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涌入小红书的美国人,我们不必“抢答”
原编者按
最近,热心读者投书一封,试图讨论一下如今大火的“tiktok难民”风潮。不同于各家媒体的选题思路,作者既没有去深度追踪美国人的观点,也没有大谈中美博弈、文化战争,而是转向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当我们在互联网上说话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拥有随便“代表”他人说话的权利?进一步还可以追问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真的对中国有那么了解吗?
从周二白天开始,我的小红书首页就已经开始被外国面孔“占领”。我保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盛况,像是我走出家门,看到街上的广告牌全部换成了英文一样。难道一觉醒来,我被强迫开启美国化了吗?听朋友讲了事情始末,从特朗普开始说到小红书用户建议外来者遵守地方法律。我开始纳闷,这到底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还是说仅仅是短暂的狂欢?
无论如何,两国网友能在当下玩得开心总是好事。在“尘埃落定”之前,各类媒体自然要根据他们的视角展开众多评价。今天我想借着这篇文章里说一说中文世界对此的反应。
讲“中国故事”,无须“为他人代言”
这几天的小红书,你能看到“猫咪税务官”、“美国作业帮”、“选择你的spy”等新奇画面。
当然最让两国网友痴迷的还是经济生活中的“对账”了。就像是每家公司都不让聊薪资,但是牛马们还是忍不住旁敲侧击一样,中国网友们也很难不问美国人到底一个月能收多少米。在经历各种信息贩子讲述“到底哪边的购买力更强?哪边吃的更好?”这些故事后,网友们终于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直接询问当事人了。
问完了问题后,神友兔友似乎均当场宣布胜利,《意林》反倒可能成了最大输家。
我们似乎不再需要别人代替我们了解真相了。然而,在谈及另一些话题(例如LGBT和残障人士)时,许多网友却很急切地想要在“外宾”面前讲好“中国故事”的真相。
我有个问题要问,真不是攻击网友们。为什么不让这些群体自己来说呢?如果自己并非LGBT或残障群体中的一员,却过于“热心”地插嘴,恐怕会让这些同为“中国人”的故事变成一种代言。
例如,在关于LGBT群体相关的讨论当中,会有许多这样的回复:
对此,另一些用户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说 disabled在这里也活的很好,我做过残障人士社区的工作,看这些看得一股气从胸口喷到头顶,表面工程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特色。”
“LGBT评论区有的“尊重不理解”我都能接受,有的起手就是‘不反对不支持不宣传’,我看也有外国人吐槽这和让中国人不说中文有什么区别……。”
进一步来说,确实有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无论是在大众媒体还是小红书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有许多群体依然无法发声或者是得到足够的舆论关注的情况。
在小红书上,我们可以遇到需要一天打几份工的美国网友,但是在我们这里,一天打几份零工,乃至于每天凌晨去零工市场苦苦“等工”的人的声音,却往往难以在这些平台上开口。哪怕真的被代言了,代言人也容易被无法关注。
所以,我又想提出一个猜想,且一定不对:如今散布在小红书上的讨论,可能仍旧处在某种错位当中。这场看似中美民间密切交流的壮举,可能双方谁也没法真正代表谁。
我们不必“抢答”
之前看到一句话:第一世界国家仿佛一面太干净的镜子,稍经“擦拭”就能看到“真相”。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这句话冷不丁地在自己的脑海中闪回。与此同时,还有另一句话:中国的大城市离伦敦、纽约很近,却往往离中西部的乡村乃至县城很远。
中国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传统秩序的崩解与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令人振奋却遇上挫折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近几十年来,接入全球市场之后奇迹般的增长与动荡中的转型。与我们熟知的那个过于“平滑”的历史叙事不同,这个过程充满着矛盾、张力与未完的故事,并在中国社会内部塑造了太多无法轻易抹开的“褶皱”。当我们试图讲述“中国故事”时,我们往往很少去思考“中国故事”到底是谁的故事?蓦然回首,甚至有时会发现比起大洋彼岸的美国,自己的“乡土”似乎更显陌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抢答”似乎是一个过于冒失的举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一些网友论及“西方”,往往可以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但是谈及中国时,许多人却只能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作为一个生长在中国的中国人,难道这不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事情吗?当然,在此我并不是要批评任何人。回应这一尴尬的现实,恐怕是许多人不得不肩负的重任。
在能够有自信坚定地,科学地回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大可放宽心。无论来自国内、美国还是任何一国的热心网友,我们暂且都可以首先作为一个“人”推心置腹地聊聊。
实际上,我这几天也与小红书上一位来自美国南部的“tiktok难民”聊了一下。他的小红书主页主要在分享美国南部乡村的日常生活,与几个关于美国南方的Q&A(比如问中国网友对他居住的某州的看法,以及对美国南部的看法等等,非常细碎)。
在沟通当中,他告诉我,他是从tiktok处了解到的小红书。因为tiktok禁令的关系,他觉得自己应该寻找一个替代品。但是经过这几天的使用,他觉得小红书最吸引他的地方,是它能够提供比tiktok更强的个人联结:在小红书上,他能有更多即时且鲜活的互动,能够与许多新朋友相互分享那些生活中更鲜活的人生。
读者朋友们,也许我们也有像美国人这样的孤独感,想要去探索和交际。而这样的好奇也绝对不会只对美国人产生。让我们探索神秘吧,对外国人、对过去的人、对身边的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