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年内发行规模占比首超50%,权益类基金发行快速回暖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新的一周(3月24日—3月30日),新基金市场又有20只新品来了。在近期股市回暖背景下,权益类基金成为新基金发行市场的绝对主力,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快速升温,3月份以来发行规模占比首次突破50%,凸显了市场回暖背景下资金向权益类资产倾斜的趋势。
市场全天探底回升尾盘翻红,三大指数微涨,大小指数走势分化。从板块来看,有色金属等周期股表现活跃,旅游股震荡走强,深海科技概念股探底回升。下跌方面,算力概念股震荡走低。ETF涨跌幅方面,纳指、有色相关ETF涨超2%。美股上周五收高,三大股指均录得涨幅。上周道指累计上涨1.2%,录得两个多月以来的最大周涨幅。
新华财经上海3月24日电公募基金的调研维持活跃态势。据公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上周(2025年3月17日至23日)有136家公募机构对103只A股个股展开调研,覆盖24个申万一级行业,合计调研次数达668次。在103只被调研个股中,有40只个股被调研频次不低于5次,相当于每个交易日至少接受一次公募机构调研。
在“三年期持有基金”发行热潮冷却后,2023年、2024年两市仅合计成立了14只三年期产品(仅统计主动权益类),其中还有产品需要借助发起式的方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的三年期产品不同,在行情低位成立的这些基金却因受益于择时以及布局走势稳健的“核心资产”,多数业绩收正,虽然在科技股行情中缺乏些许进攻性,但在震荡市里凸显了控制回撤能力。
军工行业再迎新增长极。当前,深海经济已成为资本市场新热点,公募基金经理对深海科技领域的关注度明显升温。在深海经济热度的带动下,市场资金涌入军工ETF,多位基金经理也对2025年的复苏前景表示乐观。深海经济受基金经理关注近期,深海经济相关政策的密集落地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动能。3月以来,深海科技指数涨势明显,累计涨幅达19.99%。
伴随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持续演绎,私募提升仓位愈发积极。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升至77%以上,创今年以来新高。手握重金的头部私募(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攻势更猛,今年以来仓位节节攀升。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全球资本重估中国资产、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的背景下,A股和港股投资机会将持续涌现,尤其是科技板块值得重点挖掘和布局。
近日,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披露了2024年的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上述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年金投资资产净值约为3.6万亿元,投资收益为1563.23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4.77%。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上述数据一起披露的还有养老金产品的数据。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养老金产品资产净值约为2.43万亿元,2024年投资收益率为4.7%。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新发产品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总体呈现大体量基金数量增加、发行节奏加快、权益类产品占比提升等特点。这些积极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的修复与投资者信心的增强,也为基金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可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风险控制等措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中央汇金、证金公司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持仓较为稳健,并无显著变化。展望后市,业内预计A股市场估值重构机会较大,建议甄选出“新核心资产”。据数据,截至记者发稿时统计,去年末证金公司持股中,中国石化、交通银行、紫金矿业、中国神华、中国平安等12家公司环比与同比的持仓数据均无变化;中央汇金对中国平安、中国石化、东方财富、中国神华、中煤能源等15家公司环比与同比的持仓数据也均无变化。
在沪指游弋于3400点下方的这段时间里,科技板块上演了轮动行情,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板块均有亮眼表现。不过,普涨大戏并未上演,部分细分板块甚至略有回撤。站在当下时点,基金经理也对科技板块的后市走势产生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