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解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深远意义
陶行知生命教育理论的内涵与意义 陈安荣(湖南工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 [摘要] 生命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极其丰富的内涵。主张: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学就是其中。生命教育理论阐明了生命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对生命的回归。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生命教育理论 生命是教育社会 是学校教与做的统一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04)09-0189-03 生命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做一体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1、生活即教育。 “生命即教育”是生命教育理论的核心。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生命,用生命来教育,教育是为了生命的需要而前进。从生命与教育的关系来看,生命决定教育。从有效性来看,教育必须只有通过生活,力量才能发挥出来,成为真正的教育。” [1]这段话有效地概括了“生活即教育”的主要内涵,也体现了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认识。
这一理论虽然源于杜威的“教育就是生活”理论,但两人对于生活与教育关系的理解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杜威从主观唯心主义和狭隘经验主义出发,阐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陶行知则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强调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首先,“生活就是教育”表明,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本身就蕴含着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源于生命、为生命自立、为生命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改变生命。生命永不改变,即生命永远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就是教育。”[2]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一词不仅仅是人们通常狭隘的理解,还包括人们的工作、休闲、社交、人际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广义的意思。生命实践的意义”[3]。也就是说,“生命”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等于生活的范围。生活无处不在,即教育无处不在。 “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4]。教育与生活相对应。 “教育是生活的改造”、“教育是社会的改造”。 “教育就是教人转变为人,转变人的人就转变为人。”教育就这样与生活的每时每刻紧密相连。任何个体都不能脱离生命而存在,而生命始终是一样的。 “生活的改变就是教育的改变。”
生活与生活一接触,立刻就起到了教育作用。擦的和被擦的都变了,都受了教育。 ” [5]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对人类存在最关心、最清晰的概括。也可以说,生命就是生存。所谓“挑水劈柴,有道有道”。其次,“生命就是教育”表明生命决定教育,生命本身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也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因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因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人类的生活,就没有人类的教育,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直接引起对教育的需求的变化,因此可以说,生活同时也需要教育。三、教育立足于人的生活,以满足不同的生活生活方式和理想生活的需要,构建理想的生活,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陶行知对此有更明确的解释。他认为生命教育“是提供生命需要的教育”。 ,不是假教育。生活中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就会教什么。如果生活需要面包,我们就必须接受有关面包的教育;如果生活需要爱,我们就必须过爱的生活,即接受爱的教育。
以此类推,加上:那样的生活,那样的教育。”“我们是现代人,要想过上现代的生活,就必须接受现代的教育。”教育的出现,离不开现代人的需要。生命教育 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命永远不变,始终存在,所以“生命教育与生俱来,随生命而行”[6]。 ],也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要体现其对生命的变革作用,还必须贯穿生命(总第111期)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第111期) [收稿日期] 2004-04-01[作者简介]陈安荣(1967-),男,湖南临湘人,湖南工学院中文系讲师,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师范大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