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的一项重要转变
聊一个关于教员的小事。
1920年,教员数次提出“湖南自治”的政治主张——
6月18日,教员在上海的《时事新报》发表《湖南人民的自决》,说社会的腐朽、民族的颓败,非有绝大努力,给他个连根拔起,不足以言摧陷廓清......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赞助此自决者,湖南人之友,障碍此自决者,湖南人之仇。
6月23日,教员给老资格同盟会员曾毅写信,表示中国20年内没有实现“民治之总建设”的希望,在此期间,湖南应实行自决自治,自办教育、自兴产业、自筑铁路和公路,充分发挥湖南人之精神,造一种湖南文明。
9月3日,教员在长沙的《大公报》发表《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直接提议,中国应该分成二十七国,湖南人在湖南成立一个湖南共和国,彻底实行自治。
不论教员发表这些文章的初衷是什么,但可以看出来,年轻时期的教员,有着非常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然而,到了1945年,教员经过25年的革命历练,写出震动全国的雄文《论联合政府》,他在最后一个大章节里写道——
“我们**人区别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着的标准,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为全体人民服务。
不搞个人小集团。
向党组织和人民负双重责任。
这段话表露出来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明显没有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而是放眼天下统揽全局,洋溢着恢弘气势。
1956年,教员在政治局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章中,尽管他要求给地方放权,让地方有充足的自主性,中央不要管的太严格,但他最后还是强调中央的统一领导——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
写出这段话的时候,距离教员提倡湖南自治,已经过去36年。
可以说,在这36年间,教员已经从地方保护主义,彻底转变为中央集权主义,他仅有的一些湖南情节,也是停留在个人感情层面,并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
教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转变呢?
我觉得,教员发生这样的转变,和历史惯性、共产主义理想、苏联的影响都有关系,但还有一个被人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人生经历。
教员在青少年时期,尽管在世界地图面前感叹世界广大、人生艰难,但他一直在湖南读书生活,于是他不可避免的对湖南产生深厚感情,思考时事问题,也经常以湖南为出发点。
军阀混战时湖南受到什么伤害、湖南如何振兴、湖南能为中国进步做什么贡献等等思考,其实都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但是在北京之行以后,教员的人生经历逐渐丰富,眼界逐渐开阔。
李大钊向教员介绍了共产主义理论,打通了“人生艰难”和“解放全人类”之间的联系,让教员把湖南穷苦人的命运,和中国工农阶级、全世界无产者的命运联系起来。
到上海招收黄埔军校学生、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出任宣传部长,教员得以在“国共合作”的大潮中受到锻炼,将自己融入风云变幻的时代。
带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从头开始建设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教员不仅积累了政治实操能力,还精准确定了自己在中国革命、国际共运中的定位。
随后就是在江西指挥土地革命战争、两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途径西柏坡,重返北京。
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战争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战争范围一年比一年广,教员也在分析战争、指挥战争、领导战争的过程中,把局部战争和全国战争相结合、中国战争和世界战争相结合。
而在战争年代,和教员共事的人,都来自五湖四海。
如果偏向某一个地方的人,就必然得罪另一个地方的人,要想和睦共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偏不倚,以共同的事业为共同目标。
有了以上这些人生经历,又身处这样的环境,教员的格局就不可能局限在湖南一隅,他必然成长为胸怀寰宇的人。
最重要的是,教员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走过很多地方,而且在每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都不长,于是他就不会对任何一个地方,产生过度的依赖和感情。
这样一来,他就和蒲公英一样,成了“无根之人”。
既然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深厚的“根”,那么他的“根”,便只能扎在所有走过的地方,所有思考过的地方。
以前有个出版编辑和我说过一句话,不论大俗还是大雅,首先要大。
这句话,我听完很受启发,一直记在心里。
教员也是这样,写诗词、做文章、做战略规划,不论细微处是否合乎逻辑,起码每一处都透露着“大”,很能征服人心。
而教员的“大”,就是来自他的人生经历。
人生经历看起来虚无缥缈,但人生经历对思想观念的影响,永远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我们无法效仿教员参与那么多大事件,有时间和条件的话,只能多出去走走看看,见新鲜的人,见不同的事,养一股浩然之气,慢慢把自己养“大”,脱离某一个小圈子。
一篇短文,就写到这里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