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美国基金行情?如何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这些问题都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基金金?基金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它的本质是一种资产管理工具,通过购买某种资产,实现对资产的保值增值。简单来说,就是把钱存在银行,然然后拿出一部分钱去投资,获得收益。这样的理财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

诺安股市周观察:市场的下行趋势暂缓

2023年6月第2周5个交易日市场有所调整,日均成交额8963亿元,除上证指数外,各主要指数均有所调整。上证指数上涨0.04%。沪深300和万得全A分别下跌0.65%、0.89%。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回调1.57%和1.97%。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分别下跌1.97%和4.04%。北上资金净流入17.29亿元。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传媒、通讯和计算机板块分别上涨2.94%、2.90%和0.93%,或因AIGC概念持续推动。银行、房地产和家电板块分别上涨2.98%、1.41%和2.99%,市场对地产政策预期或再度提升。受国内经济数据变弱影响,机械和基础化工板块分别下跌2.79%和2.71%。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或受龙头股影响,下跌4.00%。

重点关注:1)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主题,关注信创、AIGC、产业供应链安全。2)国有上市公司估值修复机会。3)半导体周期复苏机会。

后续跟踪:1)疫情影响消退下的地产、基建、消费数据,2)美国货币政策和全球衰退预期,3)俄乌局势变化。

诺安债市周观察:资金面宽松,中短端品种走势较好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690亿,政策利率维持不变,本周公开市场有2000亿MLF到期,重点关注央行操作。银行间资金面宽松,资金利率方面,DR007上行3.5bp至1.81%,R007下1.4BP至1.9%,3个SHIBOR下4BP至2.16%,股份制AAA同业存单收益率1年下4BP至2.35%。

受资金面宽松、通胀不及预期、存款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利率债、信用债收益率均有所下行,中短端品种表现较好,信用利差多数走阔。其中利率债方面,1年国债下11BP至1.86,3年下4.3BP至2.22,5年下1.9BP至2.43,10年下2.5BP至2.67;1年国开下4.5BP至2.06,3年国开下5.5BP至2.41%,5年下2.9BP至2.56%,10年下3BP至2.81%。信用债方面,中短期票据AAA1年收益率下2BP至2.43,3年下8BP至2.77,5年下2.8BP至3.05;AA 1年收益率下2.1BP至2.53,3年下5BP至3.02,5年上2.2BP至3.34;AA1年收益率下3.1BP至2.61,3年下6BP至3.41,5年上0.2BP至3.73。

展望后市,债市在经历前期的收益率持续下行后,收益率绝对水平处于偏低位置。虽然目前宏观基本面对债市有支撑,但市场关注焦点在于潜在的政策方向与力度,比如地产政策或央行货币政策。当前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需基本面的持续走弱或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引导,建议重点关注下周MLF操作利率。目前基本面背景下,银行间资金面大概率维持宽松态势,但因为短期临近半年末,或需注意资金面收敛风险。策略上,或可适当控制久期,维持一定的杠杆套息。

诺安海外周观察:海外股市行情分化,建议关注美国通胀及加息决策

上周市场下调美联储加息概率,全球股市表现分化。全球大类资产表现为:商品(彭博全球商品指数上涨1.14%)>股市(MSCI全球股票指数上涨0.58%)>债券(彭博全球综合债券指数下跌0.02%)。

全球股市中,MSCI发达市场上涨0.43%,新兴市场指数上涨1.83%,新兴市场跑赢发达市场。新兴市场中,中国A股与港股表现分化,港股恒生指数上涨2.32%,但沪深300指数下跌0.65%;巴西代表股指上涨3.96%;印度股市微涨、俄罗斯股市收跌。发达市场方面,美国三大股指均收涨,其中标普500指数上涨0.39%,纳斯达克指数涨0.14%;欧洲股市普遍收跌,泛欧STOXX600指数下跌0.17%,德国、英国、法国代表股指下跌0.6%左右;日本股市保持强劲,本周日经225指数上涨2.35%。大宗商品方面,原油价格下跌,燃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白银、黄金贵金属价格上涨;铜、铝等多数工业金属价格上涨。全球债券市场中,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7~3.8%间盘整,最新收于3.75%,较此前一周上涨6个基点;另外法国、英国、德国国债收益率也较上周上行。汇率方面,美元指数一度回升至104以上,最终收于103.5562。

美国5月PMI终值公布,其中制造业PMI为48.4,低于预期48.5,前值为50.2;服务业PMI为54.9,低于预期55.1,但较上月53.6回升;综合PMI为54.3,低于预期54.5。制造业PMI再次回到萎缩区域,但服务业PMI今年以来持续上行。4月美国耐用订单环比增长1.1%,与预期和前值持平,耐用品订单增长主要由国防飞机和零部件推动,其他类别订单多数下滑。市场较为关注本周6月13日发布的CPI数据及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决策。当前市场预期美国5月CPI同比为4.1%,较前值4.9%下降,核心CPI同比预期为5.2%,较前值5.5%下降。联邦基金期货数据显示,市场认为美联储6月维持当前利率不变的概率为60%,再次加息25bp的概率为40%。我们认为6月FOMC会议或将停止加息,直至年末待经济数据或金融市场波动后可能将启动降息。上周美国财政部表示计划增加美国国债的发行数额,以便进一步为联邦 *** 融资,预计美债大量发行将对流动性以及美股市场造成一定压力。

欧元区方面,一季度GDP经季调同比为增长1.0%,略低于预期的1.2%和前值的1.3%,环比增长为-0.1%,低于预期0.0%和前值的0.1%。欧元区一季度GDP疲弱主要由于 *** 和居民支出下降,库存同样拖累,但贸易则提供了支撑。物价指标方面,4月PPI同比增长1.0%,增幅小于预期的1.7%,前值从5.9%下修至5.5%;PPI环比下跌3.2%,跌幅大于预期3.1%,前值从-1.6%修正为1.3%。当前市场仍预期欧央行年内仍有2~3次加息。

QDII基金近期观点

诺安油气能源基金:国际油价波动上升,但周五下跌,周内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更高至76.95美元/桶,最新为74.79美元/桶,价格较上周下跌1.76%;WTI原油期货价格最新为70.17美元/桶,本周下跌2.19%;标普能源指数本周上涨1.76%。

行业数据方面,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截至6月2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1240万桶/天,较前值增加20万桶/天,为2020年4月末以来更高值。库存方面,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减少45.2万桶至4.59亿桶;库欣原油库存增加172.1万桶至3885.8万桶;战略原油库存则下降186.7万桶至3.54亿桶;成品油方面,汽油库存增加274.5万桶,馏分燃油增加507.4万桶,当前美国原油总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成品油库存为过去五年低位。

OPEC 方面,根据Rystad Energy数据,预计4月OPEC原油产量为2911万桶/天,而5月份产量减少至2835万桶/天;俄罗斯5月产量为961.8万桶/天,与4月持平,较3月的981.8万桶/天减少。

OPEC 6月会议决定将7月产量配额再次下调超百万桶/日,为去年10月以来第三次扩大减产。2024年产量配额将在2023年5月基础下调140万桶/天。另外根据外媒新闻报道,OPEC 7月产量配额将下调117万桶/天,沙特将额外下调50万桶/天。OPEC 减产将导致原油供应实质减少。

前期油价受美国债务上限临近经济预期转弱,中国社融数据较影响复苏预期等因素影响而调整。从年内供需看,供给端预计美国产量维持稳定、OPEC 减产,需求端中国原油消费或逐步向好,美国成品油库存处于五年低位,原油库存低于过去五年均值水平,欧美经济走出衰退阴霾后需求也将修复,原油供需局面或呈逐步向好态势。衰退交易影响下原油及相关产品投资价值或逐步显现,建议给与更多关注,把握中长期布局机会。

诺安全球黄金基金:上周国际金价波动提升,周内更高收于1965.46美元/盎司,更低至1940.02美元/盎司,周度表现为 0.68%。此外本周VIX指数进一步走弱、创2020年1月以来低位,美国长端利率、实际利率、美元指数区间波动,黄金ETF遭抛售。

对于后市展望,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将进入尾声,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的次数及冲击或正在收敛,但加息的后遗症在更加确切地发生,加息对美国经济、企业盈利及金融市场的影响或将开始一一反映,这包括海外市场对标普500指数盈利预期的下调,以及近期硅谷银行等多家银行破产、黑石集团违约、瑞士信托违约风险增加等。近期系列的金融机构事件或将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受到金融稳定诉求的抗衡,黄金市场的中长期的投资逻辑或将开始演绎。

而在海外央行货币政策变化的同时,关注名义利率与通胀预期变化的节奏,并对实际利率的影响。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近期黄金价格走势,以更好的入场时点把握黄金的投资机遇。

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报告期间富时发达市场REITs指数上涨0.76%,表现跑赢发达市场股票指数。各行业REITs表现分化,医疗、办公、零售REITs上涨,但工业、特种类REITs下跌。

往后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海外REITs市场的影响有望逐步减弱,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或将进入尾声,但加息对REITs公司经营及业绩影响仍需时间消化。此外,美联储降息的开启或需更多因素触发,其中包括服务业等经济指标进一步走弱、证券市场的大幅震荡等。建议关注随市场调整出现的长期配置机会。对于未来的业绩展望,工业、特种REITs或有相对优势。结合对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及REITs业绩基本面判断,下一轮行情中建议首选对利率敏感以及估值调整充分、具备较高成长性行业。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