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前的今天,12月24日,那天也是平安夜,这一天志愿军胜利地结束了一场重要战役,这就是长津湖战役,它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东线战场在长津湖地区进行的一次鏖战。在零下30~40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正是这一场关键之战,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12月24日是长津湖战役胜利的日子,成为朝鲜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战。但是这个胜利来之不易,在天寒地冻的朝鲜战场,中国军人面对强大的对手、面对恶劣的条件、面对死亡所表现出的执着坚忍、视死如归,在这种超过极限的生存环境中大量冻死冻伤,有的连队甚至成建制冻死在阵地上,但即使冻死在阵地也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所以,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无数英烈的鲜血取得的胜利,永远让后人铭记74年前的这个不平凡的平安夜。  

 

  值此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再次奉献观看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后的观后感 :“说好了不流泪”,以此纪念74年前不平凡的平安夜。  

 

  说好了不流泪  

  立冬后的北京,气温骤降,寒气逼人,脸颊明显感觉到了簌簌的寒风,脚下的这片土地也突兀地冰硬起来。  

 

  恰好73年前,一场开国之战也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打响了,为了纪念抗美援朝73周年,上映了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写下了一段气壮山河的史诗,这部电影将这段历史呈现在观众眼前,触动人心,唤起当代人对英雄的深深敬意。本来10月份他就盼望着观看,却没有如愿以偿,总像藏着一块心病,让他念念不忘。这不,2023年11月13日,突然一个活动通知,“礼遇榜样,热在北京活动,在中国电影博物馆观看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须臾之间,他的欣喜已经写在了脸上,莫名地兴奋着,同时又有点儿伤心,隐隐的一点伤心,撕扯住了他心里的某个地方。  

 

  1950年,新中国刚刚经历解放战争,百废待兴。面对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了必须打赢这一场战争,中国才能生存下去的英明决策,出兵朝鲜。正如电影中的吴国正专家所言,钢产量、发电量、人均年收入、原油、原子弹等,中美差距悬殊。但是一岁了的新中国,无所畏惧的中国人民,怀着对新中国热爱和勇敢精神的志愿军,用生命拼搏,捍卫着来之不易的新中国。  

 

  坐在舒适的观影厅,他百感交集,正是这场开国之战,换来了新中国的和平。倏然之间,他的心里有一股热辣辣的东西往上涌,涌到眼眶,烫红了眼睛。  

 

  刚满28岁的毛泽东长子毛岸英,报名参战,成为了彭德怀的第一个兵,当他即将赶赴前线的那天晚上,与父亲毛泽东道别。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彻夜不眠地开着重要会议,毛岸英只是透着玻璃窗,深情地看着苍老而慈祥的父亲,便赴朝作战了。事后,毛泽东呜咽地感慨道,儿行千里,做父亲的怎么不担心,毛泽东的儿子是志愿军的第一个兵,毛泽东感到很光荣,更有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儿女跟毛岸英一样准备为祖国而战。正是像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身先士卒,起到了表率作用,从而涌现出了无数个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的英烈们,汇聚成了魏巍笔端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入朝作战的第一仗,必须全胜。在寒风刺骨的冬季里,志愿军39军、40军等部队官兵穿着厚重的棉衣,投入了入朝第一场战役之中。由于志愿军38军没有及时赶到熙川,贻误战机。当彭德怀质问梁兴初的时候,梁军长忧郁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思,战士仗都打到看见新中国,看见好日子了,战士牺牲的太多了,太多了,为了减少伤亡而想多准备准备。随后,彭德怀说出了动情的一番话,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必须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  

 

  对着硝烟弥漫的苍茫大地,梁兴初唱出了雄壮的国际歌,表达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声,将情景带入了高潮。台下的观众怦然心动,似乎蠕动的嘴唇中,一起迸发出了最强的音符。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聆听着屏幕上传出的国际歌,他眯着眼仰头冲着屏幕,冲着前方眺望,宛如电影里的英雄人物从那中间栩栩如生跳出来似的。眺望着,恍惚间,他那一双浑浊的眼睛竟然潮湿了,从里面默默滑落出滴滴泪珠。  

 

  松骨峰上,皑皑的白雪把整个山峰都染白了,志愿军身后的松树挂满了雪花,3连官兵却依旧是激战正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打响的这场松骨峰阻击战,战场上的残酷,每一次冲锋、每一场战斗都是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志愿军面对敌军的装备和补给远逊的现实,仍然顽强奋战,用轻武器对抗重型坦克,用血肉之躯抵挡炮火洪流。这种拼尽全力、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深深触动着台下观众的心灵。这些情节不仅展示了军人的英雄气概,更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民对国家的深厚热爱,因为倒下的每一个英烈心中都葆有一个为之自豪的名字:新中国。  

 

  台下观众席上,说好了不流泪的观众,纷纷用纸巾拭去不知不觉中涌出的泪珠。涌出的泪珠和濡湿的纸巾,真真切切地暴露了他们的感情,一堂润物细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这场电影更彰显了特殊意义。作为礼遇北京榜样,这里的每一位观众身上都披着一个同样的绶带:“北京榜样”。从73年前奋勇献身的英烈身上,北京榜样们默默地汲取着营养,誓言写在了心里,要担当起新时代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氛围。用自己的力量,让“北京榜样”品牌更具温度和力量,感召和影响更多的人。让英烈们73年前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熠熠生辉的耀眼光芒。  

  夜幕低垂,天愈发寒冷起来,寒冷使北京的夜变得安宁。他们走出了中国电影博物馆大门,漫步在华灯初上的宽敞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插肩而过,幸福安宁的生活让他们脸上一片粲然。今天的日子,就是73年英烈们心中向往并为之奋斗流血的日子,英烈们的愿望得以实现,可以告慰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一阵寒风袭来,他的肩膀觳觫起来。他的眼前不时闪现着毛岸英的脸,那张被时光淹没了的脸、英姿勃发的脸。哀伤再次席卷而来。再后来,这张脸渐渐与杨三弟的脸、孙醒的脸、高瑞欣的脸、江潮的脸、朱国华的脸、杨少成的脸、戴如义的脸,与所有志愿军英雄们的脸莫名重叠起来,分不清彼与此,分不清镜与月,分不清尘与土。想到每一个人都终将老去,终将消逝的肉身和灵魂,73年前,这些英烈们却将他们鲜活的生命和炽热的鲜血,为了心目中的新中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牺牲和流血。想到这里,他的热泪合着氤氲的寒冷之气,一滴一滴地滑落在脚下这片硬硬的土地上。(白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