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潘晓来信】一位教培从业青年:无奈的人生啊,怎么越走越窄
【原编者按】1980年5月,发行量超过200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之为“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初恋”。现在,我们离“潘晓来信”的讨论已经过去了40多年。今天的青年人,不也面对和潘晓一样的困惑吗?在潘晓来信所催生的个人主义浪潮中,青年人的路是越走越窄,还是越走越宽呢?今天,也许我们需要一场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大讨论,需要一个新的“潘晓来信”。本公众号欢迎各位青年人向我们投稿,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一起讨论当代青年人的困境与出路。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去年的最后一天到今年的第一天的时间里,屏幕前人们欢庆着新一年的到来,似乎新的一年,意味着过去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顺诸事都能一笔勾销,如同橡皮擦去消除自己的不顺一样。然而我却并未感到新年的喜悦。
在元旦当天,我没有休息的时间。我从事的是教培行业,在我们公司有着“坐班”的说法,即你平时没有课程,也要呆在自己的隔间里。我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于我而言,很大程度上无非是想掌控我们的上班时间,让我们更好的服从公司的管理制度。自从毕业的半年多以来,我时常感到迷茫和失望。
在我读高二的时候,我就隐约感觉到未来我等到大学毕业的那天 ,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很困难的事情,当时我的成绩并不理想。我很清楚这种成绩只能考上一个所谓的双非二本院校。等到我大学毕业那天,我就开始做好四处碰壁的准备了。但我万没想到如此困难。
在找到第一家工作后,这家工作名义上是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实则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宏大 ,不仅其流动性极大,很多人来了又走,等到新一波的人进来面试,如此循环往复,而我不幸,刚入职第一天,就因为被通知说:“很抱歉,我们通过一天的审核发现,您与我们岗位的匹配度不高,为此我们提前结束了您的试岗期,希望您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一短信,如同雷一般在我心里炸开。因为我好奇,既然你认为我和你们的岗位不匹配,那么当初面试的时候又怎么让我顺利通过呢?其次,“试岗期”的说法不是违法的吗?只有试用期,怎么还有试岗期呢?这不是把刚毕业的大学生当成为他们工作的免费劳动力吗?
那段日子,我依然非常烦躁。我不想母亲为我担忧,在小时候家里贫穷,父母分居,我多次发高烧,都是母亲在照顾我。最后我欺骗了我的母亲,说到:“妈,我今天离职了 ,这份工作我并不满意。”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我面试了一家客服的外包公司 ,面试不出意外的通过了。但是进去该公司后,我依然感觉到不如意。除了上班时间较长,并且薪资也极其低,底薪不过一千余元,考虑到我的房租一个月要交上两千元,就感觉囊中羞涩。并且,一方面如果上班期间无意打小差或者对顾客来电的说话用词忘记加上“谢谢”二字,还会从工资里扣钱,并且扣钱毫无上限,有的老员工甚至被扣了五百元的工资。这是一家国企的外包公司,工作氛围让人感到很沉闷,并且即使加班,所获的的工资不过是多了几百元。
很快,我离职了,当然,这次是我主动离职 。接下来,我找到的就是这家教培机构。虽然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班时间不如前两家岗位的工作时间长,在节假日期间是能收到来自公司的礼物。相对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但我依然感觉到不如意。我这次并不是对公司感到不满意,而是觉得自己离小时候以及之前所设想的目标已经太远了。
那时候,我怀揣着留学梦,和一些人报班学习雅思,希望自己能通过另辟蹊径的方式找到属于我的人生价值。然而很遗憾,结果不尽人意,并且也由于我是非认定的师范专业的学生,有些时候路子很窄,窄到我看不到路在何方。我们需要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才能当上教师。在今年拿到了教资证以后,我本以为我能顺利的进入一家民办学校当教师,但事与愿违,我在BOSS直聘上找到的学校面试,最终都无疾而终,HR说要约一天时间面试,结果都没了下文, 不邀约面试了。最后兜兜转转,为了满足自己的教师梦,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到了教培机构当所谓的老师。
很多时候我依然羡慕着那些早早过上属于自己人生的人,而我却几乎被限定在了这个地方。不仅因为伴随着父母分居,我舍不得抛弃我母亲以外,也有经济问题, 我很难做到去我想去的地方。我有时候通过阅读一些书信,试想通过在信仰之中寻求安慰,但目前我无法真正获得安慰,只要从书本中抽离回到属于尘世间时,一种绝望感便扑面而来。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