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募基金要做接盘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公募基金本身是一个长期投资的机构,不可能一下子把资金全部买进去,所以需要通过分批买入的方式,让基金金管理人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调仓换股;二是公募基金的持仓结构非常稳定,即使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也不会影响基金的收益;三是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资方面具有长期投资的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一:为什么公募基金要做接盘侠

突然涌进来太多的钱买基金,就连金牌基金经理张坤等人也有点慌……这个时候才进场买基金,确实很可能是在高点买入,成为了“接盘侠”。  

连买菜大妈也炒股的时候就该卖股了,当全民“买基”的时候,就不该一股子扎进去了。

其实有个在股市的现象是很容易在基金市场重现的。那就是当股市看似一片大火,任何人进去都能赚钱,所有人都一股脑进去炒股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股市“绿油油”的场景,很多人,特别是用经济杠杆炒股的人,很容易就赔了个底儿朝天。

而现在基金市场火爆,很多人也开始在不了解基金运作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购买基金,似乎基金市场的钱好像白捡一样好赚……这种时刻,我们就应该有警惕性,对投资的收益跟风险有足够的认知,不要吃了“接盘侠”的亏……

全民买基,抬高基金价格。

从全面买基的角度来看,大量的资金进入基金市场之后,势必会抬高很多基金的资金规模跟净值估算,这样一来,很多基金本来规模很小的,一下子就有了几十亿甚至过百亿的资金,甚至新发行两百亿的某基金,在5分钟就被抢购一空,有些金牌基金经理还采购了限购份额的措施来防范风险……


以前我们评价某基金,还可以从基金规模,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基金的持仓等信息来判断一支基金的好坏,但是现在以基金规模来判断已经不太准确了…… 

买入价格就在高点,要得到更高收益就需要基金不断上涨。

由于大量资金涌入,不少基金的价格也被抬高了。早期买入基金的人,收益确实有所增加,特别是昨日收益、持有收益的截图,更是 *** 新人不断加入,也购买基金……

但是遗憾的是,早期买了,或选择定投的人,早就把风险给分散了,在基金净值低的时候就买入了,所以在现在涨起来,是享受“胜利果实”。但是你在高点买入的时候,基本上想要得到同等收益,难,非常难,除非你也跟他们一样,买上三五个月……中间还得财神保佑,不能有大幅度的下跌……

买入价格高,一旦下跌,就很容易“血本无归”……

不过,更经常遇见的是我一个朋友的情况,买了的时候,基金价格就在高点……总想着等它涨,舍不得割肉……于是越低就越想要补仓,越补就越跌,最终一看,一看操作猛如虎,一路加仓,最终收益 -20.8%……

其实,买入价格越高,一旦基金的趋势是下降的时候,这种收益为负的时候,就更考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毕竟,大多数人,都只会追涨杀跌……成为被割的“韭菜”……


不会,基金是长线持有,和股票不一样,有耐心一定定有回报,

二:为什么公募基金要持仓

我能说点不该说的吗?对冲个毛线啊。

就为了说股灾是有人恶意做空,某些人将期指给 *** 了。是恶意做空吗?15年初有没有某些单位说话恶意做多?

现在的期指,一天就20手,只能对冲多少钱?随便找个基金,几十个20手都不够用,怎么对冲?已经是很明显了,现在的期指,根本就是一个瘫痪的状态,而一些曾经利用期指对冲的量化基金,现在的净值就是一条横线,根本就没有波动,说明都没有进场。

特别是最近几天的走势,中小创杀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杀基金杀私募,为了挤杠杆,将市场里大量的带杠杆资金都挤了出来。这几天,周边的大资金哀嚎一片,没期指没期权没对冲,啥都没有,平都来不及,眼睁睁的看着跌。

所以说,不用想了,这市场根本没有任何的对冲手段,某些人也不希望有这种手段。总之就是跌怕了,觉得只要对冲就是做空,现在好,都停了,也不知道还有什么理由!

三:公募基金加abs

在A股市场赚钱效应不再以及基金持有人赎回的背景下,部分基金公司猛然发现“韭菜竟是我自己”。

在基金赎回潮中,一些基金公司成为最后的站岗者。券商中国

公募自己成为“接盘侠”

当公募基金公司开始感受扮演“韭菜”的角色,可能更为苦涩。

华南地区一家超大型公募发布公告称,旗下一只成立不足一年的次新基金,可能面临清盘。该公告显示,根据基金合同的有关规定,该只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合同应当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该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22年10月27日,截至2023年8月24日,本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45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次新基金产品运作不满一年,即面临清盘,不仅是唯一的尴尬,对该公募而言,“韭菜竟是我自己”或是更难接受的问题,这意味着,该产品产生的管理费收益主要来自于基金公司自己,所面临的净值损失也由该基金公司承受。

券商中国

双重损失令基金倒贴惨重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公募须从基金持有人所出资金里获得管理费收入,没有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愿意成为一只基金的主要出资人。

券商中国

独角戏意味着,上述基金公司可能面临着“双重损失”,根据基金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产品运作的11个月中,仅有三个月的时间所赚取的管理费收入主要来自散户投资者,当时散户和其他资金占比高达76.45%。而之后的八个月时间内,该基金公司自己所出资金成为该产品的核心出资人,占比高达96.43%,也意味着该基金公司在该产品上所收取的管理费收入,实际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与此同时,由于该基金公司所出资金购买份额,大致在基金净值1元左右进入,截至目前该基金产品的累计亏损约9%,这意味着该基金公司在基金净值收益上也面临损失。考虑到基金公司在基金产品设计、基金发行以及基金管理上都有不小的运营成本,若该只产品清盘,则该基金公司在这只产品上不仅分文未赚,或将倒贴不小的成本。

清盘潮中涌现基金“光杆司令”

在A股市场持续阴跌背景下,基金持有人赎回离场导致基金缩水已成为基金清盘的核心因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今年以来的基金产品清盘数量已超150只,其中与股票市场走势密切相关的权益类基金产品成为清盘的主力军,其中老牌头部公募基金在清盘基金产品中占据的比例较大,有部分头部公募一年清盘基金数量达到9只,这也显示出当市场的弱势局面超乎想象之际,头部公募背后的股东背景、渠道优势和资金实力,也难以应付如此之多的基金产品缩水乃至最后达到清盘线的局面。

“以前基金产品是走量的策略,尽可能地发行更多的基金产品,现在市场越来越重视质量,清盘也是一种市场的选择和优胜劣汰。”深圳地区一位基金市场部人士告诉券商中国

清盘对公募基金而言或是一种减负的策略,但对许多年轻的基金经理而言,清盘也意味着将面临无基可管后的“二次择业”。券商中国

上述基金合同终止,使得该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出现无基可管的局面,且是首次担任基金经理即面临产品清盘的尴尬局面。根据该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上述港股主题基金经理在2022年7月正式成为一名公募基金经理,期间管理产品仅有一只,今年8月28日该产品正式终止,由于该基金公司未发布新产品任免基金经理的决定,上述管理0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也被迫处于待业状态,而上述基金经理在二季度报告中谈及该产品下半年股票策略,也变成一种操作上的奢望。

责编:战术恒

校对: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