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苏太空竞赛背后的罪犯英雄:冯·布劳恩与谢盖尔·科罗廖夫的故事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开始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但鲜为人知的是,支持这场比赛的核心人物其实是两名犯罪分子。
其中,冯·布劳恩是一名向美国投降的纳粹分子;
谢尔盖·科罗廖夫是一名被斯大林送往西伯利亚监狱的劳动改造囚犯。
如果其中一人没有英年早逝,登月竞赛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变。
追根溯源,美苏两大霸主瓜分德国,才是这场好戏的导火索。
当时,美国和苏联都有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收回纳粹最强大的武器——V-2火箭。
这枚V-2火箭是希特勒准备用来东山再起的筹码,但因为命中率太低而无法力挽狂澜。
不过,美国和苏联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在飞机仍然由螺旋桨提供动力的时代,V-2 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 20,000 英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具有进入太空能力的装置。
V-2火箭为人类拍摄的第一批太空照片,拼接成小半球
当然,除了V-2火箭之外,美国和苏联最想要的就是它的创造者冯·布劳恩。
毕竟,如果没有灵魂,V-2可能只是一堆垃圾。
为了及时逮捕这位顶尖火箭科学家,美国甚至派出了冯卡门和钱学森(是的,你没有看错,钱学森,后来的中国航天事业之父)。
1945年德国视察时三代师生齐聚一堂(中间是钱学森,右边是冯·卡门,左前方戴高礼帽的人是冯·卡门的导师普朗特)
当他们看到眼前这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时,简直不敢相信他就是V-2的设计者,纷纷惊呼道:
“如果他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骗子,他就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
是的,V-2的灵魂冯·布劳恩就是故事的第一位男主角。
冯·布劳恩
虽然他是纳粹的首席火箭设计师,但他真正的目标并不是战争,而是太空。
当他知道纳粹德国已经穷途末路时,他就已经打起了如意算盘,想要投奔强大的美国。
他明白火箭是一种烧钱的爱好。早在德国,他就曾说服希特勒将所有的仇恨都寄托在V-2火箭上。
但现在他知道美军来了,他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希特勒,决定更换自己的经济靠山。
布劳恩投降的照片,手上打着石膏
于是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连同制造火箭的核心设备,全部运往美国。
另一边,姗姗来迟的苏联只能在美国人留下的一堆垃圾中挖出一些剩菜。
当时,苏联士兵只看到了一个鲨鱼形状的金属外壳,并不知道它是什么。
苏联军方一头雾水,无奈之下只能向无所不知的“神奇”科罗廖夫请教。
1938 年科罗廖夫刚刚被捕
作为男二号,谢尔盖·科罗廖夫的背景也不是那么干净。
苏联“大清洗”时期,他因“滥用国家资金”发展火箭技术而被扣上“群众公敌”的帽子,成为劳改犯。
此时,他已在西伯利亚劳改营待了近七年,并被殴打至下巴被打断。
正是苏联在这次V-2战役中的失败,才让科罗廖夫摆脱了厄运,成为冯·布劳恩最强的对手。
科罗廖夫
因此,冯·布劳恩站在资本主义阵营,而科罗廖夫则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就这样,一场空间对抗正式开始了。
未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太空竞赛,也是两个既是罪犯又关心太空的巨人之间的战斗。
但由于背后国家政策的种种限制,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不平等。
冯·布劳恩虽然以“脑宝”的身份来到美国,但他却没有机会施展才华。
因为美国人对这个纳粹一直怀有怨恨。
那些日子,当他最接近太空的时候,他在迪士尼片场录制太空短片,与唐老鸭、米老鼠同台,向孩子们讲解火箭知识。
沃尔特·迪士尼和冯·布劳恩
与冯·布劳恩相反,科罗廖夫受到了领导层的重视,并支持他的火箭事业。
这就是为什么苏联打败了美国,并在1957年10月4日率先将人类第一颗卫星发射到太空。
正是科罗廖夫研制的R-7火箭将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
R-7 火箭系列,最左边的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这款 R-7 基于 V-2 的设计。
但它有很多革命性的创新,是世界上第一个多级火箭。
它在核心火箭周围有四个强大的火箭助推器。
脱离重力后,四个助推器会脱落,让核心火箭飞向目标。
由于四枚火箭坠落时对称地形成十字,后人也将这种分离称为“科罗廖夫十字”
同年11月3日,苏联搭载小狗“莱卡”号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科罗廖夫的锦上添花,对美国人民来说是雪上加霜。
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毕竟,因为火箭可以进入太空,也意味着它可以携带核弹头穿越大西洋,轰炸北美大陆。
只是冯·布劳恩的恐慌与美国人不同。他不是害怕,而是愤怒、愤怒。
显然,他建造的火箭也具有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推力,但他始终没能突破美国官僚的阻挠。
他们始终认为,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美国人的事,不存在“二等公民”。
有一次,冯·布劳恩想要试飞一枚火箭,美国国防部甚至派人前去检查,确保里面没有卫星。
但美国人是否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呢?并不真地。
“本土”研制的“先锋”火箭一直被委以重任,被认为是发射首颗卫星的最佳选择。
但其总预算超出预算10倍,计划一再推迟。
迫于压力,美国海军确实于1957年12月6日仓促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然而,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先锋号火箭在离开发射台仅两秒后就爆炸了。
《急先锋》爆炸现场
果然,搁置冯·布劳恩就是浪费资源,所以老天只能眷顾重视人才的苏联。
不过,美国也从迷失的道路上恢复过来。在认识到冯·布劳恩的重要性后,它决定让他试一试。
而早已蓄势待发的冯·布劳恩,也确实不负众望。
不到3个月,“木星C”火箭就建成了。
1958年2月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成功进入太空。
木星C火箭
但这只是冯·布劳恩对科罗廖夫的追求。
他并不知道,他的“木星C”火箭的推力实际上只有科罗廖夫“R-7”火箭的十分之一。
一直以来,科罗廖夫都在关注着布劳恩的一举一动。
但布劳恩并不知道,苏联还有这样的天才与他竞争。
他甚至无法猜测科罗廖夫创造的下一个历史时刻会是什么、什么时候。
Luna 1(博物馆复制品)
1959年1月2日,苏联月球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成为历史上第一架脱离重力的飞行器。
Luna 2 号于 9 月 12 日发射升空,成为第一个抵达月球表面的人造物体。
同年10月4日,“月球三号”也飞往月球背面,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科罗廖夫令人瞩目的成就。
虽然模糊,但这确实是苏联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1961年4月12日,科罗廖夫甚至用大招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
到加加林升天时,科罗廖夫已经在人造卫星、探月、载人飞船等重要节点上获得了“三连冠”。
后来科罗廖夫依然花样百出,不给美国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人类第一个空间站的筹备工作……都是科罗廖夫指挥的。
加加林和科罗廖夫
当然,美国也没有闲着,也在为征服太空而努力。
但大多数时候,冯·布劳恩总是落后科罗廖夫一步。
例如,美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在1961年5月5日,只比加加林晚了23天。
然而,在世界各地,大家只记得苏联的加加林,而不记得美国的谢泼德。
冯·布劳恩也明白,这种追在别人后面的战术是行不通的。
很快美国决定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载人登月,希望在招数耗尽的情况下将苏联远远甩在后面。
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启动“阿波罗”计划,10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
当然,首席设计师是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和肯尼迪总统
但可笑的是,赫鲁晓夫并不相信美国会真正动员全国力量来完成这个“毫无意义的载人登月计划”。
直到他们发现美国人是认真的,苏联才在1964年匆忙启动了载人登月计划。
此时,已经比美国登月计划晚了三年才开始。
太空竞赛的天平已经向美国的方向倾斜。
更致命的是,苏联的灵魂科罗廖夫快要死了。
由于日夜工作,科罗廖夫患上了各种疾病。
1966年1月,59岁的科罗廖夫在医院突然去世。据官方说法,他患有肠癌。
如前所述,科罗廖夫在服役期间曾被殴打致下巴变形。
事实上,这也导致了他在手术结束时因无法接受氧气进行复苏而死亡。
保持着社会主义国家一贯的神秘感,直到科罗廖夫国葬那天,冯·布劳恩和全世界才恍然大悟。
事实证明,苏联之所以能够在太空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得益于航天巨头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去世后,整个苏联太空计划陷入混乱。
此时,载人登月的关键N-1火箭已经失去了灵魂。
N-1火箭
尽管科罗廖夫的继任者瓦西里·米申还很年轻,但他还是在1969年奋力完成了N-1火箭的研制。
但火箭连续四次发射均告失败,苏联伟大的航天时代戛然而止。
而他的另一边,冯·布劳恩则健康而自信。
他认为,失去了科罗廖夫的苏联已经成为一个泥足巨人。几年后,山姆大叔的笑声将在太空和月球上回荡。
从那一刻起,冯·布劳恩开始制作神圣的唱片。
他牵头设计的火箭基本上从未发生过重大事故。
1967年,冯·布劳恩设计了史上最强大的推进器——土星5号:由五台F1发动机驱动,第一级推力达到750万磅。
土星五号与自由女神像的比较
直到今天,土星5号仍然保持着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强大火箭的记录。
2018年2月7日发射的“猎鹰重型”夺得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火箭的桂冠,但其运载能力不及土星5号的一半。
“阿波罗”号八号到十七号飞船都是被这个庞然大物送上太空的。
1969年,土星5号将阿波罗11号送入太空。
其中最著名的“阿波罗11号”成功帮助美国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完美称霸了太空竞赛。
但此时此刻,阿姆斯特朗的一步已经不能再概括为美国的胜利。
这一步也实现了科罗廖夫的梦想和全人类的梦想。
然而,布劳恩认为这只是征服太空的第一步。
“登陆月球”并不是他的极限。他还想在有生之年探索更遥远的星球——火星。
很快,冯·布劳恩提出了登陆火星的建议和想法。
但苏联失去了科罗廖夫,美国不再知道威胁是什么。
因此,美国当局自然不会同意冯·布劳恩科幻般的火星探索构想。
冯·布劳恩登陆火星的太空愿景
突然间,冯·布劳恩也觉得没有什么新世界可以征服了。
没有对手、没有目标,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处,不久就离开了NASA。
至此,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悄然结束。
这20年的竞赛也是历史上航天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
事实上,最终我们很难说他们谁更厉害。
但无论缺少哪一个,航天历史都不会有这样的飞跃。
如果没有冯·布劳恩,科罗廖夫可能还在劳改营里。如果没有科罗廖夫,冯·布劳恩可能只会出现在迪士尼儿童节目中。
他们就像太空时代的哥伦布和麦哲伦。
一个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加加林送入太空,另一个将阿姆斯特朗送上月球。
但他们比哥伦布和麦哲伦更清楚他们所做的一切对人类文明意味着什么。
*参考
龚可儿.冯·布劳恩 PK 谢尔盖·科罗廖夫。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J]. 2013.12
吴军.《文明之光(第二卷)》[M].2014.07
作者为网易新闻·网易账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签约作者
内容原创自【中小企业】公众号,欢迎转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