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干户”的穷根在哪里?(集体化道路)
中国农民群众几千年来,使农民自己陷入永远的穷苦的根缘在哪里?
毛主席给出了答案:“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中国历史上谁最了解中国农村,我说是毛主席。
中国历史上谁最信任中国农民,我说还是毛主席。
中国历史上谁为中国农民根本利益“跌的粉碎”,我说只有毛主席。
中国农民千年以来就是“单干户”。同志们,且看这“单干户”三字,表面是“自力更生”,实则是“自掘坟墓”!一家一户守着一亩薄田,头顶青天脚踏黄土,春怕旱、夏怕涝、秋怕虫、冬怕饥,更怕地主老财半夜敲门催租逼债!这般光景,怎不叫人“年年辛苦年年穷,代代种田代代苦”?
遇到困难,你求谁?你靠谁?这就是“单干户”的命——像老牛拉破车,车轱辘陷在泥里,越挣命,越深陷!
封建地主拍手笑:“单干好哇!散沙一盘,任我拿捏!”你种地,他收租;你借粮,他算利;你卖儿鬻女,他盖楼买地——这便是千年封建的“铁规矩”,把农民钉死在穷字碑上!
几千年的“单干”史,写满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难道我们还要走回头路,还不信邪吗?!
有人说:“农民穷,是命苦。”这是骗人的鬼话!穷根不在天,不在命,不在人懒。全在这“单干”的旧生产关系里!一家一户的锄头,斗不过旱涝虫灾;三亩五亩的薄田,扛不住地主盘剥。你单打独斗,他联合作恶;你面朝黄土,他算盘叮当——这就是封建统治的“铁算盘”,把农民的血汗算进阎王账!
而封建地主阶级利用文化垄断,掌控话语解释权,构造了一些列话语陷阱,让农民觉得自己穷苦是因为自己懒,是因为自己命不好,是因为自己祖上不好等等。长期麻痹农民群众,迷惑农民群众,以达其剥削压迫农民群众的根本目的。
毛主席一针见血:“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正是这样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封建小农经济基础,才使得农民永远穷苦!不掀翻这张吃人的桌子,不砸碎这枷锁,农民永世不得翻身!
那怎么办?
毛主席早就给出了路:克服小农经济致使农民永远穷苦的历史死循环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
组织起来!把镰刀并作排山势,将人心聚成倒海力。你单干抗不过的旱涝,合作社开渠引水;你独户斗不赢的豪绅,农会举起红缨枪!湖南农民运动一声吼,地契债条烧作灰;大寨人三战狼窝掌,青石板上种出米粮川。延安时期,你单干渡不过的难关,合作化渡过了——这就是集体的伟力!
历史洪流浩浩荡荡,小农经济必被埋葬。搞互助组、办合作社、建人民公社,不是“书生意气”,是千百万农民用脚投票的选择!散沙聚成塔,弱肩扛大梁,这才是改天换地的真道理!
社会主义集体化不是“拍脑门”,是生产力要解放、农民要活命的必然选择!
关于中国农业集体化与分田单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旧在争论有分歧。
直到今日依旧有人嘀咕:“包产到户吃饱饭,何必再提集体化?”同志们!这是只见稻穗不见天!莫被短视迷了眼!
1950年,中国面临着从小农经济的中国,向现代中国的过渡的"前所未有的道路",而对劳动力进行合理配置、组织起来,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则成为打破小农经济的重要步骤,也成为"过渡时期"政策的关键。
1951年,当中共围绕着过渡时期的农村政策发生了第一次重要争论——1951年的"山西争论",由长治地区,波及山西省、华北局,最终表现为毛主席和刘少奇在建国后政策上的第一次公开分歧。而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干部中,公开支持争论“农业合作化,走集体化道路”的,几乎只有毛主席一个,其余的几乎都是反对者。
这也足以看出,大批中共干部,特别是农村出身的革命者"过了民主革命这一关,而却很难过社会主义这一关"。这些人自然就从毛主席革命的同路人变成革命的背叛者。
这也促使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对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又有了重大思考,也表达了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同一切走资产阶级道路者斗争到底的就决心!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路高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需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55年,毛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在土改后,农民发生了分化,如果我们没有新的东西给农民,不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那些穷的就不相信我们,他们会觉得跟**没意思……为了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共同富裕起来。”
1962年,毛主席同要搞包产到户的人展开论战指出:
“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了,还有实验的必要吗?如果搞包产到户,两年不到,就会有两极分化,就会有人雇工、讨小老婆。”
1965年5月,毛主席重回井冈山,在送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下山时说:
"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
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在回应汪东兴“我们国家谁走资本主义道路,全党全国都不会答应”的话时说:
"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的宗旨和井冈山的追求。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所利用。四分五裂,危险的很。”
毛主席当年的这些预见,同他一起的那些“务实的革命战友”几乎没一个人听得进去,他们都以为老人家是疑心过重、杞人忧天。
作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毛主席对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态度是极为鲜明的,对劳苦大众,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也是极为鲜明的,这是他的一个基本立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与他的那些“务实的革命战友”的基本分歧,根本也就在这里。毛主席往往认为他的革命战友在彻底打倒帝修反、打倒资产阶级方面不够积极,这就是革命精神丧失的表现。他甚至因此认为,当年的一些革命者已经沦为了“党内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当年战士的血可能白流!
毛主席的革命实践早就证明,“单干户”的穷根,已被历史扔进垃圾堆;集体化的道路,才是中国农民农村的出路。
中国农民农村问题的解决必须强调向社会主义的目标前进,因为后退到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出路的。
因此,毛主席才说:"个体农民,一家一户,增产有限。难道可以说既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又不走资本主义道路吗?"
中国农民是真心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想走共同富裕道路的。
毛主席已经证明,农民要断了永远穷苦的根,唯一出路就是走集体化道路。后退或者走回头路,是没有出路的!这是被革命流血历史证明的铁律!
不破单干旧枷锁,怎迎集体新天地?
同志们,前进!
历史和时间已经正在证明,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毛主席是对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