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文化遗产的“光与热”,让文化遗产“守得住、传下去、走出门”
近日,**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几经朝代更迭,文化之美却一直延续,广大党员干部要珍惜文化所留下来“光与热”。
守住文化遗产,让历史根脉永驻。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必不可少的宝贵财富、是整个民族的血脉所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情感依系、血脉基因。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正因如此,文化的根脉、文化的力量、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让一代代中华儿女厚植了底气、骨气和志气,也培铸出了鲜明的品格和独特的气韵。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灿烂中华文明,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生态价值,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软财富”,最能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特性。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使命担当来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文化遗产守得住。
传承文化遗产,让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一代代先辈们精心呵护、用心传承、全力拼搏所托举的精彩与辉煌。广大党员干部当走进养分丰沛的“文化富矿”,带着热爱、带着尊崇、带着敬畏去守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把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读懂文化遗产连接的“无边光景一时新”的现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研修培训、实地展演、直播交流等形式,为传承人提升技能艺能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通过短视频、宣传片、非遗进课堂等方式,在公众与文化遗产之间搭建传递知识与美的桥梁,培养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情感,确保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发扬文化遗产,让文化走出国门。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解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传承赓续密码”,主动走进博物馆、文物馆,去听听文物“说话”、去看看瑰宝“发光”,主动爱上传统艺术,让古老的戏剧国粹在心头绽放,主动走进“数字故宫”“掌上敦煌”“科技三星堆”等突破时空限制的线上展览,进一步感受“国潮热”让爱国血脉觉醒和偾张,真正让精神力量“生生不息”,从而续写“千年文化永积淀,璀璨光芒耀世界”的中国故事。广大党员干部当借“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光辉,同频“守正创新”的追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用心让文化遗产“传下去”“活起来”,真正让更多人一览中华文明“满眼生机转化钧”的锦绣画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