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提出“淮海战役”首案及中原野战军刘、陈、李首长作出积极响应的同时,正在指导东北野战军北宁线作战实现关外“叩关”意图的毛泽东,也时时关注着关内华东、中原战区“叩关”的进展,以及“破关”后再“叩关”的时机。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济南叩关成功后的有利局面,并因势利导地深入之扩大之,肯定是当时他不断在胸中拔打的算盘。粟裕以“占领两淮”这种以“掠地”为目标的“淮海战役”首案,肯定不会是他的最佳预期——他的预期,一定是紧紧地扣在“通过机动创造战机,各个歼灭国民党军南线各机动兵团,以为南线最后决战创造和准备条件”这样的思路上!

  于是,毛泽东抓住了粟裕这个“初步设想”中具有积极内涵的“亮点”,要把这笔生意尽可能地往大里做!而且不仅如此,他还估计到了粟裕这个“初步设想”中没有预计到的情况:黄百韬兵团将退新安!在收到粟裕建议以及刘伯承、陈毅、李达等的电报后的9月25日19时,中央军委致电华东饶潄石、粟裕并告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陈(毅)李(达),对粟裕“淮海战役”首案,作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提升”——或曰“重大改变”:

  饶、粟并告许、谭、王、刘、陈、李: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淮海战役可于十月十号左右开始行动。你们应利用目前半月时间,使攻济部队获得短时休息,然后留一个纵队伍于鲁西南起牵制作用,吴化文亦应移至鲁西南,其余全部南下,准备进行几个作战:

  估计不久邱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黄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

  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

  进行这三个作战是一个大战役,打得好,你们可以歼敌十几个旅,可以打通山东与苏北的联系,可以迫使敌人分散一部兵力去保卫长江,而利于你们下一步进行徐州、浦口线上之作战。因此,你们应在酉灰以前做好有关这一战役的充分的难备工作,要开一次象上月曲阜会议那样的干部会,统一作战意志,调控内部关系。

  军委

  廿五日十九时[1]

  如此一来,粟案的“淮海战役”目标函数就发生了很大改变:不仅仅是吃掉两淮和海、连那两个整编师(军),而是整个黄百韬兵团!——而且“歼黄”是首要目标,有可能还可在打援作战中歼灭来援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之一部!而且,对“歼黄”后的发展前景,最高统帅的预想是打通山东与苏北的联系”、“迫使敌人分散一部兵力去保卫长江,而有利于你们下一步进行徐州、浦口线上之作战。”

  这个徐州、浦口线上之作战”就是津浦路南段沿线的作战。

  ——指向国民党军徐州集团的中枢,直接威胁南京!

  三天后的亥时,中央军委就这个已作出重大改变的“淮海战役”作出进一步设计:

  饶、粟、谭并告刘、陈、华东局:

  ㈠黄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你们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箝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兵团。新安镇地区距离徐州甚近,邱李两兵团赴援甚快。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因此,你们必须有相当时间使攻济兵团获得休整补充,并对全军作战所需包括全部后勤工作在内有充分之准备,方能开始行动。战役时间包括打黄兵团,打东海,打两淮在内,须有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战后休整一个月,故你们须准备两个月至两个半月的粮袜用品。此次济南战役只费十天,战后休整似需二十天左右,淮海战役估计为一个半月,共计两个半月左右。这个时间,即是原来准备对付攻济及打援可能有的最不利情况的时间,如果你们能按照这个时间取得济南(已经取得)、淮海两大战役的胜利,那是很合算的。师长以上干部到会的曲阜会议似宜推迟数日举行,以便攻济兵团各纵、师能在会议以前相加整理。伤亡最大之九纵、十三纵等部宜迅速给以补充,在可能条件下,如能抽调若干地方建制部队补入该两纵,特别是七十三团和一○九团是有必要的。在执行淮海战役时,该两纵在作战第一阶段宜作预备队使用。俘虏六万余人中宜有半数以上拨补全军人数最感不足的各纵。为顾到攻济兵团的休补,淮海战役出动时间似须推迟至酉哿(10月20日)左右。

  ㈡(略)

  军委

  俭亥[2]

  “歼黄”,还要“箝邱、李”,规模要超过济南战役和睢杞战役!

  最高统帅毛泽东对粟裕“淮海战役”首案的这个重大提升或改变,至关重要!

  如此一来,粟裕原案中比较谨慎、节制或曰保守的“淮海战役”,就变成了要歼灭黄百韬兵团4个军10余个师的“大胃口”(黄兵团后来还加入了原在海州的第四十四军,变成了五个军)——这一仗,比华东野战军刚刚结束的济南战役的胃口,还要大!是一次此前从未有过的大战!!!

  但是,无论是毛泽东,还是粟裕,这个时候仍然没有设想在这一次就把这一仗打成一个“战略大决战”:徐州刘峙集团拥有4个机动兵团和6个绥靖区约70余万人的兵力,其中还有国民党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一部分主力兵团——比如邱清泉兵团的第五军。而当时华东野战军虽然拥有15个步兵纵队(军)和一个特种兵纵队约36万人的兵力可以投入机动作战,但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兵器上,都仍然居于劣势。能够营造局部相对优势,成攻阻击可能从徐州方向来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逮住时机吃掉黄百韬兵团,那就已经是需要超水平发挥的大仗恶仗了!惶论整个刘峙集团?

  而且,就是要将“吃掉黄百韬兵团,占领两淮地区”置于“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还必须考虑陇海路郑州-徐州线上的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孙元良部、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以及蚌埠之敌的来援的可能性。

  还有,国民党军华中集团的张淦、黄维两个兵团也有可能东援。

  所以,就是要顺利实现“歼黄”的意图,仅凭华东野战军的力量,还是不够的。

  那就需要另一支重要战略力量的有力协同与配合。

  这就是中原野战军。

  注释

 

  [1]《中央军委批准进行淮海战役及第一个作战应歼灭黄百韬兵团致饶潄石、粟裕等电(1948年9月25日)》,《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43~第44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2]《中央军委关于应作好战役准备工作致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电(1948年9月28日亥时)》,《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45~第46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