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和风险的地方,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股票在交易。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一只好的股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承受能力。今天帮企客给大家带来有关002553股票2018年财报的内容,以下关于年报披露未完 亏损家数、亏损金额已双创历史新高!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本文目录导航:

  • 1、年报披露未完 亏损家数、亏损金额已双创历史新高!
  • 2、美帝良心想,什么意思?
  • 3、家乐福一年收入300亿,为什么48亿就卖给了苏宁?
  • 4、这家近千亿公司,被马云控制,毛利率碾压茅台
  • 5、靠会员费一年赚31亿美元 好市多的另类“流量”生意

年报披露未完 亏损家数、亏损金额已双创历史新高!

最佳答案A股迎来最糟糕的一个年报披露季,年报尚未披露结束,亏损股数量已创 历史 新高。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459股报告2018年年报业绩(年报 业绩快报),占全市场3609股的95.84%,2018年合计实现盈利3.37万亿元,中位数盈利1.25亿元(同比下降4.66%%),相较之下,2017年共盈利3.43万亿元,盈利中位数1.31亿元。

亏损个股数量创 历史 新高。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403股宣告年报亏损(年报 业绩快报)、同比增长78.32%,亏损股占比达到11.65%、同比增加5.39个百分点,不论是股数还是占比,均创A股 历史 新高。

具体来看:

316股亏损超1亿元,同比增加122.54%,破A股纪录

216股亏损超3亿元,同比增加166.67%,破A股纪录

166股亏损超5亿元,同比增加245.83%,破A股纪录

100股亏损超10亿元,同比增加270.37%,破A股纪录

20股亏损超30亿元,同比增加185.71%,破A股纪录

如果年报数据较为滞后,一季报数据或更有参考价值。

据统计,截至目前,有2391股发布一季报业绩数据,即占全体A股的66.25%,其中有305股预计一季报亏损,占披露量的12.76%,相较之下,2018年一季报共有491股亏损,占比13.67%。

A股首次商誉减值超千亿元,一年抵11年

去年密集爆发的商誉地雷阵,已经预告了2018年会是一个较为糟糕业绩年度,但年报出炉后依然让人有些意外,A股亏损个股数量、占比均创 历史 新高。

券商中国记者针对亏损股进行了梳理。

数据显示,已有3459股公告了年报业绩(年报 业绩快报),其中有403股亏损,有316股亏损超1亿元,有216股亏损超3亿元,有166股亏损超5亿元,有10股亏损超100亿元,有20股亏损超30亿元——这些亏损个股数量都刷新A股 历史 纪录。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亏损个股?商誉减值是无法忽视的一个原因。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在2018年年报中,已有729家公司报告商誉减值损失,商誉减值合计达到1121.53亿元,同比增长205.56%,是A股首个商誉损失超千亿元的年份。

相较之下,2007年至2017年11年里报告商誉减值损失一共只有676.13亿元,其中2017年一度被认为是商誉减值大年,但该年度商誉减值损失只有367.04亿元,远不如2018年。

这意味着,2018年一年的商誉减值损失,就是此前2007-2017年合计11年的1.66倍。

商誉减值损失对多家公司造成业绩压力。据统计,在2018年出现亏损的403公司中,有180家报告了商誉减值减值,占比44.67%;在亏损超1亿元的316家公司中,有156家商誉减值损失,占比49.37%;在亏损超5亿元的166公司中,有88家出现商誉减值,占比53.01%。

就大规模进行商誉减值的公司来看,有29股的商誉减值损失超10亿元,有14股的商誉减值损失超15亿元,东方精工、掌趣 科技 、联建光电(维权)、大洋电机和联创互联的商誉减值损失超20亿元:

东方精工:2018年亏损38.76亿元,商誉减值损失38.86亿元

掌趣 科技 :2018年亏损31.50亿元,商誉减值损失33.8亿元

联建光电:2018年亏损28.88亿元,商誉减值损失27.32亿元

大洋电机:2018年亏损23.76亿元,商誉减值损失24.19亿元

联创互联:2018年亏损19.54亿元,商誉减值损失20.71亿元

亏75亿元问鼎亏损王,百股亏损超10亿

天神 娱乐 是2018年报亏损王,参照业绩快报,该公司2018年亏损75.2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8.32元,导致该公司每股净资产从去年年初的9.81元,骤减至1.77元。

在1月底发布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天神 娱乐 解释了这一亏损的主要构成:

1、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为49亿元;

2、公司或其子公司以劣后级合伙人身份参与设立并购基金。投资标的经营业绩不及预期,经初步评估测算,预计计提减值准备8.2亿元,预计承担超额损失15亿元;

3、对联营、合营企业及其他参股公司股权投资进行了减值测试,对股权投资预计计提减值准备约为7.5亿元。

天神 娱乐 的业绩骤然变脸,曾引来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天神 娱乐 说明,“是否存在利用形成商誉相关资产进行利润调节,本期进行业绩‘大洗澡’的情形”。

3月5日晚,天神 娱乐 延期回复称,相关会计估计判断和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利用形成商誉相关资产进行利润调节,不存在本期进行业绩“大洗澡”的情形。

除了年报外,天神 娱乐 2019年一季度仍有可能亏损,该公司预计第一季度盈利-5000万元至3800万元。

截至目前,天神 娱乐 市值仅为44.28亿元。

除了天神 娱乐 外,中兴通讯、华业资本、*ST富控(维权)的2018年亏损规模也超50亿元,分别亏损69.84亿元、64.38亿元、55.09亿元,同时,华闻传媒、*ST凯迪(维权)、欧浦智网、乐视网和利源精制(维权)的亏损规模也较高。

参照WIND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已有3235家公司发布年报,合计实现营收43.71万亿元,同比增长0.25%,实现盈利3.37万亿元,同比增长0.25%。

不过,在剔除金融行业后,A股2018年整体盈利为1.64万亿元,同比下降1.74%,如再剔除两桶油,A股2018年实现盈利1.52万亿元,同比下降4.44%。

一季报:27股亏损超1亿元

如果说年报数据滞后市场,一季报数据或许更有参考价值。

其中,已有27股报告的亏损规模超1亿元,有12股亏损超2亿元,有6股亏损超3亿元。

*ST雏鹰(维权)是一季度的最大亏损个股。4月25日,雏鹰农牧发布2019年一季报称,1-3月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下降65.1%,实现亏损11.03亿元,公司每股收益达到-0.35元。

根据此前的业绩预告,公司称业绩亏损主要原因是:

1、主要生猪养殖基地位于河南、内蒙古、吉林,2019年第一季度前述地区生猪销售价格虽然有所回暖,但一季度的整体平均价格水平依然较低;此外,公司资金紧张局面尚未有效解决,公司失去原有的采购优惠等因素,致使生产成本及费用增加,综上,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

2、公司目前的负债规模较大,且债务问题尚未解决,财务费用较高。

事实上,在2018期间,雏鹰农牧就已大幅亏损。2018年财报显示,雏鹰农牧2018年营业收入35.55亿元,同比上年减少37.60%;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到38.63亿元。

自2019年4月26日起,雏鹰农牧股票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雏鹰农牧”变更为“*ST雏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一季度亏损前5名均来自农林牧渔。

除了*ST雏鹰外,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 科技 、天邦股份均出现较大规模亏损,分别亏损5.41亿元、4.6亿元、4.14亿元和3.35亿元。

本文源自券商中国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

美帝良心想,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美帝良心想讲的是联想这个品牌,其产品在美国那边售卖,美版又便宜配置又高,大陆只能享受高价阉割版,更能享受优惠,所以叫它为美国的良心企业。

拓展资料

联想作为外来品牌,在美国的竞争力不大,所以要靠低价高配的策略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在中国,对于大多数不关注计算机配置的人,联想作为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民族企业,品质是有保证的,所以不担心销量,为了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价格配置可能就不能如国外那么吸引人了。

2018年5月,联想集团2017年第四季度净利润3300万美元,市场预估1.138亿美元。全年营收454亿美元,市场预估443.8亿美元;全年净亏损1.89亿美元,市场预估1.466亿美元。

2018年8月16日,联想公布2018财报第一季度的财报,联想集团第一季度营收达到了119.1亿美元,同比增长19%;而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7700万美元,2017年同期为亏损7200万美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联想

家乐福一年收入300亿,为什么48亿就卖给了苏宁?

最佳答案放到10年前,家乐福都是优质资产,卖个100亿不成问题;现在跌价跌了一半,那是因为家乐福本身就不值钱。

根据苏宁方面披露的数据,家乐福虽然2018年创造了高达300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亏损了4.12亿元,2017年亏损额更高,达到了10亿元。由于连年亏损,家乐福直接亏成了“资不抵债”——其净资产为-22.5亿元。所以,仅仅是从账面来看,给48亿元已经是高价了。

下表,即为家乐福中国的财务状况:

家乐福一直想要甩卖中国资产,之前它和腾讯、永辉的财团,一直眉来眼去。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毕竟永辉的卖场形态和家乐福最为相似,但后面永辉并没有出价,估计也就是嫌弃家乐福的卖价太高。既然腾讯、永辉都不愿接手,那家乐福就更卖不起价钱了。

最近10年时间,大型商场关门的消息,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家乐福同样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整体经营效率在不断下滑。2018年,家乐福的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5.9%,第四季度的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了6.2%。

对苏宁来说,花了48亿收购家乐福,是“划算”的。因为按照营业收入/股权价值这个指标,家乐福只有0.2倍,是所有同行当中最低的。(如下表所示)

当然,苏宁收购“资不抵债”的家乐福,看重的是家乐福遍布全国的210家大卖场,还有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等冷链,是苏宁比较垂涎的。在收购家乐福之后,苏宁可以迅速从“家电卖场”进一步转型为综合型的商家。

家乐福,曾经在大陆混得如鱼得水,分店开得到处都是。截止2013年12月,在大陆一共开了236家家乐福超市,雇佣的员工超过了 38 万!但是,在这次外资撤离的大潮流中,家乐福也终究是坐不住了,在巨大的账面亏损迫使下,逼不得已“卖身”出局。

家乐福度过了景气周期,在迅速的扩张之后,潜在的问题还是越发严重和突出。苏宁的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在6月23日这一天拟以 48 亿的金额收购家乐福中国高达 80% 的股份。在这一次的交易顺利完成后,苏宁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最终的控股股东。

2018 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营收额达到了 300 亿人民币,这个数额甚至远远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在如此可观的营收情况下,为什么家乐福仅仅出价 48 亿卖身呢?按照常理来说不是一个稳赔不赚的买卖吗?

要是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营业收入并不能完全代表、概括一个公司的经营盈利情况,净利润走势情况才更加至关重要。

2017年家乐福的净利润为负的10.99亿,到了2018年其净利润虽有改观,但仍旧是负数!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难堪的财务数据。 证明其盈利能力日迫西山,甚至在各大连锁超市诸如大润发、永辉、华润万家、屈臣氏等围剿之下,已经没有了还手的余地。

更令人瞠目的是:截止2018年12月,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用大白话说就是: 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 本就是负资产的公司,愿意出 10 个亿已经非常不错了,还有人愿意出 48 亿,那还不赶紧出手?

1、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场已经不再具备优势 。线下有大润发、华润万家、全家等等之类的超市、便利店,抢占客户资源;线上有淘宝、京东、拼多多在逐鹿天下。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传统的零售公司和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了。

2、成本因素的急剧攀升 。这个年代不论是人力、物价、租金、油费都在以超出常理的在增长,超市经营的成本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显著提升。为什么很多外资公司都逐步从苏州、无锡、天津等地撤离了?成本的提升是很大的因素。

3、净资产为负,资不抵债,迫于无奈卖身走人 。都已经资不抵债了,还能怎么办?继续经营下去很可能负债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堆越大,最后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地步也是存在可能性的。倒不如在这一天来临之前早点脱身走人,还能卖个好价钱。

苏宁此次收购家乐福中国,究竟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不过就浮云君个人而言,这笔买卖似乎还是值得的,可以有所期待的。

评论员门宁:

苏宁花了48亿现金购买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实际给家乐福的估值是60亿。300亿收入的家乐福中国,为什么48亿就可以卖80%给苏宁,家乐福是不是傻?家乐福当然不傻,家乐福每年的收入虽然有300亿,但是并不赚钱,而且亏损严重。家乐福中国去年亏了5.7亿,前年亏了11亿,现在不卖身,只会越亏越多。

家乐福中国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平均每家店的年营收应为1.4亿元人民币,每月收入约为1200万。零售业本身的毛利率很低,多数产品的毛利大约为20%,1200万的营业额大约有240万元毛利,看似不少,但超市面积大、员工多,支付完房租、工资、水电费后基本就没了。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商品损耗,这也要计入经营成本里,想要盈利太困难。

并且最近10年电商发展迅猛,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极大冲击,压缩了线下商超的成长空间,套现离场实际是明智的做法。

而苏宁的主战场本身就在线下,收购家乐福中国能够进一步完善线下布局,可以增强苏宁的线下优势,因此家乐福中国卖身苏宁,是一件共赢的事。

最近,有媒体报道,苏宁花了48个亿现金购买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实际给家乐福的估值是60个亿。于是家乐福“卖身”苏宁已尘埃落定。实际上,被收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中国,英国乐购就被华润万家收购了全部业务,易买得、乐天玛特两大韩国零售巨头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实际上,家乐福一直想要甩卖中国资产,之前它和腾讯、永辉等财团,都有过密切磋商。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毕竟永辉的卖场形态与家乐福最大相似,但是后来永辉没有出价,估计是嫌家乐福的卖价太高。既然腾讯、永辉都不愿意接手家乐福,那家乐福就更加难找接盘侠了。

从表面上看,家乐福中国2018年的营业额近300亿元人民币,位居连锁超市排名前十。但实际上,家乐福中国2017年净亏损10.99亿,218年亏损5.78亿元。如果家乐福中国还是继续自己运营下去,未来大概率还是会持续亏损,然后不断关店,最终价值接近于零。到那个时候,不要说48亿,4.8亿都没有人要接盘.

家乐福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呢?家乐福中国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平均每家店的年营收应为1.4亿元人民币,每月收入约1200万,但零售业本身的毛利润很薄,多数商品的毛利润只有20%。看似不错,但是超市面积大、员工多,支付完高房租、职工薪酬、水电费后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商品损耗,这些也要分摊入经营成本中,要想赢利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电商的迅速崛起,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人都选择在网上购物,压缩了线下商超的成长空间,像家乐福中国这样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其净资产是-22.5亿元),若能早日套现离场,实际也是明智之举。最近10年时间,大型商场关门消息不断传来,家乐福又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能够卖身给苏宁,至少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既然家乐福连年亏损,扭亏无望,那么苏宁为啥还要收购这“资不抵债”的家乐福呢?一方面,苏宁看中了家乐福中国的资源。家乐福中国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同时拥有约3000万会员,这是苏宁最为看重的资源。

此外,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冷链,这都是苏宁比较垂涎的资源。而在收购家乐福后,苏宁从原来的“家电买场”一跃转型为综合型商业集团。

另一方面,收购家乐福的股权后,苏宁就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苏宁完全可以让家乐福的资源与6000家苏宁小店进行融合,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大的议价能力,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有望将来在收购之后,扭亏为盈。如果是这样的话,苏宁仅以48亿就打造了自己超强的商业王国,还是很值得的。

家乐福之所以要“卖身”苏宁,主要是因为其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自己扭亏已无希望。但是对于苏宁来说,他看中的是家乐福的全国销售网络,以及拥有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这样对于苏宁将来的业绩拓展极为有利,同时,苏宁在收购了家乐福后,因其庞大的商业王国,可以进一步的降低采购、配送等各方面的成本,这样家乐福如果到了苏宁手中,有可能慢慢扭亏为盈,实现正增长。

房价如果短时间下跌80%,那么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人选择弃房断供,因为这时的房子已经成为负资产,未还清的贷款都已经能再买两三套同样大小的房子了。

家乐福中国2018年的营业额近300亿元人民币,位居连锁超市排行前十。那么,48亿元出售80%的股权真的就是亏了吗?不是的。

家乐福中国2017年净亏损10.99亿,2018年亏损5.78亿元,其实与房价短时间大幅下跌一样,已经成为负资产。家乐福中国如果继续自己运营,未来大概率会持续亏损,然后不断关店,最终价值无限趋近于零。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48亿了,4.8亿有没有人要都成为问题。

近年来实体店生意不好做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大型商场关闭的新闻屡见不鲜,财智成功认为有如下原因:

1、国内房价持续上涨二十年,场地租金成本一路飞涨,侵蚀了过多的利润空间;

2、员工为了能租得起房买得起房也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进一步推高人力成本;

3、国内消费者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纷纷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网购,线下客户被大量分流;

4、产能过剩在诸多行业发生,商铺在不停地推出市场,新的商场和超市也在不断涌现,大型超市的生存环境已经恶化;

5、消费升级确实在发生,高收入人群纷纷到海外 旅游 购物,或者选择海淘,低收入人群则努力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大型超市已经不再是购物首选;

房价上涨不仅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零售业同样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被收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中国,英国乐购就被华润万家收购了全部中国业务,易买得、乐天玛特两大韩国零售巨头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至于苏宁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是否划算,则需要时间来检验。

收购家乐福中国控股权,有助于完善苏宁销售网络,充分结合苏宁“智慧零售”体系,加强与6000家苏宁小店的合作,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的议价能力,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有望实现利润增长,最终扭亏为盈。

营业收入和公司市值并不能划等号。有的企业营业收入大于公司市值,比如京东的2018年营业收入4620亿元(约合672亿美元),但最新市值只有440亿美元。也有企业市值大于营业收入的,比如腾讯控股最新市值3.36万亿港币,而2018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只有3120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市值的1/10。

据家乐福2018年在华营业财报,全年收入约为300亿元人民币。但是虽然营业收入这么高,但却不是很赚钱,2017年净利润,只有仅仅3200万元。2018年的数据没有找到,但也不可能太高。

更要命的是,家乐福在华账面净资产竟然为负数,也就是俗称的资不抵债。根据苏宁的公告,家乐福2018年归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作为一家负资产的企业,能卖48亿已经相当不错了。

一家深耕中国市场24年的跨国企业,竟然一夜之间就被迫卖身,改姓苏,也是不得不让人叹息。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早期,家乐福没有竞争对手的冲击,因此很大程度的享受了市场的红利。

2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就突破了100家,成为外资零售超市门店数量最多的一家,是中国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大卖场巨头。随着国内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华润、苏宁、国美等国内零售企业快速成长,家乐福的业绩开始出现衰退。

2009年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被大润发超过,2010年家乐福在华门店数量被沃尔玛反超。2012~2017年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降幅达到17.27%。

2018年,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国美、苏宁、大润发、华润万家、沃尔玛,位居全国前5。家乐福则被挤出全国前10,位居第12位。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降至3%。

收入300亿元,是指家乐福一年的销售额是300亿元,而不是指家乐福的资产或者利润达到300亿元。家乐福48亿元卖给苏宁,对家乐福来说,是解除不良资产的好手段。

根据家乐福官网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2到2017年6年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份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下降9.6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44亿元),降幅超过17%。其中,2016年最为惨淡,家乐福在亚洲地区亏损达5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4亿元)。

家乐福中国虽然2018年创造了高达300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亏损了4.12亿元;2017年亏损额更高,达到了10亿元。

据家乐福集团提供的未经审计的管理会计报表,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299.58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5.16亿元。但根据苏宁的公告,家乐福的账面净资产为负,其2018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所以,仅仅是从账面来看,给48亿元已经是有极大溢价。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后,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致力于为 社会 各界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其"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04年,家乐福(中国)被国内媒体评为"在华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但伴随中国市场的发展,包括本土连锁卖场的日渐壮大,以及网络购物的冲击,家乐福江河日下。对于家乐福来说,能够将这样的资产卖出48亿元,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

因为减少了亏损,甩掉了包袱。如果继续经营下去,不知道家乐福还要亏损多久、还要亏损多少钱。

这么高溢价,对于苏宁来说,主要是看中家乐福终端布局,给苏宁带来的扩张便利。

家乐福中国这个价格被卖其实也不亏,而且与其任由家乐福继续亏损、勉强支撑,还不如卖身电商,这或许还是变相拯救家乐福中国的一个办法。

纵观这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家乐福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一是增速停滞。2012年开始,家乐福中国业绩增长停滞,当年被沃尔玛超越,此后数年,开店也急刹车,2014年-2015年甚至出现业绩大衰退,2018年家乐福关掉不盈利的门店19家。

二是持续亏损。根据家乐福财报集团提供的财报数据,2017年家乐福中国亏损了10.99亿元,2018年家乐福中国亏损了5.78亿元。尽管亏损正在大幅度收窄,但还是在亏损。

三是,家乐福的市场地位下滑。目前,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一路下滑至第五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家乐福以2.8%市场份额排在高鑫零售(大润发 欧尚)、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之后。

家乐福的衰落不止是因为电商,更关键的病症实际上在内部,集团内部思维理念、市场认知、策略转变的落后,让家乐福转型的步伐总是慢于竞争对手。

比如,当2014年大润发上线飞牛网,心情沉痛地希望可以赶上最后一班车之时,家乐福还在不紧不慢地开始着手线上措施,一年后才上线了“家乐福网上商城”;2014年沃尔玛已经拥有了国内20个物流配送中心,而家乐福在2015年才开始有所动作,数量也仅有寥寥几个。

所以说,苏宁收购家乐福,是商业规律使然,即使不是苏宁也会有其他公司。

收300亿,但是支出也可能是300亿。而且纯收入还在下降,稍有不慎就会亏损。所以苏宁接手之后,应该还会有调整,最大的可能是收缩,把一些效率不高的店淘汰掉,再接合自身的优点,把线上与线下,以及最后一公里解决好。

从目前的财报来看,花48亿的苏宁可能会遇上麻烦,之前还可以通过出售阿里的股票,把最近的投资补回来。现在阿里的投票已经全部出售,留给苏宁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另外,很快国美的黄光裕就出来了,到时肯定还会有一番比拼。不知道苏宁是否准备好了弹药。

家乐福,以及外资企业最近都败走中国,首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国民的真实需求,比如亚马逊最后的打折,才发现原来提高销售还是这么简单。所以近年,阿里的双11与京东的618都变成了电商的正餐。

收入不等于利润。

我们选择一个参照物,永辉现在沪深市值接近980亿,沪市市盈率21.78倍,深市市盈率66.14倍,家乐福本次出售80%股份作价48亿,总体估值60亿,永辉市值约为其16.33倍。

家乐福这些年营业收入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而可见的成本如人工、房租等却处于上升阶段连续两年呈现出亏损状态,已经无法用行业市盈率比较其价值,这次收购的价格更多是对于其现有净值以及品牌、现有团队价值体现。

持续两个财务年度的亏损不仅预示家乐福等传统以一站式消费体验的大卖场在面对电商行业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冲击,无法根据新环境调整自身运营模式,仍遵循老的经营理念,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隐形的组织结构的老化导致执行力下降,更多的非必要内耗成本降低了原有股东以及新入场接盘买家对其的估值。

其实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问,为什么苏宁愿意以这个价格接手,原先家乐福更倾向于腾讯系资本的入场接手,最终随着经营态势持续亏损,终于放弃和腾讯系接触而选择了估计估值报价更高的苏宁。苏宁张总对于苏宁目前市场份额一直是不满足的,但是这几年苏宁的业绩也差强人意,自身组织已经缺乏有效扩张的张力,只有通过这样整天的接盘来实现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并试图通过整合实体卖场前置店形式,来摆脱过去苏宁过去强于电器类的形象,并形成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降低整体周转率提升服务配送时效等目的。

这家近千亿公司,被马云控制,毛利率碾压茅台

最佳答案在阿里这些年在A股的众多布局中,分众传媒应该是让马云亏得最多的,而恒生电子则是让马云赚得最多的,且马云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公司也只有恒生电子,足见马云对恒生电子的重视程度!

2014年浙江融信以现金收购的方式受让恒生集团100%的股份,而浙江融信背后的唯一股东是浙江蚂蚁金服集团,蚂蚁金服的最大股东又是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42.46%的蚂蚁金服股权,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实际控制人就是马云。

也就是这样的一条股权控制链条,让马云成了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2014年收购恒生集团100%股权的时候大约花了33亿现金,因为自收购以来恒生集团始终持有约20.70%的恒生电子股权。33亿收购价对应当时恒生电子260亿左右市值,而目前恒生电子总市值已经高达756亿,以此计算马云通过恒生电子已经赚了120多亿。

作为对比,2018年7月阿里以150以战略入股分众传媒10.3%的股份,当时分众市值1556亿,而现在分众总市值仅830亿,算一算,在分众的投资就让马云亏了64亿多。

不得不说,马云爸爸的眼光之犀利,为何在阿里对外的那么多投资中,他要亲自控制恒生电子呢?

超高毛利,碾压茅台

以2018年恒生电子年报为例,公司产品所在行业毛利率均在90%,其中资管业务、财富业务、互联网业务毛利率都超过99%,只有非金融业务的毛利率低于90%为71.14%,所有业务毛利率都在70%,非常厉害了!

作为对比,2018年财报贵州茅台的毛利率才91.14%。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跟恒生电子拼毛利率茅台都不是对手。这样的毛利率在其所属的行业自然排名首位,甩同行几条街不止。

而恒生电子能够长期保持超高毛利率,其直接原因得益于公司长期对研发投入的重视。2018年公司营收32.63亿,当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4.05亿,研发占比高达43%。2018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590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为64%。这样的研发投入,在A股目前近4000家上市公司中有几家公司可比?

1月19日恒生电子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实现净利润12.9亿-13.4亿,同比增长100%-108%。

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恒生电子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超高毛利率的原因,除了它长期的高研发投入外,还因为其长期稳定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的市场地位才是其稳定高毛利护城河的根本。

公司的核心营收来自证券IT业务,无论是在证券系统,还是在银行理财系统上,恒生的市占率几乎都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经纪业务(证券核心交易系统),市占率达到44%。资管业务,市占率超90%;财富管理业务,市场占有率达到 85%。

可怕!这是我看着恒生的毛利率和市占率唯一想到的一个词。什么概念?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公募基金规模约14.8万亿、私募基金规模约13.82万亿、A股市场目前市值规模约64.6万亿,而恒生在基金投资交易系统市占率高达90%,60多万亿(还不包括期货、债券等市场)的证券市场集中交易系统市占率44%!

注意,恒生的核心业务来自证券IT业务,收入方式就是通过售卖金融软件和服务。可以说,恒生电子,不论证券市场牛熊,都能在各个机构的背后,坐着数钱,属于躺着赚钱的行业。

2018年,恒生电子又把做股票交易软件的大智慧香港子公司收入麾下,将客户群体从To B业务向To C业务拓展。目前公司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券商、期货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各类交易所、私募基金、三方理财销售公司等,并逐步拓展到和金融生态圈有关的互联网企业以及C 端个人客户。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以2019年业绩预告13亿左右净利润,目前760亿左右的总市值,对应市盈率58倍左右,处于近几年低位。

虽然马爸爸入主恒生之后已经大赚了100多亿,但是以恒生的赚钱能力和行业地位,100多亿应该说还还不是终点。曾有人评价马云收购恒生:“马云的金融胃口很大,几个卡位都卡到了。”

参考资料:

马云控股恒生电子:金融机构为何不安

恒生电子:马云旗下的公司,万亿市场垄断者,躺着赚钱的优秀股票

恒生电子:马云最赚钱的A股投资!

靠会员费一年赚31亿美元 好市多的另类“流量”生意

最佳答案关于好市多(Costco),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过一个笑话:“有一次,两个恐怖分子劫持了我和公司副主席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坐的飞机,声称在处决我们之前可以满足我们的最后一个愿望。芒格提出,他要再讲一次好市多的优点。”

在不少美国和加拿大人看来,Costco所代表的不仅是一家大型商场,更是已经成为中产阶层的一种生产方式。而在新零售、新消费领域,一些机构也开始研究Costco模式,甚至开始投资一些“类Costco”的创业者。

零利润的爆品

作为一家传统的零售企业,好市多的发展历程起始于两家公司。1976年,索尔·普莱斯(Sol Price)与儿子罗伯特·普莱斯(Robert Price)一起,在美国圣地亚哥(San Diego)成立了第一家面向商业购买者的全新会员店—价格会员店(Price Club)。而在1983年9月,詹姆斯·辛尼格(James Sinegal)与杰弗里·布罗特曼(Jeffrey Brotman)在西雅图近郊开下第一家好市多。

1993年,在经历了长期谈判之后,价格会员店决定和曾经的老对手好市多合并,成立价格好市多(Price Costco)。这一名字一直沿用至1999年,价格好市多改名为好市多仓储公司(Costco Wholesale Corporation)。

作为一家传统的零售型企业,好市多在全球11个国家及地区只开了768个门店,平均门店面积1.3万平米。其中533个位于美国,100个位于加拿大(数据截至2018年11月)。2018年,好市多的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384亿美元;截至2019年1月21日,企业市值为940.84亿美元。

相比之下,全球最大的零售型超市沃尔玛在全球拥有8500家的门店, 年营业收入大概是4821亿美元,目前市值2500亿美元左右。

显然,好市多体量远不及沃尔玛,但其单店的销售效率却比沃尔玛要高上许多。数据显示,好市多的客单价是沃尔玛的2倍,坪效比是沃尔玛的2倍,库存周转率是沃尔玛的1.5倍,运营费率只有沃尔玛的一半。

而好市多高效率运营的背后,是打破传统零售行业要“客似云来”的铁律:要光顾这家超市,请先去交个并不便宜的会员费。在北美,办一个好市多的非执行会员年费为55美元,而一个执行会员的年费为110美元,并且年费费率也正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

但不算便宜的会员费并没有打消消费者的热情:好市多在全球拥有8103万付费会员;并且2018年老会员续费率达到了88%。

如此之高的顾客忠诚度,依靠的是极低利润的精选货品。

在沃尔玛,库存量单位(Stock Keeping Unit,下称“SKU”)的数量超过几十万种,而Costco只精选3700个SKU,所有上架的商品必须经过层层审核,每类产品只有1-3个品牌。而这些精选货品还以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低价进行销售:Costco规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能超过14%,扣除会员费后商品的平均毛利率仅在10%左右,不到竞争对手沃尔玛的一半。

而对于爆款商品,价格甚至接近零利润:例如年销量近6000万只的Costco招牌烧鸡,仅售4.99美元;而在Costco快餐区售卖的热狗汽水组合仅售1.5美元,价格30年未变,销量是美国棒球大联盟 体育 场的4倍。这些低价爆款商品吸引了大量客流,同时也为培养品牌口碑做出了很大贡献。

不靠卖货挣钱

实际上,让股神巴菲特与合作伙伴芒格如此着迷的好市多并不靠商品销售赚钱,而是另辟蹊径,在会员费上做文章。

根据好市多发布的2018年财报,2018财政年度中公司实现销售1384亿美元,其中商品成本1231亿美元,运营费用138亿美元,剩下的15亿美元正好是税收支出。也就是说,好市多辛辛苦苦一年卖了近1400亿美元的货,到最后一分钱也没赚到。

但为什么这样的生意还能得到巴菲特和芒格的青睐呢?

事实上,好市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是会员费收入:2018财年会员费收入31.4亿美元,最后收归企业总利润是31.3亿美元。会员费收入占Costco总收入的2.2%,却创造了100%的营业利润。

值得注意的就,1996-2018年,好市多的会员增长与利润增长率几乎完全同步。可以说,这家企业最终盈利几乎只与会员数量有关。

由此看来,好市多在每年为会员续费的时候,就已经确认这名会员未来一年为企业带来的最终收入,销售商品只不过是好市多为了留住会员的手段。

依靠会员费收入,Costco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零售商:过去十年,好市多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9%,股票涨幅高达322%。

日本零售业的“黑船”

1999年,好市多准备在东京设立日本第一家分店。但好市多所采取的,与生产厂家直接交易的商业模式,遭到了合作伙伴强烈的反对。Costco的到来,被日本业界称为“黑船”(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史称“黑船事件”)。

在当时,日本经济已经建立起复杂且稳定的商业流通体系层级,这些流通体系等级森严且难以被打破。不少人认为,好市多在日本的发展可能面临折戟而返的尴尬局面。

“我们还有其他客户,不能只对Costco特殊对待。而且,还要考虑和长期合作的中间商的关系。”在和众多供货厂家的交涉中,好市多的谈判代表屡屡吃到闭门羹。但他们仍不愿放弃,软磨硬泡,不断游说厂商:“好市多会帮助你挖掘到之前没被注意的新的产品需求,通过大规格的包装来为生产厂家占领开辟新的细分市场。”

另一方面,为了减少供货商的顾虑,他们改变了最初的计划,放弃东京,转到二线城市福冈,希望能够从福冈打开切口。这一举动使不少中间商放松警惕,认为好市多已经打起退堂鼓,甚至可能很快撤出日本。在中间商压力逐渐减弱下,生产厂家也就松了口,“如果是福冈,直接交易也可以”。

在经历多番波折后,1999年,日本首家卖场终于开业,好市多开始在日本站稳脚跟。在经历20年的发展之后,好市多在日本已有26家店,8700名雇员,而且还在积极扩张。

“我们十分坚信‘物美价廉、愉快购物’的好市多哲学,无论在何处,都能传达它的好处,会员们也能理解。当然,符合当地法律,作出调整也是有必要的。”特里奥在接受东京电视台节目采访时表示,坚信好市多哲学,坚持擅长的做法,是好市多成功的秘诀。

对于002553股票2018年财报,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帮企客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