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明星基金清盘了呢(qdii明星基金)
什么明星基金清盘了呢?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上行,不少基金净值出现大幅回撤。截至8月31日,年内收益率超过1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共有43只,平均收益率44%。其中,易方达消费行业、汇添富消费行业、广发双擎升级、富国天惠精选成长等5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20%。此外,还有一只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30%。
2022年内已有137只基金清盘
2022年内已有137只基金清盘
年内137只基金已清盘,一边是万只基金不断扩容,一边是清盘加快退出,当前还有917只“迷你基”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基金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年内已有137只基金清盘
在规模超27万亿、产品超万只的公募高增长背景下,业内清盘步伐也在加速。
9月19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嘉实中关村A股ETF发布清算报告。事实上,9月以来,还有中信保诚中债1-3年国开债、南方全球精选债券、中金汇越量化对冲策略3个月定开、民生加银汇鑫一年等发布了清算报告。其中,不少基金清盘原因均是“连续超过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除清盘报告外,近期同样也有不少基金因可能进行清算向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嘉合基金旗下嘉合医疗健康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新近发布公告,向投资者进行第三次风险提示。
公告显示,根据《基金合同》第五部分“基金备案”第三条约定:“《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满三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则本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并应当按照本基金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清算,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方式延续。”
“迷你基金”再受业内关注
不难发现,年内在涉及清盘的基金中绝大多数是因为资产净值低而触发合同条款,直接进入清算程序的“迷你基金”,甚至不需要召开持有人大会。众所周知,业内习惯将资产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称为“迷你基金”,而5000万元则是监管划定的“警戒线”。
监管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 *** 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场上共有资产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917只,其中非货币型基金为909只,剔除成立门槛较低的发起式基金后共有705只。
这其中灵活配置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中的“迷你基金”数量较多,共有19家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超10只(含),部分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占比较高,如浦银安盛、长信、海富通、融通、前海开源等。
而随着市场上公募基金总数突破一万只大关,基金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迷你基金”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艰难。针对“迷你基金”现象,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此前就表示,一方面源于基数大幅提升,近几年国内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容量猛增,导致分布末端的“迷你基金”数量也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来自于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业态,部分基金由于市场认知度低、业绩竞争力不足等原因规模难以做大。此外,也和国内投资者越来越成熟有关,业绩没有亮点、竞争力不强的基金产品不再能仅靠营销和渠道吸引客户。
优胜劣汰格局显现
业内人士认为,一只基金的成功与否,与三方面的因素相关:一是基金经理自身的投资能力;二是代销渠道与基金公司的宣传与营销能力;三是“赚钱效应”,“赚钱效应”的核心在于市场环境是否适合该基金的投资策略。越来越多的“迷你基金”其实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此外更与年内权益市场表现不佳造成的“赚钱效应”减弱息息相关。
如分类别来看,二季报数据显示,灵活配置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是“迷你基金”的“重灾区”,分别有189只、165只和96只。可以看出,权益类基金中的迷你基金较多,而这一比例事实上达到70%。
不过,当前市场中,权益类基金基数较大,以已公布二季报数据的基金为统计,权益类基金共4731只,占比为59%。而权益类产品同样是基金公司间竞争最激烈、市场关注度更高的领域。2022年来,一边是基金清盘加速,另一边是“卖不动”。由于权益市场持续调整,往年出现“百亿爆款、一日售罄”等盛景已难重现。
但从2019以来的这段期间,大批投资者已通过购买基金入市。因而,整体收益率相对有竞争力,有渠道和口碑优势的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往往更受投资者认可,在“马太效应”的行业背景下,迷你基金只能处在清退的边缘徘徊。
截至目前,全市场的基金已基本覆盖到“股债期”等各类资产以及每类资产的各个细分热门赛道。在这一过程中,产品同质化等现象也日渐突出,在“马太效应”的行业发展趋势下,难免会有一部分基金长期处于尾部区间,既缺乏亮眼业绩,也无法做大规模。久而久之,通过主动清盘的方式重新整合投研资源,就成为必然之路。
不过,也要看到的是,在公募基金蓬勃发展期,基金产品正在形成“进退有序”格局。展望未来,有观点认为,今年清盘基金的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一方面,随着基金行业规模快速发展,基金清盘将逐步常态化;另一方面,这也是基金投资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是对基民投资利益有效保护的一种体现。
突然,34只清盘!发生了什么?
时值岁末年初,近期再有多只基金密集公告清盘,掀起了全年基金清盘的一波小 ***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公募产品线,以及业绩不佳基金被赎回等因素,基金公司一般会在岁末年初时点集中处置业绩不佳基金。
不过,为了避免基金清盘导致的投资业绩“幸存者偏差”,行业人士建言对清盘基金也要纳入基金评价,全面评估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综合管理水平。
基金清盘掀起一波小高峰
去年12月以来34只基金清盘
1月5日,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发布公告称,依据基金法、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和基金合同有关规定,新疆前海联合泓旭纯债1年定开债公告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表决结果、决议及相关事项,持有人大会表决终止该只基金的基金合同。
从2021年中报数据看,该只基金持有人户数仅为2户,机构投资者占比100%,是机构定制的定开发起式债基。截至该只基金清盘,基金近一年投资回报2.98%,比同期中证综合债指数业绩落后2.26个百分点。
除上述基金外,岁末年初清盘基金数量激增,掀起了基金清盘的一波小高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8日,去年12月份至今共有34只基金清盘,其中26只为主动债基或主动权益类基金,这中间就有16只基金产品不及同期大盘指数表现,占比为61.54%。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业绩不佳基金被赎回,以及迷你基金占用投研资源等原因,基金公司一般会在岁末年初时点集中处置业绩不佳基金,这也造成了近期基金清盘数量快速增长的现象。
德邦基金投资经理丁涵怡对记者表示,年末基金产品清盘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有些是由于基金公司在年末复盘并对产品线进行重新梳理;有些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清盘老产品并布局新产品;有些是由于合同中有约束或者监管有要求,当基金资产在一段时间内低于一定规模,会导致清盘。
分类型看,债券型基金一般以少数机构客户为主,一旦客户改变投资需要,产品也会面临清盘;权益型基金的清盘是行业普遍现象,因为市场偏爱新产品,新发产品不断发行,老产品不持营就会缩水,缩到一定程度就不得不清盘,而业绩不好的产品确实会面临加速缩水的问题。
北京一家公募人士也表示,基金公司对产品进行清盘是综合考虑了产品的投资策略、规模情况以及未来公司产品线的规划等多个因素。具体来看,近期清盘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部分产品可能属于机构定制产品。而对于债券型产品,清盘的原因一般是机构大规模赎回、产品竞争处于劣势、基金投向市场发生变化,以及政策原因等。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姚慧也认为,从上述清盘基金来看,规模过小是产品清盘的主要原因。此外,正值岁末年初,基金公司重新布局旗下产品,对某些类型或者某类型下相对表现较差产品进行清盘,也是应有之义。
在姚慧看来,规模过小清盘是基金行业严格遵守契约的表现,很多基金合同明确表明规模小于规定数额、触发清盘。重新布局旗下产品线也是基金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合理策略。因此,只要评价标准合理可观,基金产品清盘应该被视为行业发展的常态过程。“对业绩不及预期的产品进行清盘操作,是基金市场优胜劣汰的有效措施。”
“当前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了25万亿,基金产品创新和迭代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不少基金公司希望集中优势兵力去布局这些新赛道、新型产品,以便跑出拔尖的业绩,适应投资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快速变化。”丁涵怡也称。
清盘基金也要纳入基金评价
避免“幸存者偏差”
在年末业绩盘点中,部分绩差基金密集退场,也引发投资者的关注。部分投资者反映,存量基金业绩较好可能是出于“幸存者偏差”,每年部分业绩不佳基金清盘离场,可能会导致存量基金业绩偏高。业内人士也积极建言,将清盘基金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业绩评价指标,避免统计中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姚慧表示,“幸存者偏差”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鉴于基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可,“出口”和“入口”进一步畅通,“幸存者偏差”在基金行业也可能变得重要起来。
姚慧认为,消除幸存者偏差最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让“沉默的数据”说话,也就是在评价市场整体表现、基金经理,以及基金公司历史业绩时,要把那些已经清盘的产品同样考虑在内。然而,从产品维度来看,已经清盘的产品以其结果向投资者表明了其不值得考虑,因此不需要纳入分析框架。
北京一位公募FOF经理也表示,从基金评价的角度,可以分为对基金公司的评价和对基金经理的评价。基金公司评价方面,将清盘基金在存续时间段内的业绩,按照平均规模加权,合并到这个公司对应类型基金的业绩评价中,会更合理一些,不能因为清盘基金目前不存在而不去衡量它对公司历史业绩的影响;而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时,清盘基金的管理业绩也应该展示在基金经理的管理记录中,同时也应该在衡量基金经理历史业绩水平时有所体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清盘基金一般具有规模小微、业绩平庸等特点,在选基环节就容易被剔除,对基金投资影响并不大。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中,也应该关注产品的长期业绩和回撤指标,尽量避免参与存在清盘风险的基金的投资。
丁涵怡认为,从统计学上讲,剔除清盘基金确实会高估基金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因为市场一般只统计现存的产品。但从选基的角度讲,上述现象对投资影响不大,因为基金投资本来就要选择存续时间长、过往业绩稳定的产品。即使那些业绩差、规模小微的老产品没清盘,我们也不会去买。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基金时应该淡化短期业绩和排名,更加关注长期业绩、更大回撤、风格稳定性等指标。从基金评价角度,我们无法预知哪些基金会存续下来,但可以关注它最近几个季度规模变化、基金经理的管理年限、客户集中度等,这些在季报中都有披露,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买入有清盘风险的基金。”丁涵怡称。
上述北京公募人士也表示,基金评价可以更多考察基金的中长期投资业绩,避免短期因为市场风格等因素,而出现的评价与其实际投资能力不匹配的情况。另外,可以加入一些衡量基金业绩稳定性的指标,比如多阶段排名稳定性、更大回撤等。
股市一路大跌,基金净值出溜的更快,无数股民基民充满了恐慌和绝望,基金经理也会有压力,基金公司面临赎回压力,日子难以为继,唯有清盘
你觉得钱放在别人口袋安全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