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消息,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规模为2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规模为100亿元,中标利率均为2.90%。此次发行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全场投标总量超过640亿元,是发行量的2.1倍。认购主体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基金等各类离岸市场投资者,覆盖欧美、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人民银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央行表示,此次发行央票旨在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建立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的常态机制,有利于丰富香港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工具,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具有诸多实际利益。首先,它可以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发展。其次,它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地缘政治的话语权,解决货币错配问题,有利于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缓解外汇储备压力。
人民币(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全球货币市场体量庞大,其每天的交易量在6万亿左右,在所有金融市场中是最大的。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会脱离国际金融体系。货币对交易的开放迟早会实现,但并非一蹴而就。由于国内金融市场起步较晚,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如果现在把市场完全放开,会存在很多监管的问题,国内散户也有可能成为国外机构的猎物。人民币国际化有一条循序渐进的路径:可以境外使用、可以作为贸易计价货币、可以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可以作为投融资的货币、可以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某一国的货币想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需要在私人和公共部门实现以下功能:1.能作为交易媒介,即各国央行之间可以进行货币互换;2.有价值储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国是否愿意持有该种货币作为外汇储备;3.可以作为计价单位,即他国政府和企业与中国直接进行的贸易需要以人民币签发票据同时以人民币完成交付;4.成熟的固定收入市场,成功的国际货币有成熟的货币及资本市场为交易者提供银行存单或是债券等形式的交易停留场所。
国际储备货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带一路的发展使得沿线各国通过合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例如矿石类、能源类、建材类的发展。这些大宗商品的结算势必会使用到人民币。目前在一带一路中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贸易结算是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就催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避险需求(收到人民币,担心人民币贬值;或者支出人民币,担心人民币大幅升值),于是人民币相关的衍生品也会陆续上市,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会因一带一路而加快。
货币国际化与货币的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货币的最基本功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简单说就是标价和交易。一个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主要是看它在全球贸易中的交易额和在各国外储中的占比。人民币国际化最直接就是要提高这两项指标,但这两项指标其实是结果而非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