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公募基金行业再次迎来重要转折点。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出了三大举措,其中第二点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继今年3月,监管明确“不断优化基金管理人评价体系”之后,《指导意见》又提到要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在制度优化方面,《指导意见》明确,将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并将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
总体来看,《指导意见》既为基金行业指明了业务发展方向、优化了相关制度措施,也对基金机构的投资能力、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1、公募基金公司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陈丹忆向记者指出,从评价指标体系入手进行优化,将基金从业人员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置于一致的地位,是从根源上提升投资者投资体验之法,也是促进行业长久发展之道。事实上,不只是《指导意见》,从2022年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4年推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监管一直在引导公募基金行业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而提升的过程充满挑战。华夏基金认为,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一方面需要通过投研人才梯度建设、长期考核制度设计、引导和陪伴投资者等举措,增加基金产品的业绩稳定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立足于自身专业优势,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同时提供财富管理全链条的服务能力。
2、匹配快速审批通道,ETF市场大有可为。《指导意见》明确,要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陈丹忆表示,一直以来,相对银行理财等而言,公募基金的可投资产类别限定较为严格,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募产品策略图谱,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各类投资需求,多元的资产类别也有利于公募基金充分发挥其资产配置能力,借助低相关性资产提升组合夏普比率,提升投资体验。富国基金认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基金规模和占比,这些措施对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权益类基金,尤其是ETF基金,以其高仓位和透明性的特征,能有效提升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另一方面,快速审批通道的建立将加快新ETF产品上市的速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此外,富国基金指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增强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不仅对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产品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
3、费率改革稳步推进,切实让利投资者。《指导意见》提到,要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2023年7月,证监会正式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目前已完成前两阶段工作,第三阶段将于今年底前完成。回顾来看,去年以来,除了存量主动权益类基金调降管理费、托管费,自今年7月7日起,新注册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也统一执行了管理费率不超过1.2%、托管费率不超过0.2%的上限标准。同时,监管规范了公募基金交易佣金分配制度、强化了费率相关的信息披露。第三阶段,证监会将重点规范销售环节收费。统计数据显示,待改革措施全部落地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将下降18%。“公募基金降费让利于投资者,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投资者投资体验。被动投资比例提升,是行业降低综合费率的一大推动力。”陈丹忆表示。
4、借力基金投顾优化市场生态。《指导意见》亦提及将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在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