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争取新的胜利?(学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这似乎成了历史的魔咒。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要避免此种毛病,就要取得胜利之后不断去争取新的胜利。党员干部就要保持革命意志不衰退,更要不断地进行世界观和灵魂深处的改造。整个共产主义事业就需要取得无产阶级专政后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还要进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之下的继续革命。
毛主席说:革命胜利了,一部分党员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做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
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时期,为了争取新的胜利,毛主席提倡党的干部要去掉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学会“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放下包袱”,即解除我们的精神负担。“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
什么东西会成为我们的包袱和负担呢?毛主席列出了许多:
犯过错误与未犯错误。犯过错误,可以使人觉得自己反正是犯了错误的,从此萎靡不振;未犯错误,也可以使人觉得自己是未犯过错误的,从此骄傲起来。
工作有无成绩。工作无成绩可以使人悲观丧气;工作有成绩,又可以使人趾高气扬。
斗争历史的长短。斗争历史短的,可以因其短而不负责任;斗争历史长的,可以因其长而自以为是。
工农分子与知识分子。工农分子可以自己的光荣出身傲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又可以自己有某些知识傲视工农分子。
青年人与老年人。青年人可以因为自己聪明能干而看不起老年人,老年人又可以因为自己富有经验而看不起青年人。
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根本上的思想包袱就是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
如果对这类可以使我们党员干部骄傲的东西没有自觉性,那它们就会成为负担或包袱。
这种包袱一旦背上,就会造成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屡犯错误,犯官僚主义,葬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因此,检查自己背上的包袱,把它放下来,使自己的精神获得解放,就是我们真正联系群众和少犯错误,走群众路线的必要前提。
我们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
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七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
第二次是在一九三〇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
第三次是在一九三一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本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
第四次是在一九三八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俗话说,事不过三,我们党的历史上因胜利而骄傲招致失败居然这么多次,教训惨痛。正是鉴于这样的历史经验,毛主席发出这样的号召:
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
并且给出了克服这种毛病的具体方案,整风学习。“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毛主席当年读了此书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是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不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
毛主席就是以身作则地警告全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并号召人们放下自己背上的包袱,使自己的精神获得解放。
毛主席之所以能打破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的历史魔咒,就在于其善于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不贰过的能力。
“开动机器”,即善于用脑筋思考问题。“心之官则思”,毛主席说,“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他把不善于思索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包袱的”,因为背上了包袱,所以不肯使用脑筋,他们的聪明被包袱压缩了。列宁斯大林经常劝人要善于思索,我们也要这样劝人;另一种是“没有包袱的”,有联系群众的长处,但是不善于思索,不愿用脑筋多想苦想,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毛主席指出:“要去掉我们党内浓厚的盲目性,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这种习惯,毛主席当时批评在我们的党内是太不够了?
那我们不禁要问,当前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这种习惯养成了吗?够了吗?
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
这就要求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实际相结合,还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善于思索、敢想敢干、多想苦想。
放下包袱是前提,包袱没有放下就去开动机器,必然会束手束脚、僵化禁锢;若只是放下了包袱,却迟迟不能开动机器,必然会走向弯路、走向歧路。
如果我们既放下了包袱,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又会思索,那我们就会胜利。
要真正的放下包袱且开动机器,就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按照毛主席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是为读《毛选》第三卷之《学习和时局》一文所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