基金,市场偏好由主动管理转向被动管理,由大金融大消费切换至成长风格,指数基金的崛起正改变基金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投资生态。
ETF凭借其独有的特性,在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优势功能,目前已成为市场热门投资工具。不过,相比美股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指数基金的发展要晚很多。2004年,我国发行了首只被动指数基金——上证50ETF,直至2017年,A股指数基金的发行才正式进入常态化,2019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目前,A股指数基金有800余只。11月以来,发行的新基金中有近四成是被动指数型基金,显著超过主动权益产品的发行数量,但参考美股市场,A股市场被动权益基金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根据中航证券统计数据,2019年8月美国被动股基超过主动股基,此后被动股基规模占比仍在持续增加。欧洲基金和资产管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美国累计推出2300余只ETF,总规模可达到4.25万亿美元,占全球ETF市场规模的73%。数据显示,截至当前,美股市场ETF合计近4000只,其中美国股票型、被动指数型以及混合型ETF合计超过2000只,最新规模合计超过10万亿美元。
被动指数基金规模的强劲增长,对上市公司也产生重要影响。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表示,随着指数基金占比的进一步提升,ETF有望成为投资者入市的主要方式,指数将越来越难以战胜,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将更加有效,业绩优异、受市场认可而被纳入指数的成份股将享有更高的估值和流动性溢价,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行业正进行新一轮降费潮,不少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下降至行业最低水平,这是他们作为公募基金积极落实新“国九条”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发挥大型宽基股票ETF的资产配置功能,更多的资金可借道ETF流入股市,进一步促进A股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同时,在流动性虹吸效应和成本运营优势的双重加持下,为各类中长期资金通过股票ETF特别是宽基股票ETF入市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