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随着全球农业市场消息不断更新,大豆、豆粕、豆油、小麦和玉米的期货价格持续波动。CBOT持仓变动和国际招标反应反映了市场的情绪变化,影响着未来价格的走势。本文将结合最新的行情、基本面和消息面,分析这些品种的期货价格变动情况。
![大豆期货](/d/file/p/2024/10/6103993496339030255.png)大豆期货:产量预期主导市场情绪
截至北京时间10月14日08:27,CBOT大豆期货(ZS1!)下跌0.5%,报每蒲式耳10.00-1/2美元,本月首次跌破10美元大关。
尽管美国农业部(USDA)调低了大豆的产量预期,但这一调整未能阻止大豆价格的下跌。大豆的收割量仍预期达到历史新高,这给市场带来了强大的供应压力。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仅次于巴西,产量的预期增加削弱了价格的支撑力度。
同时,CBOT持仓数据显示,投机者在前期已关闭空头仓位,导致价格有所上扬,但近期再度转为净卖方,这种仓位的调整直接影响了价格的波动。此外,国际招标方面的冷淡情绪也加剧了价格的承压。一些国际买家对美豆需求下降,导致期货市场情绪偏空。
展望未来,随着美国收割工作的推进,市场可能会继续消化新的产量数据,短期内大豆价格或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不过,如果巴西等主要出口国在后期遇到不利天气因素,供应链紧张局势可能再次为价格提供支撑。
豆粕与豆油期货:油粕比价转变,市场关注供应链动向
受大豆价格下跌影响,豆粕和豆油的期货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豆粕与豆油的价格走势通常密切关联,但油粕比的波动则反映出不同的市场情绪。
大豆的全球供应预期充裕,这给豆粕和豆油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但需求端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影响这两个品种走势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全球养殖业需求变化和植物油市场波动的背景下,豆粕和豆油的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持仓方面,市场投机者在最近的仓位调整中,显示出对豆油持乐观态度,可能预示未来需求恢复的迹象。尤其是生物燃料行业对豆油需求的增长,可能成为未来支撑价格的主要因素。然而,豆粕的需求相对疲软,投机者也已在近期削减了多头仓位。
展望未来,如果全球植物油需求特别是生物柴油需求增长超预期,豆油价格可能会进一步反弹。而豆粕的价格走势则更多依赖于全球饲料需求的变化,短期内或许将保持相对低迷的状态。
小麦期货:俄罗斯供应风险推升国际招标价格
截至10月14日08:27,CBOT小麦期货(ZW1!)下跌0.1%,报每蒲式耳5.98-1/4美元。
尽管USDA上调了全球2024/25年度小麦的库存预期,但俄乌局势及俄罗斯的出口政策对全球小麦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近期在内部会议中要求出口商不得以低于某个价格出售小麦,事实上设置了一个“底价”,同时提高了出口关税。这一政策直接抑制了俄罗斯小麦的大规模出口,进一步推升了国际市场对其他供应商的需求。
此外,俄罗斯农业咨询公司Sovecon下调了2024年俄罗斯小麦产量预测,从之前的82.9百万吨降至81.5百万吨。由于天气条件不利,俄罗斯和其他小麦出口国的产量受到削减,这在过去几周内推动了CBOT小麦期货价格的上涨。
国际招标方面,主要进口国对俄罗斯小麦的采购变得更加谨慎,因预期价格会上涨。尤其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进口需求依然强劲,但由于俄罗斯供应的不确定性,他们开始转向其他出口国,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小麦价格的波动。
展望未来,短期内,俄罗斯出口政策的变动和其他主要小麦出口国的产量预期下降将继续支撑CBOT小麦期货价格。然而,若国际市场出现供应链的缓解或全球库存上升,价格可能会出现回调。
玉米期货:丰收预期压制价格,市场情绪偏空
CBOT玉米期货(ZC1!)10月14日最新报价为4.14-1/2美元/蒲式耳,下跌0.3%,触及自9月27日以来的最低点。
美国农业部确认,今年的玉米收成将是有记录以来第二大丰收。尽管之前的天气条件可能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波动,但最终的收获预期大大高于市场的早期预测,压制了价格上涨的空间。
玉米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饲料作物,作为美国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美国丰收预期加剧了市场的供应过剩担忧。同时,全球市场的需求相对平稳,尤其是在国际招标方面,部分进口国采取了观望态度,进一步抑制了需求。
CBOT持仓数据显示,投机者在玉米期货上持有净卖仓,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下行压力。此外,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期货市场的风险偏好。
展望未来,在短期内,玉米价格预计将继续承压,尤其是在丰收预期和供应过剩的背景下。不过,如果未来全球需求回升,特别是中国等主要进口国的采购增加,玉米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
从CBOT持仓变动和国际招标的反应来看,当前市场情绪整体偏空,特别是在大豆、玉米等丰收预期较强的品种上,价格承压明显。尽管小麦市场受俄罗斯出口政策影响存在支撑因素,但整体供应链和库存压力依然存在。未来走势将取决于全球主要产区的天气条件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尤其是进口国的采购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