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然而,地缘政治影响下大国博弈和战略性产业竞争加剧,全球气候治理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陡增。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包括改革碳排放交易系统、设立碳关税和创建社会气候基金等三项气候法案,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将气候监管纳入贸易法规,将对全球气候治理、国际贸易格局、世界产业变革和贸易规则产生新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提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战略方针。《“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亦明确指出,中国应“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参与多边和区域绿色贸易议题交流合作”。在全球加速“脱碳”进程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积极应对碳壁垒带来的新挑战,还要牢牢把握低碳发展的新机遇。
碳壁垒的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全球气候治理、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上。首先,碳壁垒实际上是部分发达国家试图利用本国或本区域的市场力量向他国分摊碳减排代价的工具,这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损害了国际合作互信。其次,从全球碳减排效果来看,碳关税是以降低全球贸易流量和福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福利为减排代价的。此外,碳壁垒阻碍贸易也就削弱了贸易工具应对气候变化的力量。
对于中国对外贸易来说,虽然欧美国家的碳关税主要针对钢铁、水泥、铝等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但这些产品的出口竞争劣势对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影响有限。然而,类似碳标签、碳减排认证等非关税碳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更为紧迫。因此,中国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