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保护新篇章:从陕西到江西的野化放归试验助力种群复兴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吉祥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是朱鹮的主要历史分布地。但受生存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上世纪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从当年的七根孤羽,到如今的万余只,朱鹮的守护者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
尽管数量变化巨大,但当今世界上的一万多只朱鹮,都是“生活”在陕西的七只朱鹮的后代。近亲繁殖行为导致朱鹮的孵化率降低,并降低野外生存能力。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从去年11月开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分两批从陕西省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种20只朱鹮到江西省鹰潭市进行野生放归试验。由于江西和陕西的气候差异,朱鹮的跨省定居不仅有利于它们增强适应野外的能力,也有利于种群繁衍。
在江西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进碧波荡漾的池塘。一只红脸白衣的朱鹮从岸边轻轻飞来。它的小伙伴拍打着翅膀紧随其后。 。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林业局副局长宁志刚表示,今年迁来的12只朱鹮已经与去年抵达的8只朱鹮混在一起。它们均来自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志刚:我们建了一个用于野化训练的大型笼子,面积1500平方米。为了模拟野外的生活环境,为朱鹮提供飞行空间,大笼的垂直高度为15米。在笼子里面我们给它创造了一个野生的栖息地,建了一个小湿地,比如梯田、树林、池塘,里面有水有草,每天给它人工喂鱼虾。
宁志刚说,在15米高的笼子里,朱鹮将接受定期飞行训练,学习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躲避天敌,为最终的放生和繁殖做好准备。
宁志刚:朱鹮经过训练后,我们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将其放归大自然。为了提高成活率,生活在我们容易控制的范围内,我们在大笼外恢复了一片湿地,繁殖放生泥鳅、鳗鱼、螺蛳等,作为它未来的食物。
历史上,江西是朱鹮种群的重要分布区。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红鹤”(即朱鹮)广泛分布于江西广信府(今上饶市)至袁州府(今新余市、凭祥市)一带,龙虎山地区就位于这一地区。该地区的中心。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龙虎山风景区生态环境优越,动植物种类丰富,现场的树种和稻田能够满足朱鹮筑巢、繁殖和栖息的需要。在野外进行觅食活动。还具有良好的科研和监测基础,当地人类活动较少,适合朱鹮的生存,具备朱鹮放归的条件。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卢保中:我们看到泸西河流域的水非常清澈,小鱼小虾也很多,植被很多,生态环境也很好。森林环境良好。朱鹮在这里可以很好地生存。
去年,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8只朱鹮进行野生放流试验。今年引进的朱鹮数量增至20只。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饲养员肖天祥表示,由于江西和陕西的气候差异,朱鹮的跨省定居不仅有利于它们增强适应野外的能力,还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肖天翔:经过10个月的观察监测,之前引进的8只朱鹮已经完全适应了我们的环境。在食性、繁殖等方面,它们与野生种群非常接近。由此可见,我们龙虎山的环境是非常特殊的。适合朱鹮栖息和繁殖。
龙虎山的天气一天天变冷,但生活在精心打造的笼子里的朱鹮却在寒冷的天气里过着甜蜜的“爱情”。
萧天翔:恋爱的时候,会互相梳理羽毛,踩对方的背。因为脚上有戒指,所以可以看出他们是雄性和雌性。
朱鹮生性胆怯。每次进入笼内时,饲养员都会吹口哨或大声说话,让朱鹮提前注意到人们的靠近,避免不必要的惊吓。为了保护这些沉浸在爱情中的朱鹮不被打扰,肖天翔说,他和同事们还改变了原来的饲养方式。
肖天翔:我们现在不进去喂食了。改变喂食方式,让泥鳅沿进水管进入。我们基本上不进笼子。
朱鹮的繁殖期为每年3月至6月,雌鸟每次产卵1至5枚。朱鹮孵化和饲养期间,除了特定的温度和湿度外,还需要人工控制和24小时监控。肖天翔说,目前基地内的20只朱鹮由10只雄鸟和10只雌鸟组成,其中3对具备繁殖下一代的能力。
肖天翔:未来一两年,当20只朱鹮全部性成熟时,江西朱鹮种群预计每年会产下10只雏鸟。我们希望实际情况比预期的要好。
制片人丨沉静文
记者丨江西站黄照英、谭站陈燕玲
编辑丨谢文
新媒体编辑丨李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