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荡加剧的市场中,基金经理已经采取降仓位的策略来应对。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虽然高开低走,但总体上仍然大涨。然而,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交易日中,市场集体重挫。尽管如此,某些基金产品在前一日的涨幅相对有限,但在次日的大跌行情中稳住了阵脚,其涨跌幅均小于指数。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产品在节前的9月30日的净值与大盘高度共振,这意味着这些产品已经采取了降仓位的操作。
华南某公募投研人士透露:“我们个别管理主动权益产品的基金经理在9月末的行情刚起步时跟随大盘加仓,但在9月30日以及节后的10月8日和9日采取了减仓操作。”
华北某公募基金在10月8日的涨幅为7.23%,虽然在众多涨幅超过两位数的基金中并不出彩,但在10月9日的大跌中,该基金仅下跌了1.96%,成功控制住了回撤。这只基金在9月末市场开启的大涨行情中,净值与大盘走势高度契合,并且在节前9月30日的普涨中单日上涨11%。这表明基金经理在高仓位捕捉到了前期涨幅后,在高位选择了获利减仓,并安然度过随后的震荡。此外,该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产品尽管持仓不尽相同,但净值走势较为趋同。
及时收手的操作其实有迹可循,从过往季报中可以细究这只基金的操作风格。该基金经理在多个季度内仓位变化极为明显,自他接手这只产品后,基金的股票仓位常常在60%至90%之间徘徊,并在“核心资产”泡沫开始破灭的2021年6月末将基金仓位压至57%。据了解该基金经理的人士表示:“他擅于做波段,并通过仓位择时和分散投资来应对市场波动。”
此外,在A股冲高回落之际,华南某公募投研人士透露:“我们个别管理主动权益产品的基金经理在9月末的行情刚起步是跟着大盘加仓了的,但9月30日,以及节后的10月8日、9日是采取减仓操作的。”
尽管大盘已经连续两日上升力度有所减弱,但多家公募基金依旧表示看好后市。摩根资产管理认为,资金的实质性注入正在积极改变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这释放出积极的信号。随着资金的持续流入和政策的引导,市场有望迎来可持续的稳健发展。投资者可以保持信心,关注市场的长期趋势,把握投资机会。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需要注意的是,涨跌轮动是常态。短期内市场波动性较高,过度追涨可能会面临回调的风险。近期盘面的震荡调整也体现了这点。因此,当资金逐渐回归理性,市场出现分化后,投资者可以开始寻找并把握代表中长期增长潜力的主线赛道。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猛表示,当前A股仍然处于相对低位。在宏观经济企稳的情况下,市场将逐步回归产业逻辑的赚钱效应。前期基本面良好的资产,当前估值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行情在回调后或是布局中国资产长期机会的好时机。
诺德基金谢屹认为,历史上不乏股市与基本面错位的阶段。这种阶段的股市驱动力来自长期估值层面折价的一次性修复,所以行情可能会变得迅速而猛烈。从时间上来看,如果后续财政政策的落地是和货币金融政策一样超预期,那么新增订单需求会提振货币乘数,继续维持经济体高位运转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行情的持续是可以期待的。总体来说,我们对未来一个季度继续维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虽然多家公募对行情抱有乐观态度,但板块分化也是这些专业机构默认的共识。鑫元基金市场研究部认为,权益市场短期波动预期加剧,后续行情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建议积极寻找结构性机会,可调整适当增配;中期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策略上继续看多权益市场,维持震荡上行的判断;长期需要观察政策落地后基本面改善的情况,若经济基本面出现切实改善,权益市场或有可能出现戴维斯双击的长期行情。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在政策托底之下,短期市场或将出现由风险偏好修复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方向上内需优于外需、顺周期优于稳定。在内需顺周期板块中,从前期跌幅较大且政策直接指向的角度,或可关注地产链及食品饮料;从业绩扎实且资金惯性偏好的角度,或可关注上游资源品。此外,若风险偏好进一步恢复,或可关注向广泛成长风格扩散的机会。
国泰基金则认为,稳增长政策全面发力,叠加海外降息窗口到来,或将持续驱动市场偏好的回升。可积极准备第二阶段行情的开始。结构上我们相对关注:一是受政策影响比较直接的、前期风险偏好压制较大的,比如医药、军工、教育;二是基本面较好的板块在“填坑”行情中相对落后,在市场估值修复中有望实现从震荡转为向上突破,集中在汽车、家电、电力设备和电子等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