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以来的分化行情中,权益类基金的业绩差距显著,从今年以来收益率来看,首尾相差近7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市场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部分基金经理投资策略遭遇挑战,押注赛道模式失灵,导致业绩差距巨大。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4000多只主动权益基金产品中,截至8月7日,有800只基金取得了正回报。
近期,伴随美股等海外市场巨震,此前因火爆而限购的多只QDII基金陆续放宽大额申购上限,也有此前暂停申购的QDII恢复申购,但仍保持大额限购。多只QDII基金放宽限购全球市场大幅波动之下,此前动辄限购的QDII基金出现持续宽松的迹象。8月8日,华宝纳斯达克精选股票(QDII)发布调整大额申购(含定投)金额上限的公告,8月9日起将A类基金份额大额申购上限从2万元放宽至10万元。
基金转型是基金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方式。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8日,已有27只基金(仅统计主代码,下同)转型生效。从基金的转型方向来看,主要由其他指数基金转型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联接基金、封闭式基金转型为开放式基金、定期开放式基金转型为持有期基金等。
2024年以来,基金经理团队和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数据显示,目前共有628位非货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均超百亿元,相比去年底有所扩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扩容来源于百亿债券型基金经理的明显增长,甚至覆盖了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经理数量的减少。与此同时,在公募配置不断倾斜以及基金公司人才培养“老带新”路径下,不少“新人”基金经理正在逐渐成为“百亿圈”中的一员。
首份基金公司年中业绩快报出炉。日前,中信证券公告了旗下子公司华夏基金2024年未经审计的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华夏基金今年上半年营收为36.69亿元,净利润为10.62亿元,综合收益总额为10.69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华夏基金总资产为188.38亿元,总负债为60.17亿元,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华夏基金经营情况基本持平。
随着存款利率再度下调,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持续回暖。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8.52万亿元,较2023年12月末增长约1.72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2亿个,较年初增长6.65%,同比增长17.18%。
近期市场传言“监管不让发公募债基”,真相如何?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基金公司并没有接到监管停发债基的明文指令或者窗口指导,不过近期债基审批明显放缓。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司申报债基节奏并没有停下,但是监管会根据市场情况调节下发批文的节奏。
“我决定‘割肉’了。”在市场调整的第三年,个人投资者晓晓(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自己决定卖出手里持有三年且亏损的那些基金产品。第一财经从业内了解到,相较于过去“深套不赎、微涨才走”,像晓晓一样选择不计成本从主动权益类市场逃离的投资者已并非个例。就数据而言,2022年前成立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最新基金份额较2021年底减少了超过6800亿份。
细水长流上涨的债基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一边是投资者持续地买入,一边是拥挤度提升带来的风险。近期,有两则小作文在市场传播:一是监管不让发公募债基,并压缩通道业务;二是在头部公司新批债基要出承诺函久期不超过2年。真相如何?对于市场传言的表述,并不符合监管在产品审批上的惯例。多家公募基金明确表示,并没有接到监管停发债基的明文指令或者窗口指导。不过,近期债市审批明显放缓也是事实。
昔日电梯导轨龙头,如今惨淡收场。深交所8月7日公告,ST长康在6月3日至7月1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终止上市情形。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将于决定后15个交易日内摘牌。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连续40个交易日跌停,至7月2日开市停牌时股价仅为0.37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