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明的长篇小说《黑与白》犹如一幅宏大而细腻的时代画卷,在当代文学的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作品不仅以其丰富的情节和众多的生动人物形象吸引着读者,更以对时代、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小说描绘了从八九十年代到新世纪的社会变迁,在这跨度巨大的时间线里,数代人的命运沉浮被精心刻画。例如书中描写王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从幼时因名字产生的荣耀感到后来因环境变化而改名,这一细节反映出时代更迭、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给人们心灵带来的迷茫与阵痛。从王晟、顾筝等知识分子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对理想信念的探索、困惑与挣扎,他们的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当代中国社会的全景图。

  一、人物塑造:鲜活而多元的众生相

  《黑与白》中的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众多人物仿佛真实存在于读者身边。王胜利这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他出身穷苦,凭借自身的奋斗一步步成长为革命的战士,始终坚守初心。然而在改革开放后,因坚持公家利益而被边缘化的命运转变令人唏嘘。这种人物命运的变化反映出在时代洪流中,个人的坚守与现实环境的冲突。再如宗天一,他的经历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和人性的复杂。还有红隼,作为一个心灵美好的劳动妇女,她与宗天一的关系发展,如宗天一弃她而去,她却在宗天一身患绝症后选择以德报怨照顾宗天直至其离世,这种善良与宽容在人性的复杂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这些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二、时代意义: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度反思

  这部小说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是一部后革命时代的寓言写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小说通过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如从八九十年代的自由主义创作倾向到新世纪向底层文学的转向,再到刘继明新左翼文学的创作理念转变。书中许多情节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矛盾,像小说结尾看似开放却引人深思的情节,案子未彻查到底,陈沂蒙即将被调离,栗红未得到惩罚等,这种看似残酷的结局实际上是忠于现实的写照,它提醒我们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三、文学价值:叙事规模与风格转变

  从文学价值来看,《黑与白》具有多方面的贡献。它有着史诗性的叙事规模,在三年半的创作时间里完成了三部九卷120万字的巨著。叙事空间广阔,多线交织,时空跨度大,展现出宏大的历史画面。刘继明的创作风格在经历了自由主义倾向的早期创作后,向新左翼文学转变,尤其是2018年后与体制的决裂,让他的创作更加大胆,思想更加自由。这种转变使他在《黑与白》中的表达更加真实,对社会的批判更加犀利深入,作品中融入的社会关怀和人文精神也更加浓厚。

  然而,如同许多作品一样,《黑与白》也并非完美无憾。在情节的推进和部分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可能对于一些读者来说略显复杂。

  总体而言,刘继明的《黑与白》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独特的文学价值,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史和人性史,促使我们思考时代发展与人性的关系,是中国当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