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周将在香港发行300亿元央票,丰富高信用人民币金融产品
央行1日早间发布公告称,11月7日(周四)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19年第十期和第十一期中央银行票据,共计300亿元。央行介绍,第十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个月(91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200亿元,起息日为2019年11月11日,到期日为2020年2月10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
中国人民银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央票,全程中央银行票据,是央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与SLF、MLF、PSL等投放流动性的操作不同,央票则是主动收紧货币,回笼市场流动性。其本质是央行发行的债券。央票的运作即央行向市场售出央票,资金回笼入央行,则在央票到期前,市场上的资金量将保持紧缩状态;当央票到期,央行回购央票向市场兑现资金,那么货币又重新回到市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以本次央行在港发行央票为例,即央行通过向香港银行出售央票,回笼市场资金,收紧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进而提升市场资金基准利率。我们知道,央行对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把控多是结合香港这个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属性来操控的,即香港是个资金开关的出口,通过这一出口来把控离岸人民币市场。
香港(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面说到,央行在港发行央票300亿,即从市场回笼300亿人民币的资金,收紧市场流动性,这样人民币的资金成本就会上升,从而人民币将会升值。根据供需理论看,这一逻辑更清晰简单,因为市场上人民币供给更少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的价格,即汇率必然会上升,也就是所谓的升值。那么,是不是可以由此推导出,央行此举即为人民币救市的结论呢?这就得看,资金规模了。离岸央票被视为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工具之一,截至目前,央行今年已经五次在香港发行离岸央票。
此前,5月15日,央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3.00%和3.10%。这是央行继2018年11月和今年2月之后,第三次通过香港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6月26日,中国央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1个月期央行票据200亿元人民币,6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人民币,中标利率分别为2.80%和2.82%。8月14日在香港发行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总发行量为300亿元,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2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00亿元。9月20日,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6个月(182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100亿元,起息日为2019年9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3月30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面值为人民币100元,采用荷兰式招标方式发行,招标标的为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相对常规的操作,资金规模也比较一般,此前市场对此的反应也不过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线调升了一点,也就是说,这一操作对人民币的影响微乎其微。央行表示,此次发行央票是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建立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的常态机制,有利于丰富香港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工具,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银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央票,全程中央银行票据,是央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与SLF、MLF、PSL等投放流动性的操作不同,央票则是主动收紧货币,回笼市场流动性。其本质是央行发行的债券。央票的运作即央行向市场售出央票,资金回笼入央行,则在央票到期前,市场上的资金量将保持紧缩状态;当央票到期,央行回购央票向市场兑现资金,那么货币又重新回到市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以本次央行在港发行央票为例,即央行通过向香港银行出售央票,回笼市场资金,收紧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进而提升市场资金基准利率。我们知道,央行对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把控多是结合香港这个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属性来操控的,即香港是个资金开关的出口,通过这一出口来把控离岸人民币市场。
香港(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面说到,央行在港发行央票300亿,即从市场回笼300亿人民币的资金,收紧市场流动性,这样人民币的资金成本就会上升,从而人民币将会升值。根据供需理论看,这一逻辑更清晰简单,因为市场上人民币供给更少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的价格,即汇率必然会上升,也就是所谓的升值。那么,是不是可以由此推导出,央行此举即为人民币救市的结论呢?这就得看,资金规模了。离岸央票被视为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工具之一,截至目前,央行今年已经五次在香港发行离岸央票。
此前,5月15日,央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3.00%和3.10%。这是央行继2018年11月和今年2月之后,第三次通过香港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6月26日,中国央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1个月期央行票据200亿元人民币,6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人民币,中标利率分别为2.80%和2.82%。8月14日在香港发行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总发行量为300亿元,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2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00亿元。9月20日,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6个月(182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100亿元,起息日为2019年9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3月30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面值为人民币100元,采用荷兰式招标方式发行,招标标的为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相对常规的操作,资金规模也比较一般,此前市场对此的反应也不过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线调升了一点,也就是说,这一操作对人民币的影响微乎其微。央行表示,此次发行央票是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建立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的常态机制,有利于丰富香港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工具,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