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与被它击中的时代保守情绪
在院线春节档正式开启以前,几乎很少有人预料到一部动漫能领跑整个档期,并创下多个票房记录。除去好莱坞大片式的特效和编剧手法,对传统神话人物的改写也成为舆论关注《哪吒2》的一个焦点。
对于一部分熟悉1979年版本《哪吒闹海》的观众来说,今天的改写是颠覆性乃至带有冒犯性的。因为它将一个以反抗封建父权制家庭而著称的神话人物,改写为一个为家族利益而进行社会搏斗的“孝子”。然而,对此真正表达反感的观众好像并不占多数。
人们似乎相信了来自影片的一个新观念:
反对不合理的社会规则与顺应原生家庭中长辈的要求是不矛盾的。一个认识到社会不公的年轻人,不需要忤逆ta的父母,也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来改造社会。甚至,按照影片所传达的观念,传统的家庭结构可以成为我们这一代变革社会的牢固后台。
尤其在今天,开明的家长不需要被反对。父母可以做到无条件地支持和包容自己的孩子。家庭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同盟军,而不是敌人。
我们几乎不需要做太多的电影文本分析,就能接收到上面这些信息。这不光是由于影片的表达足够通俗而浅显,也由于影片外那种试图自行成为例证的舆论宣传。随着票房节节升高,有关导演家庭经历的文案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得到传播。有些文章标题显得特别浮夸,但我们也用不着质疑它的真实性,例如《导演饺子啃老3年,靠妈妈1000元退休金生活,40岁终于逆天改命》。
这种宣传无疑仍然属于成功学的范畴,但相比于以往的叙事,它强调家庭为下一代做出牺牲的责任,并且认为家庭是年轻人能够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至于个人的忍耐和在某一个领域持续的付出,那是家长为子女提供足够保障下的产物。也就是说,孩子对家庭的依附是必要的,这种依附关系甚至可以持续到40岁。
于是,当人们相信《哪吒2》中的“父慈子孝”以及母亲的献身,必然来自于那位80后导演饺子自己的亲身经历时,导演本人与影片中的超级英雄也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可以被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所效仿的人生范本。
当然,商业电影的属性从来是为目标观众提供一个做梦的机会。观众希望现实如此发生,但现实如电影一般发生并不可能。因而,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几乎总是为现实矛盾提供了一种虚幻的潜在解决方案,并使人们信以为真。一个好的舆论宣传也是如此。有时,电影就是宣传。
但如果我们戳破那层窗户纸,其实很容易看到,尤其在经济萧条和失业率攀升的背景下,问题不是年轻人能选择什么样的应对方式。而是除去家庭,原子化的个体别无选择。影片其实是为两代人提供了一个范本,以渡过当下的经济危机。它既承认子女的难处,也承认家长的付出角色。因而,两方都可能会感到满意。作为一种对时代集体情绪的疏导,它当然是成功的。
但是,当我们把讨论的重点放在这些层面上,我们就忘了为什么社会安全网没有提供必要的支持,反而在节骨眼上走向瓦解,使得年轻人在失业潮下缺乏抗风险的能力,以至于他们需要靠“家里蹲”和“啃老”,依靠父母微薄的退休金来过活。
我们也忘了,对于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当他们在疫情后走出学校,遭遇社会挫折,他们等待有一种叛逆精神能够拯救自己,但中间组织十分匮乏,在他们的身边并不存在。而这种压抑是系统性的。
另一个问题是,传统的家庭伦理与反抗社会规则的变革现代性其实并不适配。家长为了求稳,要求子女通过“考公”“考编”来谋求金饭碗,这就是许多家庭对子女提供托底时所作出的要求。年轻人希望摆脱父母和社会所提供的既定轨道,但是同时希望继续获得父母的支持。这样的愿望在影片中确实得到了呈现。但它呼唤的也不过是一种开明家长制。我们看不到改写社会规则的行动空间。
当然,子女对于上一辈的依附其实早就发生了。“掏空六个钱包买一套房”“姥姥进城帮忙带孙子”,曾经是十分常见的媒体选题。最终,我们收获了一个恶果:在追求资本现代化的进程中,家庭不断被迫承担和吸纳更多的职能,以至于现在年轻人再也不愿意结婚和生育了。随着人口结构走向老龄化和少子化,我们真的相信“回归家庭”就可以解决棘手的问题吗?谁又是这种保守主义方案的牺牲品呢?
这还只是保守主义回潮所导致的诸多恶果之一。当我们将传统家庭伦理打造为一种美德,要求父母不惜牺牲生活品质,也要资助子女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它无疑滋生出另一种现象,那就是门阀垄断与裙带式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父母通过调动家庭资源和亲属网络,来为自己的子女或其他亲人谋取利益,使社会各个领域滋生腐败、投机和勾结行为。我们今天是否已经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了?
因而,回到影片,我们必须要说,希冀于让传统家庭获得革命纯洁性,从而不与社会“同流合污”,这几乎是天方夜谭。实际上,作为一个出身官僚家庭的孩子,哪吒所享有的家庭特权就是社会结构性不公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79版哪吒必须着重凸显哪吒与其父母的决裂。
也不要忘了,“父慈子孝”本身就是一种建基于特权的家庭能力,而不是抽象的伦理规范。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背井离乡的农民工时刻待在父母身边“尽孝”,也不可能要求一个老农民用每月几百块的养老金来供养自己的子女。
如果说《哪吒2》确实击中了我们今天的什么时代情绪,那么它也只会再次证明:即便我们将一个反叛阶级社会的人物成功改造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孩子,ta也仍然不会获得自由。而对社会的变革必须包含对家庭关系和日常伦理的革命,否则我们的社会就不可能有任何改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