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优基金经理看后市”系列访谈

  信心何来投资何往

  ——头部私募基金经理探讨震荡市“攻守道”

  ◎记者马嘉悦聂林浩

  每一轮快速上涨后,都会经历一段煎熬的震荡市,如何在震荡市中防守反击,考验着每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智慧。

 未来市场会如何演绎?震荡市下哪些机会值得把握?在投资策略上如何做到攻守兼备?从11月下旬起,上海证券报推出“绩优基金经理看后市”系列访谈栏目。本期邀请来自头部私募的五位基金经理,分别是进化论创始人王一平、华安合鑫创始人袁巍、星石投资副总经理方磊、相聚资本研究总监余晓畅以及清和泉资本首席策略师赵宇亮,请他们对市场关注的上述问题发表看法,给投资者以启发。

 

 不悲观:A股积极因素正在积累

  记者:在经历一轮快速反弹后,市场趋于震荡整理。当前市场处于什么位置,存在哪些积极因素?

  王一平:后续政策效果的显现有望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积极因素。尽管市场在快速上涨后迎来震荡期,但是决定A股市场长期走势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对后市理应乐观。

  袁巍:我们判断市场在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之后,会重新回到由基本面和估值双双驱动的轨道上。目前来看,增量政策效果的显现有望成为推动股票市场上涨的动力。

  方磊:在整体估值修复完成后,如今市场已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中,股市面临流动性充裕、基本面逐渐修复的宏观环境,边际增量资金和存量资金调仓对市场的影响较大,而资金行为更多地受消息层面的影响,板块轮动的特征较为明显。

  不过,当前市场内部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未来基本面好转是大概率事件,10月经济数据显示政策对经济的边际表现具有拉动效果,微观主体活力正在修复,11月部分高频数据也延续好转态势,国内经济正稳步复苏。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如何?

  王一平: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中国拥有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资产的基本盘。目前中国资产向下空间有限,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安全性更高。


 

 我们一直坚守中国资产。相对于美股,目前中国资产更具吸引力。目前中国股票的估值在全球金融资产中处于低位,没有反映中国优质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这一情况在港股市场体现得更加明显。


 目前中国资产具有不错的投资性价比。从预期层面来看,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国内经济企稳后企业盈利将好转,今年三季度或是企业盈利的阶段性低点;从估值水平来看,A股和港股的估值相对较低,而美股三大指数的市盈率分位数均在90%以上,中国资产在估值端具有较多优势。


 客观来说,中国资产隐含的远期赔率更高。目前,部分A股的中期估值处于较低位置,且短期内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而美股面临市场估值总体偏高的问题。


 市场的长期回报主要取决于三个变量,即起始的估值、企业的盈利增长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