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今年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90周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之战,在世界经典战役史上,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主席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之战”创造了一个世界战争上迄今为止空前绝后的战争难度克服记录——三万装备极其落后、几乎陷入四十万拥有欧美先进武器援助的敌军合围的军队,成功跳出了包围圈,粉碎了敌人的围歼阴谋。

  这场战争中,毛主席把战争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我方:武器繁杂,多为缴获的国民党军武器,且弹药不足;敌方:中央军武器装备精良,湘军和桂军武器虽相对稍低劣但却远优于红军装备”“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长征:1934-1936》)。我军在这场战争取得胜利,主要靠的是毛主席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而不是靠所谓的情报。原因很简单——古今中外打仗都需要了解敌情,博古、李德、周恩来指挥红军的时候,情报同样非常精准,但是他们就接连战败,使红军陷入危机之中。这就是军事指挥能力的问题!

  世界上迄今为止最经典的战役是中国**的领袖、中国人民的救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指挥的,这是值得中国**、中国人民、全世界共产主义者自豪的。今天,我们回顾毛主席亲自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之战的光辉历程,缅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纪念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90周年!

  一、一渡赤水,争取主动

  遵义会议基本确立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地位。这时,数十倍于我军的敌军对我军几乎形成了合围之势。为了突出重围,我党起初决定北渡长江。于是,蒋介石急忙命令四川军阀刘湘集中兵力堵击我军,又命令薛岳和贵州军阀王家烈率军渡乌江尾追我军。

  起初,我军决定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伏击川军。但是,由于情报失误——川军的六个团被说成了三个团,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敌我损失人数相当。当时红军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吃掉这部分被伏击的敌人也是可以的。所以,这部分川军官兵上下即使保住了狗命,也被红军彻底打傻了、打怕了。但是,为了争取红军在战场的主动权、预防敌军对我军合围,“毛泽东提议召集中央政治局主要领导人开会,决定立即撤出战斗,作战部队和军委纵队迅速轻装渡赤水河西进,开始了红军长征中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5年,四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席讲,主动权,就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主席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主席分析:当时除了西面敌人少一些以外,东、南、北敌人都赶来。于是,主席决定率领红军西渡赤水河。这就是“一渡赤水”

  二、二渡赤水,“趁黔北空虚,杀他一个回马枪”

  由于蒋匪军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并以极其优势兵力分路向我军进逼,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北渡长江计划,“要求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向滇境镇雄集中,并进行与滇敌作战的一切准备”(《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5年,四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军委在扎西镇召开会议。毛主席“在会上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方针。认为应利用敌人的错觉,寻找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发扬我军运动战的特长,主动地消灭敌人。为此提出轻装,精简机构,充实连队。”(《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5年,四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这就是《四渡赤水》电影中,主席讲的“趁黔北空虚,杀他一个回马枪”。主席精准指出:既然西面、南面、北面都不安全,敌人在夹击我们,我们就出其不意,突然杀回去,重新回到贵州!

  1935年2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出了《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阐述了毛主席的作战方针:“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5年,四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这是什么?这就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行军方向,从而牢牢掌握我军行动的自由权,避免被敌人围歼。

  红军向赤水河东、乌江以北行军。主席果断决定占领娄山关、重占遵义。于是,主席“在回龙场出席红三军团干部会议,作战斗动员报告,号召要提高消灭敌人的勇气:敌人就像手上的五个指头,我们要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把它割掉。”(《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5年,四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席讲的很清楚——战略上我们以少胜多,就需要我们在战役上集中优势兵力、实现以多胜少。

  我军成功攻克娄山关。毛主席有感于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作雄壮之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5年,四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之后,我军占领了遵义城。

  三、敌军围困万千重,三渡赤水大佯攻

  1935年3月10日,主席出席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议。林彪、聂荣臻建议进攻打鼓新场。主席则认为,“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的’,应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5年,四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席强调:打鼓新场虽然只有王家烈,但在附近有滇军,如果滇军赶到,我们面对的敌人就不止一个王家烈了。

  但是,会上多数同志赞成进攻打鼓新场。晚上,毛主席建议周总理暂缓发布作战命令。这时二局送来了他们刚破译的敌电。这个情报证明了主席的判断完全正确。于是,中革军委向红一、红三军团发出关于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这一期间,形成了毛主席、王稼祥同志和周总理组成的三人团,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进一步巩固。

  当时,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小,红军面临着“敌军围困万千重”的局面。这时,主席开始做出精妙绝伦的战役决策——大规模的、全面的、充分的调动敌人的主力,从而跳出敌人基本形成的包围圈。首先,主席决定先进攻鲁班场,给这一处敌人制造错觉。表面上,红军没打下来鲁班场;实际上,主席通过这一仗,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挽救红军跳出包围圈的战略目标。打鲁班场的战略目标如下:“一、加强蒋介石‘匪必西窜抢金沙’的判断。能拿下鲁班场当然好,如果拿不下,也可以掩护再渡赤水河的意图——因作战而集中的部队,可以一个转身就奔茅台渡口,迅速而从容地渡河。”“二、渡河后,仍然可以继续让蒋介石维持‘匪必西窜抢金沙’的判断:中央红军想拿下鲁班场而继续‘西窜’。没有拿下来被迫渡河,仍然是要隔河‘西窜’,继续去抢长江,或去抢金沙江。那么中央红军完全可以根据敌人的动向,再寻求新的‘机动’。”(双石:《中国**人的幸运——漫话四渡赤水》)鲁班场没打下来,但是当地的敌人注意力已经被充分转移了。

  鲁班场之战,成功为我军三渡赤水争取了重要的战略主动,而三渡赤水本身又是一个大佯攻。“为了进一步迷惑对方,调动国民党军队西移,红军在三月十六日下午至十七日中午分别从茅台附近三个渡口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向西进入川南古蔺地区,并派一个团伪装主力继续向西北挺进,主力却在附近山沟丛林里隐蔽集结。”(《毛泽东传》:《第15章、长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渡赤水充分吸引了敌人的主力,使蒋介石集中了多数兵力到了赤水河以西地区,为我军根本摆脱敌人围堵奠定了基础。

  四、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通过三渡赤水,敌军主力被红军成功吸引到了赤水河以西。于是,主席决定率领红军主力趁东部空虚四渡赤水。“在达到调动国民党各路军队大举西向的目的后,红军决定立刻掉头再次东渡赤水河,返回贵州。”(《毛泽东传》:《第15章、长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可见,敌军主力被毛主席充分调动到了西部之后,他就决定东渡赤水,甩开了一大股敌人。

  这时,主席把军事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令蒋介石晕头转向,最终率军彻底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首先,主席“又令红九军团由马鬃岭地区佯攻敌军,引敌北向,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向南急进。”(《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5年,四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吸引跟追之敌的注意力。这就进一步使蒋介石蒙在鼓里。

  进一步给敌人制造错觉之后,主席决定“我野战军决以遭遇敌人佯攻贵阳、龙里姿势,从贵阳、龙里中间向南急进以便迅速占领定番。”(《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5年,四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红军四渡赤水,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之外。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合围圈之后,红军前锋直逼贵阳。这就是《四渡赤水》电影中,主席干脆利落讲出的“将军,抽車!”眼看被毛主席“将军”,蒋介石惊慌失措,忙调滇军孙渡部队“勤王”。敌军全部被调动了,红军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之后,红军马不停蹄,甩开敌人之后,冲到了云南地区。为了根本摆脱敌人的包围,主席精准指出:“云南境内的地形条件,不像湖南、贵州有良好的山区可以利用,我军不宜在昆明东北平川地带同敌人进行大的战斗。我军应该趁沿江敌军空虚,尾追国民党军距我们还有三四天行程,迅速多取渡金沙江的先机。”(《毛泽东传》:《第15章、长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于是,红军佯攻昆明,调动敌人主力,从而巧渡金沙江。刘伯承回忆:“四月下旬,我分三路进军云南……另两路是红军主力,攻克霜益、马龙、寻甸、嵩明等地,直逼昆明。这时,滇军主力全部东调,云南后方空虚,我军入滇,吓得龙云胆颤心惊,忙将各地民团集中昆明守城,我军却虚晃一枪,即向西北方向金沙江边挺进。”(刘伯承:《回顾长征》)通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之战,3万红军成功摆脱了40万敌军的封锁包围!

  小结: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之战中,主席至少用了七套组合拳:第一,避实击虚,一渡赤水;第二,出其不意,二渡赤水;第三,转移敌人注意力,假戏“真”唱,攻打鲁班场;第四,吸引敌人主力,大佯攻,三渡赤水;第五,继续吸引敌军,令第九兵团向北诱敌;第六,佯攻贵阳,全面调动敌人;第七,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先声西击东,后声东击西,再声北击南,后声贵(贵阳)“击”昆(昆明),最后声昆击金(金沙江)——这一战的复杂程度、艰险程度、精彩程度,迄今为止,在古今中外都是无与伦比的。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之战,展现了毛主席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标志着毛主席将军事实践能力发挥到了迄今为止登峰造极、空前绝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