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大领域,基金公司创新产品矩阵以增强活力
李冉(化名)就职于一家头部基金公司市场部,近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准备ETF产品相关的宣传推广材料。“中证A500ETF的竞争非常激烈,近期对这类产品的宣传就没停过。”她透露,公司将力争在2025年继续做大ETF的管理规模。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渠道部的唐鑫(化名)2025开年后已经跑了几家银行,其所在公司计划在2025年新发主动权益类产品。
基金公司对2025年的业务布局已全面展开。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多家基金公司后了解到,各家公司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业务布局各有侧重。头部机构继续耕耘ETF领域,而固收业务作为管理规模的基石,也得到了基金公司的重视。此外,主动权益类基金也没有被忽略,多家公司都计划在2025年发力这类产品。
发力主动权益类产品
2024年,指数产品牢牢占据各家大型基金公司布局的“C位”,但进入2025年,这一状况或有所改变。
“虽然2024年ETF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规模增量,但很多公司其实是‘赔本赚吆喝’,并没有赚到钱。因此,我们2025年在继续发力指数产品的基础上,也会把营销宣传的重心适当向主动权益类基金倾斜。”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营销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华南某小型公募机构表示,考虑到ETF产品前期投入大,不适合中小型机构,所以暂时不会涉足ETF,主动权益类产品和固收业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公司的重点业务。公司目前相对更看好权益市场的表现,所以2025年计划新发主动权益类产品,与此同时,现有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回升,也会利用这个契机做好老产品的持续营销。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也透露,2025年计划新发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我们布局了红利产品,也会结合绩优基金经理的优势去布局一些产品”。
基金公司对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布局,从2025年开始发行的基金就可见一斑。截至1月9日,2025年开始发行的基金中,有12只主动偏股基金,包括广发产业甄选、景顺长城医疗产业、景顺长城精锐成长、泓德悦享一年持有、泓德智选启鑫、农银创新驱动等。
指数与固收仍是重点
不过,从数据来看,截至1月9日,2025年开始发行的基金中,指数基金数量仍远多于主动权益类基金。在2025年开始发行的基金产品中,指数型基金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既有指数增强型基金,也有股票型ETF,还有债券型指数基金。
“发展指数产品已经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共识。”一位头部基金公司营销负责人介绍,近两年跨越式发展的ETF产品仍是2025年基金公司发力的重点,“被动产品的发展是大趋势,公司不能在这时候掉队,无论是在产品开发还是在渠道资源上,公司都将不遗余力地投入”。
“固收产品对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非常重要。”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高管坦言,“基金公司要稳定发展,管理规模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近两年主动权益类产品遇冷,公司此前在固收投资领域存在一定的短板,导致整体管理规模下降,所以公司在2025年要提升固收业务能力,增加固收产品规模。”他介绍,其所在基金公司近两年引进了不少固收方面的人才,构建了固收投资团队,在2025年,固收产品将成为公司发展的重点业务之一。
一家头部“固收大厂”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表示,将巩固固收业务优势,完善固收产品线,为不同风格偏好的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持续做大固收产品规模。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介绍,在固收方面,除了常规品种外,“固收 ”是公司2025年布局的重点方向,希望通过“固收 ”产品拉动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基金公司在规划2025年的产品布局时,都提到了多资产布局。“2025年我们布局的重点大方向包括权益、固收、‘固收 ’、多资产和跨境等。”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产品负责人表示。
看好2025年权益市场
产品布局变阵的背后,是基金公司对2025年市场的看好。“2025年公司布局的重点是主动权益类基金,投研团队对2025年的市场较为乐观。”有基金公司表示。
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红裕认为,权益市场2025年向好的几率较大,驱动因素为“企业业绩企稳、估值温和扩张”。平安基金研究总监张晓泉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是政策不断加码的阶段,市场继续调整的风险较小,是积极做多的时机。
对于2025年的A股市场,景顺长城首席资产配置官、养老及资产配置部总经理王勇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判断。王勇认为,政策预期得到兑现、企业业绩筑底之后,如果内外部并未出现新的风险因素,A股的估值扩张值得期待。具体看好胜率比较确定的科技板块、具备困境反转机会的消费板块以及作为底层资产的高股息板块。
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一部总经理兼多元资产管理一部投资总监郑铮表示,在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下,2025年宏观经济形势预计整体向好。国内股市在经历了2024年9月下旬以来的大幅反弹后也并未被高估,整体看好。估值角度,当前A股整体估值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基金公司对2025年的业务布局已全面展开。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多家基金公司后了解到,各家公司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业务布局各有侧重。头部机构继续耕耘ETF领域,而固收业务作为管理规模的基石,也得到了基金公司的重视。此外,主动权益类基金也没有被忽略,多家公司都计划在2025年发力这类产品。
发力主动权益类产品
2024年,指数产品牢牢占据各家大型基金公司布局的“C位”,但进入2025年,这一状况或有所改变。
“虽然2024年ETF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规模增量,但很多公司其实是‘赔本赚吆喝’,并没有赚到钱。因此,我们2025年在继续发力指数产品的基础上,也会把营销宣传的重心适当向主动权益类基金倾斜。”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营销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华南某小型公募机构表示,考虑到ETF产品前期投入大,不适合中小型机构,所以暂时不会涉足ETF,主动权益类产品和固收业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公司的重点业务。公司目前相对更看好权益市场的表现,所以2025年计划新发主动权益类产品,与此同时,现有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回升,也会利用这个契机做好老产品的持续营销。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也透露,2025年计划新发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我们布局了红利产品,也会结合绩优基金经理的优势去布局一些产品”。
基金公司对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布局,从2025年开始发行的基金就可见一斑。截至1月9日,2025年开始发行的基金中,有12只主动偏股基金,包括广发产业甄选、景顺长城医疗产业、景顺长城精锐成长、泓德悦享一年持有、泓德智选启鑫、农银创新驱动等。
指数与固收仍是重点
不过,从数据来看,截至1月9日,2025年开始发行的基金中,指数基金数量仍远多于主动权益类基金。在2025年开始发行的基金产品中,指数型基金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既有指数增强型基金,也有股票型ETF,还有债券型指数基金。
“发展指数产品已经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共识。”一位头部基金公司营销负责人介绍,近两年跨越式发展的ETF产品仍是2025年基金公司发力的重点,“被动产品的发展是大趋势,公司不能在这时候掉队,无论是在产品开发还是在渠道资源上,公司都将不遗余力地投入”。
“固收产品对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非常重要。”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高管坦言,“基金公司要稳定发展,管理规模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近两年主动权益类产品遇冷,公司此前在固收投资领域存在一定的短板,导致整体管理规模下降,所以公司在2025年要提升固收业务能力,增加固收产品规模。”他介绍,其所在基金公司近两年引进了不少固收方面的人才,构建了固收投资团队,在2025年,固收产品将成为公司发展的重点业务之一。
一家头部“固收大厂”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表示,将巩固固收业务优势,完善固收产品线,为不同风格偏好的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持续做大固收产品规模。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介绍,在固收方面,除了常规品种外,“固收 ”是公司2025年布局的重点方向,希望通过“固收 ”产品拉动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基金公司在规划2025年的产品布局时,都提到了多资产布局。“2025年我们布局的重点大方向包括权益、固收、‘固收 ’、多资产和跨境等。”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产品负责人表示。
看好2025年权益市场
产品布局变阵的背后,是基金公司对2025年市场的看好。“2025年公司布局的重点是主动权益类基金,投研团队对2025年的市场较为乐观。”有基金公司表示。
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红裕认为,权益市场2025年向好的几率较大,驱动因素为“企业业绩企稳、估值温和扩张”。平安基金研究总监张晓泉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是政策不断加码的阶段,市场继续调整的风险较小,是积极做多的时机。
对于2025年的A股市场,景顺长城首席资产配置官、养老及资产配置部总经理王勇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判断。王勇认为,政策预期得到兑现、企业业绩筑底之后,如果内外部并未出现新的风险因素,A股的估值扩张值得期待。具体看好胜率比较确定的科技板块、具备困境反转机会的消费板块以及作为底层资产的高股息板块。
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一部总经理兼多元资产管理一部投资总监郑铮表示,在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下,2025年宏观经济形势预计整体向好。国内股市在经历了2024年9月下旬以来的大幅反弹后也并未被高估,整体看好。估值角度,当前A股整体估值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