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毛基”频繁出现,如何有效解决?
"毛基"频现是对私募业的一次巨大考验,让更多基金经理感受到了“绝对收益”的分量,一旦抛弃这四个字,或许就失去了投资者信任。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伴随市场的持续调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毛基”,不少知名私募旗下产品单位净值跌至0.6元以下。此前备受市场关注的“网红私募”业绩更是惨淡,比如云溪基金董事长阳勇、嘉越投资基金经理吴悦风等管理的产品单位净值跌破0.5元,5月天谷资产董事长陈同辉管理的产品单位净值跌至0.3元等。
潮水退去,缘何裸奔?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持续波动的市场对基金经理提出了更大的考验,部分私募风控缺位亦难辞其咎。
当基金净值跌入谷底,还能否搭出一条回到水平面的路?接下来如何收场?对此,很多私募无法给出答案,毕竟“五毛基”回本的基本要求是翻倍。
正如一位老牌私募创始人所言,“毛基”频现是对私募业的一次巨大考验,让更多基金经理感受到了“绝对收益”对于私募的分量,一旦抛弃这四个字,或许就失去了投资者信任这一立足的根基。
业绩翻车:知名私募频现“毛基”
“最近每周都会收到海量的私募净值邮件,单位净值低于1元的私募产品比比皆是。”某第三方数据平台有关人士感慨称,部分知名私募旗下产品的单位净值只有0.5元。
第三方平台人士所言并不夸张。某投资者告诉记者,其购买的泓澄投资旗下私募基金产品,近期单位净值跌至0.48元。泓澄投资为昔日百亿级私募,近两年来业绩较为惨淡,管理规模已降至5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
沪上某中型私募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亦是如此。该基金经理为投资老将,2021年加盟该私募时引发市场关注,但截至8月底,其管理的私募基金单位净值跌至0.6元以下。另外,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昔日明星公募基金经理、运舟资本创始人周应波管理的部分基金单位净值也跌至0.6元附近。
除了知名头部私募,诸多“网红私募”也纷纷“翻车”。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吴悦风管理的私募基金单位净值跌至0.47元,今年以来回撤达48.98%。随着净值的快速下跌,一向踊跃发表市场看法的吴悦风今年以来在社交平台上一声不发。
截至8月底,阳勇管理的雨山沪港深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净值跌至0.6元;截至5月17日,天谷资产旗下多只产品单位净值跌至0.5元以下,其中天谷磐石进取88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净值更是跌至0.3元,如今在第三方平台已经无法看到天谷资产的最新业绩情况。
缘何回撤:市场考验叠加风控缺位
在近期的年中投资者交流会上,周应波承认,过早投资了AI大模型和AI应用,由于相关商业模式迟迟未能落地,以AI为主的投资配置遭遇了很大挑战。与此同时,今年初其持仓集中于科技成长方向,为应对流动性问题主动大幅降低仓位,错失了2月的大幅反弹行情。
当然,将业绩的回撤全然归因于市场,显然是不客观的。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私募的风控缺位也是导致净值大幅回撤的重要原因。
“很多‘网红’是不会想止损的。”沪上某私募研究员坦言,一些凭借加杠杆或高集中度持仓获得关注和成功的私募大V,本就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其在震荡加剧的市场中回撤更大,更容易出现“毛基”。
除此之外,部分私募僵化的能力圈也是导致净值大幅回撤的“助推器”。
在微博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伴随市场的持续调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毛基”,不少知名私募旗下产品单位净值跌至0.6元以下。此前备受市场关注的“网红私募”业绩更是惨淡,比如云溪基金董事长阳勇、嘉越投资基金经理吴悦风等管理的产品单位净值跌破0.5元,5月天谷资产董事长陈同辉管理的产品单位净值跌至0.3元等。
潮水退去,缘何裸奔?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持续波动的市场对基金经理提出了更大的考验,部分私募风控缺位亦难辞其咎。
当基金净值跌入谷底,还能否搭出一条回到水平面的路?接下来如何收场?对此,很多私募无法给出答案,毕竟“五毛基”回本的基本要求是翻倍。
正如一位老牌私募创始人所言,“毛基”频现是对私募业的一次巨大考验,让更多基金经理感受到了“绝对收益”对于私募的分量,一旦抛弃这四个字,或许就失去了投资者信任这一立足的根基。
业绩翻车:知名私募频现“毛基”
“最近每周都会收到海量的私募净值邮件,单位净值低于1元的私募产品比比皆是。”某第三方数据平台有关人士感慨称,部分知名私募旗下产品的单位净值只有0.5元。
第三方平台人士所言并不夸张。某投资者告诉记者,其购买的泓澄投资旗下私募基金产品,近期单位净值跌至0.48元。泓澄投资为昔日百亿级私募,近两年来业绩较为惨淡,管理规模已降至5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
沪上某中型私募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亦是如此。该基金经理为投资老将,2021年加盟该私募时引发市场关注,但截至8月底,其管理的私募基金单位净值跌至0.6元以下。另外,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昔日明星公募基金经理、运舟资本创始人周应波管理的部分基金单位净值也跌至0.6元附近。
除了知名头部私募,诸多“网红私募”也纷纷“翻车”。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吴悦风管理的私募基金单位净值跌至0.47元,今年以来回撤达48.98%。随着净值的快速下跌,一向踊跃发表市场看法的吴悦风今年以来在社交平台上一声不发。
截至8月底,阳勇管理的雨山沪港深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净值跌至0.6元;截至5月17日,天谷资产旗下多只产品单位净值跌至0.5元以下,其中天谷磐石进取88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净值更是跌至0.3元,如今在第三方平台已经无法看到天谷资产的最新业绩情况。
缘何回撤:市场考验叠加风控缺位
在近期的年中投资者交流会上,周应波承认,过早投资了AI大模型和AI应用,由于相关商业模式迟迟未能落地,以AI为主的投资配置遭遇了很大挑战。与此同时,今年初其持仓集中于科技成长方向,为应对流动性问题主动大幅降低仓位,错失了2月的大幅反弹行情。
当然,将业绩的回撤全然归因于市场,显然是不客观的。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私募的风控缺位也是导致净值大幅回撤的重要原因。
“很多‘网红’是不会想止损的。”沪上某私募研究员坦言,一些凭借加杠杆或高集中度持仓获得关注和成功的私募大V,本就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其在震荡加剧的市场中回撤更大,更容易出现“毛基”。
除此之外,部分私募僵化的能力圈也是导致净值大幅回撤的“助推器”。
在微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