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今年三季报已全部披露,尽管在总规模上仍保持增长,但在三季度末权益市场投资情绪大幅回升下,仅约44%的债基规模实现扩张,多属于业绩表现较好的利率债品种。
步入四季度,随着市场对政策预期分歧的加重、债市自营类机构止盈心态的增强,不少基金管理人士在考虑适度缩短组合久期以增强资产组合的流动性管理,业内人士看来,四季度债基投资的胜负手可能仍在于久期水平的把握。
部分债基重仓可转债,在三季报收益中表现亮眼。据中基协披露公募业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32.07万亿元,较8月底增加1.16万亿元,增幅为3.77%。
若仅以债基观察,债基的发行数量和募集份额在三季度均出现明显降低。据招商证券分析师高艺统计,三季度共72只债券类基金宣布成立,相比上季度数量明显降低。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发行数量最多,共38只;其次为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分别成立15只、14只,四季度并无新发短债基金和可转债基金。
高艺表示,从规模变化来看,三季度纯债基金、含权基金、可转债基金规模均有所下降。其中短债、中长债基金规模分别下滑至1.28万亿和6.42万亿,含权基金(含股票或可转债)规模出现下降,偏债类降至1.77万亿,低仓位灵活配置类降至903亿,可转债基金规模降至450亿。
海通基金研究首席分析师倪韵婷表示,截至三季度末,主动债券型基金规模达到7.80万亿元,相较上一季度末减少约3475.89亿元,在三季度末权益市场投资情绪回升下,仅约44%的债基规模实现扩张,表现出较好的回报率。据财联社梳理观察,回报率较高的债基均持有较大比例的利率债品种,同时在可转债配置上比例不低。
景顺长城基金陈斯扬表示,9月份在可转债市场上,超过一半的可转债被打出了负纯债溢价率,对于拥有下修和强制转股条款的这类看涨期权来说,在这个转债剩余的数年生命周期中,不可能再出现任何一个向上超过30%幅度的震荡,这种假设显然是过于悲观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可转债市场丰厚的到期收益率回报,其实是数年来赔率最佳投资机会的信号。从事后来看,转债市场的这一赔率信号,确实也成了市场触底的标志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加码、稳增长预期抬升等因素影响下,三季度债市波动明显加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8月初和9月末两次触及阶段性低点,整体震荡幅度超25bp,多数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产品均在利率债上加大配置,并适当增长久期。
“信用债基受制于流动性,胜率相对略低,且三季度信用下沉策略较久期策略稍逊一筹”,某券商分析师表示,“从业绩较好的债基券种配置上可以看出,在三季度末管理人有减持一定仓位的国债、政金债等利率品种并小幅增持存单的调仓动作,政金债仍是持仓大头,但仓位有所降低,从投资策略来看,债基延续拉长久期、降低杠杆的操作,且呈现业绩越靠前久期中枢越高的趋势”。
从近期债基表现来看,随着10月下半月债市略微企稳以来,利率型债基久期中枢较三季度稳中有降。据民生固收团队统计,截至10月27日,偏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为2.61年,较前一周下降0.03年,而纯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为2.71年,较前一周下降0.01年,偏信用债基久期中位数为1.80年,较前一周下降0.04年。
部分债基管理人也在季报中表示,在三季度显著抬升久期水平获取一定的波段收益后,对于后续运作方面,或将考虑适度缩短组合久期,将目前的长端头寸调整一部分到中端头寸中来,在保持流动性良好的基础上继续利用条款策略、骑乘策略去寻找有票息价值和安全垫高的资产,以期固定收益部分的资产净值能够稳健上涨。
往后看,东北证券固收分析师刘哲铭表示,随着市场对政策预期分歧的加重、债市自营类机构止盈心态的增强,四季度债市波动或相对更大,对基金择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市场波动和赎回压力加大背景下信用债易陷入流动性困局,四季度债基投资的胜负手可能仍在于久期水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