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近期波动幅度明显加大,但从公募新发市场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债基依然是最具吸引力的产品之一。然而多只债基近期陆续发布限制大额申购、赎回的公告,甚至有不少债基选择“闭门谢客”,成为“橱窗基金”。
业内人士分析,不同产品采取限购操作的背后原因各异,需从资产因素、负债端因素、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限购有助于基金管理人控制产品规模,维护基金运作稳定性,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或预期发生变化时,保护现有投资者的利益,避免市场波动对基金业绩的负面影响。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09"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限购公告频发
[/caption] 进入2024年,大量资金涌入债市,不少债基产品却陆续挂起“限购牌”。8月6日,淳厚基金发布了淳厚瑞和债券暂停大额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的公告。公告显示,为保障基金的平稳运作,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基金管理人决定自8月6日起限制淳厚瑞和债券的申购及转换转入金额,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及转换转入该基金的A类或C类基金份额的金额不得超过100万元。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该基金A类份额的年内收益率达4.29%,在同类排名中位列前10%。
与淳厚瑞和债券采取同样操作的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不在少数。比如,7月31日,博时基金发布了博时富瑞纯债债券暂停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公告,将限购金额调整为500万元。7月30日,宏利基金发布了宏利纯利债券暂停接受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及大额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公告,将限购金额调整为100万元。
除了中长期纯债产品,不少中短债产品也陆续发布限制大额申购、赎回的公告,其中有不少产品的年内收益名列前茅。比如,截至8月5日,在开放式中短债年内收益率排名第一的中信保诚至泰中短债A已将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及大额定期定额投资业务金额限制调整为1000万元。
云通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在全市场329只短期纯债基金中,有177只基金处于开放申购状态,另有129只基金暂停大额申购,18只基金成为“橱窗基金”,暂停申购。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10"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基金公司放弃规模执念
[/caption] “我们现在对于规模已经没有太大的执念了。”一位来自沪上公募的基金经理表示,“脉冲式吸金有可能影响基金的投资策略执行和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影响基金的长期运营效率。与其一味冲规模,不如将规模控制在合理区间,用稳健的业绩慢慢积攒口碑和投资者对于公司品牌的好感度。”光大保德信基金表示,对当前的债市维持中性偏乐观态度。从经济基本面及市场供需关系来看,债券资产仍具有向好的基础。货币政策方面,有望延续稳中偏松的整体基调;机构行为方面,本轮存款利率调降或有助于强化债市的配置力量;另外,当前其他资产表现不尽如人意,低风险偏好或仍是市场主流。
中信保诚基金进一步分析,人民银行近期调降政策利率,引导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行,财政层面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以旧换新,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强。基本面情况对债市仍构成利好,叠加货币政策维持宽松,长端可能维持区间震荡局面。
此外,中信保诚基金还提到了可转债方面的投资机遇,当前可关注处于新兴产业变革前沿且估值合理的成长板块;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如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车、国企改革、供应链安全自主等;估值回落到低位而国内需求相对稳健的板块如医药等;受益经济复苏预期改善的部分顺周期板块如化工等。
盈米基金表示,当前市场波动下,“基飞蛋打”可能造成基民赎回加剧,进而继续影响债券价格,形成负反馈。长远来看,国内利率水平难以大幅提升,债市大跌的风险较小,但考虑到性价比相对较低,从长期配置角度,建议投资者维持中等仓位配置。对于普通非专业投资者而言,应尽量避免参与场内超长期品种炒作,选择通过基金分散配置,适当降低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