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书籍推荐(互联网金融书籍读后感)
互联网金融书籍推荐:《互联网金融学习指南(第2版)(上下册)(套装共2册)(2010年9月1日出版)(新华书店发行)(第2版)(2010年9月1日出版))。本书主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概念、特征、发展历程、监管体系、风险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全书共分为五章,之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发展历程、监管体系、风险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书籍推荐
现在很很火的两本书《互联网金融》《中国小微金融——贯穿中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规划与盈利模式设计》《互联网金融》目录
前 言 VIII
之一篇 互联网金融概述
之一章 · 互联网金融概况 3
1.1 互联网金融概述 3
1.1.1 互联网金融定义 3
1.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5
1.1.3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
1.1.4 互联网货币代表——比特币 10
1.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
1.2.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
1.2.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7
第二章 · 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 24
2.1 金融业的基本概述 24
2.1.1 金融的含义 24
2.1.2 金融业的定义 24
2.2 传统金融业的发展 25
2.2.1 商业银行的产生 25
2.2.2 商业银行的职能 25
2.3 现代金融业的兴起 26
2.3.1 金融机构变革 26
2.3.2 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31
2.3.3 现代金融业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32
2.4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变革 33
2.4.1 金融创新的含义 33
2.4.2 金融创新的动因 33
2.4.3 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 35
2.4.4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 37
2.5 我国金融体系现状与未来 40
2.5.1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40
2.5.2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结构 45
2.5.3 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49
2.5.4 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50
第三章 · 互联网发展引发的金融变革 52
3.1 互联网发展状况 52
3.1.1 互联网定义 52
3.1.2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52
3.2 互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 54
3.2.1 互联网引发的生活变革 55
3.2.2 互联网引发的商业变革 58
3.3 互联网引发的金融业变革 60
第二篇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
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
4.1 第三方支付概况 65
4.1.1 第三方支付定义 65
4.1.2 第三方支付业务流程 65
4.1.3 第三方支付的价值 67
4.1.4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68
4.1.5 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 70
4.2 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 72
4.2.1 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
4.2.2 有交易平台的担保支付模式 79
4.2.3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85
4.3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86
4.3.1 促进金融行业服务变革 87
4.3.2 蚕食银行中间业务 88
4.3.3 开创新的融资方式 89
4.4 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 92
4.4.1 操作风险 92
4.4.2 法律风险 93
4.5 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95
4.5.1 开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评级工作 95
4.5.2 推进立法,加强监管 96
4.5.3 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反洗钱监控范围 96
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96
4.5.5 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管理 97
4.6 发展趋势 98
4.6.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98
4.6.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98
4.6.3 支付方式不断创新 99
4.6.4 业务模式多元化 99
第五章 · P2P 网贷 100
5.1 P2P 网贷概况 100
5.1.1 P2P 网贷定义 100
5.1.2 P2P 网贷交易流程 100
5.1.3 P2P 网贷国外发展概况 101
5.1.4 P2P 网贷国内发展概况 104
5.2 P2P 网贷模式分析 110
5.2.1 纯平台模式和债权 *** 模式 110
5.2.2 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113
5.2.3 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 119
5.3 P2P 网贷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25
5.3.1 规范民间借贷、抑制高利贷 125
5.3.2 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126
5.3.3 加速“影子银行”市场化 127
5.3.4 推动征信系统建设 128
5.3.5 创新金融业风控手段 129
5.3.6 促进金融监理念改革和监管方式创新 129
5.4 P2P 网贷风险分析 130
5.4.1 操作风险 130
5.4.2 流动性风险 131
5.4.3 法律风险 133
5.4.4 信用风险 134
5.5 P2P 网贷风险防范建议 135
5.5.1 设立准入门槛,加强 *** 监管 136
5.5.2 第三方资金托管,清结算分离 136
5.5.3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137
5.5.4 明确法律性质,确定监管主体 137
5.6 P2P 网贷发展趋势 138
第六章 · 大数据金融 141
6.1 大数据金融概况 141
6.1.1 大数据金融定义 141
6.1.2 大数据定义 141
6.1.3 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 146
6.1.4 大数据金融的优势 148
6.2 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分析 150
6.2.1 平台模式 150
6.2.2 供应链金融模式 156
6.3 大数据金融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62
6.3.1 数据成为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63
6.3.2 冲击金融业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164
6.3.3 创新产品和模式,辅助金融决策 166
6.3.4 大数据金融同传统金融业态结合 167
6.4 大数据金融风险分析 167
6.4.1 技术风险 167
6.4.2 操作性风险 168
6.4.3 法律风险 171
6.5 大数据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172
6.5.1 加快立法进程,加强行业自律 172
6.5.2 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应用之间的平衡 173
6.5.3 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分工专业化 173
6.5.4 强化数据挖掘 174
6.6 大数据金融发展趋势 174
6.6.1 电商金融化,实现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
6.6.2 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数据平台,强化用户体验 176
6.6.3 大数据金融实现大数据产业链分工 177
第七章 · 众筹 179
7.1 众筹简介 179
7.1.1 众筹定义 179
7.1.2 众筹分类 179
7.1.3 众筹活动参与者 180
7.1.4 众筹活动运作流程 180
7.1.5 众筹模式的优势 183
7.2 众筹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185
7.2.1 奖励制众筹 186
7.2.2 募捐制众筹 189
7.2.3 股权制众筹 193
7.2.4 借贷制众筹 204
7.3 众筹平台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06
7.4 众筹平台风险分析 209
7.4.1 法律风险 209
7.4.2 信用风险 212
7.5 众筹模式风险防范建议 214
7.5.1 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 215
7.5.2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体制 216
7.5.3 实际操作中的风险规避 *** 217
7.6 众筹平台发展趋势 219
7.6.1 众筹模式发展趋势预测 219
7.6.2 中国众筹的未来 222
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机构 224
8.1 信息化金融机构概况 224
8.1.1 信息化金融机构定义 224
8.1.2 金融机构信息化历程 224
8.1.3 信息化金融机构的特点 225
8.2 信息化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 227
8.2.1 传统业务的电子化模式 227
8.2.2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229
8.2.3 金融电商模式 233
8.3 信息化金融机构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38
8.3.1 信息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到战略层面 238
8.3.2 金融服务竞争战场转移 240
8.3.3 中小金融机构“逆袭”的机会 242
8.3.4 混业经营趋势明显 243
8.4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分析 244
8.4.1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特点 244
8.4.2 系统性风险 245
8.4.3 法律风险 245
8.4.4 操作风险 246
8.5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建议 248
8.6 信息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249
8.6.1 服务机构虚拟化 249
8.6.2 服务对象平民化 250
8.6.3 金融机构平台化 252
8.6.4 金融服务个性化 253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255
9.1 互联网金融门户概况 255
9.1.1 互联网金融门户定义 255
9.1.2 互联网金融门户类别 255
9.1.3 互联网金融门户特点 256
9.1.4 互联网金融门户历史沿革 258
9.2 互联网金融门户运营模式分析 260
9.2.1 概述 260
9.2.2 P2P 网贷类门户 261
9.2.3 信贷类门户 265
9.2.4 保险类门户 268
9.2.5 理财类门户 271
9.2.6 综合类门户 273
9.3 互联网金融门户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77
9.3.1 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277
9.3.2 改变用户选择金融产品的方式 278
9.3.3 形成对上游金融机构的反纵向控制 278
9.4 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分析及风控措施 279
9.4.1 互联网金融门户面临的风险 279
9.4.2 互联网金融门户的风控措施 282
9.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趋势 283
第三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思考
第十章 ·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289
10.1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289
10.1.1 系统性风险 290
10.1.2 流动性风险 293
10.1.3 信用风险 296
10.1.4 技术性风险 296
10.1.5 操作性风险 299
10.1.6 市场风险 302
10.1.7 国别风险 303
10.1.8 法律风险 305
10.1.9 声誉风险 306
10.2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常用 *** 306
10.2.1 系统性风险控制 *** 308
10.2.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类别及分析 313
10.2.3 其他风险管理常用技术 *** 317
第十一章 · 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22
11.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322
11.1.1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及发展演进 322
11.1.2 金融监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内容 327
11.1.3 金融监管体制及监管主要 *** 332
11.2 世界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35
11.2.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6
11.2.2 欧洲互联网金融监管 338
11.2.3 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9
11.2.4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40
11.3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探索 343
11.3.1 系统性风险监管 343
11.3.2 流动性风险监管 344
11.3.3 信用风险监管 347
11.3.4 技术性风险监管 349
11.3.5 操作性风险监管 351
11.3.6 声誉风险监管 351
11.3.7 国别风险监管 352
第十二章 ·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354
12.1 法律环境现状 354
12.1.1 六大模式发展进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
12.1.2 现有法律位阶较低,效力覆盖范围有限 355
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滞后,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356
12.2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建议 356
12.2.1 尽快确定监管主体,加强流程监控 357
12.2.2 探索实施行业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 357
12.2.3 逐步填补法律空白,改革落后规则 358
12.3 行业公共体系环境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
12.3.1 征信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
12.3.2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情况及相关建议 363
12.4 产业政策环境与建议 365
12.4.1 产业政策环境 365
12.4.2 产业政策建议 365
附录一 《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371
附录二 已获牌照第三方支付企业清单 377
附录三 部分 P2P *** 借贷企业清单 386
附录四 部分众筹平台清单 390
附录五 部分互联网金融门户类企业清单 392
附录六 部分 *** 领导及企事业人士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摘录 393
参考文献 397
《中国小微金融——贯穿中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规划与盈利模式设计》
之一章 小微金融的理论基础
之一节 小微金融的定义
第二节 小微金融的理论溯源
第三节 金融资本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经典的金融资本理论
第五节 金融资本与实际经济
第六节 小微金融:金融资本的产业回归
第二章 中国民间金融的演变
之一节 以钱庄、票号、当铺为雏形的早起民间金融
一、钱庄的发源及其特殊地位
二、票号的昌盛与衰落
第二节 民间金融在现代的发展和演变
一、农村信用社
二、农村合作基金
三、合会
四、民间借贷
五、私人钱庄
第三节 民间金融的阳光化
一、高利贷的监管与处罚
二、小额信贷的阳光化
三、私募的阳光化
本章附录
第三章 金融机构中的小微金融的供应商:中小银行
之一节 我国小微金融的供应结构及改善
一、小微金融的融资需求
二、小微金融的融资方式与财务成本
三、小微金融现实的融资结构设计
第二节 中小银行是小微金融的主要提供商
一、银行业的小微金融
二、中小银行在小微金融中更显特色
三、政策性银行是小微金融的重要支持者
第四章 小贷公司在中国:小微金融的非金融服务商
之一节 金融机构在小微金融中国的服务地位
第二节 *** 公司在全球的经验
一、从扶贫到商业化: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二、孟加拉乡村银行
三、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
四、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
五、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村庄银行模式
六、小微贷款公司在中国崭露头角
第三节 商业性小贷公司之惑:外在扶持和内在治理的缺失
一、小贷公司的快速发展与其行业瓶颈
二、资金缺口制约 *** 公司的业务扩张
三、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
四、小贷公司自发的业务创新与治理完善
第四节 商业性小贷公司的业务创新
一、金融细分下的小贷公司
二、小贷公司的治理缺陷与资金缺口
三、小贷公司的经营模式与财务规划
第五节 商业性小贷公司的治理重整:波士顿矩阵的选择
一、小贷公司的发展现状与股东特征
二、波士顿矩阵的基本理念及产业细分
三、波士顿矩阵与小贷公司的股东重整
第五章 中国小微金融产业链的构建
之一节 小微金融产业链的价值所在
一、中小企业在产业链发展中的政策基础
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的产业瓶颈
三、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价值链分析
第二节 *** 公司在金融市场中的细分
第三节 担保行业的规范及行业再造
一、金融危机加速了担保行业的增长
二、经济波动要求担保机构进行业务内风险控制
三、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其行业整顿
四、担保行业治理整顿的综合建议
第四节 典当行业的模式创新
第五节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又一次产业革命
一、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创新模式
二、产业链的互联网模式创新
三、人人贷与第三方支付对传统金融模式的颠覆
第六节 影子银行及金融的系统性风险防范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及其矛盾的表现形式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原则
四、表外业务风险监管的具体措施
第七节 小微金融需要政策和外围体系的支持
一、提升财政资金对债务性资本的引导作用
二、优化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三、对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全方位支持
四、人才扶持与行业培训并举
五、逐渐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
本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信息来源国培机构
互联网技术这个范围太大了,各种语言、前端、后台、web安全,各种分类,你更好先精通一门语言,之后就容易触类旁通了。。。。。。
二:互联网金融书籍读后感3000字左右
金融领域一直是引领行业甚至国家经济的风向标,尤其是在象征着金融中心的华尔街,那里的从业者往往是情商和智商双重天才,堪称是高度优秀的顶级人才,他们获得的薪酬也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金融领域也被许多人视为理想的天堂。然而,高薪水意味着高要求,想要进入金融领域,没有商学院学位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趁早规划职业生涯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6本关于华尔街从业者阅读的金融佳作,涵盖了广泛的投资技巧,以及在这个金融圣地上上演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证券分析》- 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一直被广大投资者奉为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更是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自1934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八十年的畅销历史。市场的不断验证证明,《证券分析》是不朽的价值投资经典。
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级版,而这个版本则是
《大空头》- 迈克尔_刘易斯

20年前,迈克尔•刘易斯的杰作《大空头》被广泛认为是对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的生动描绘,成为美国商业文化的“教科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个十年后,尽管华尔街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刘易斯依然以独特的视角再次揭示了华尔街上市场传奇和道德困境。
一场金融危机给曾经声名显赫的华尔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在混乱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人早已发现市场的漏洞,趁着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本书呈现的是一群智慧非凡、性格古怪的“终结者”,他们曾经只是默默无闻的华尔街从业者,但由于对次贷市场繁荣和金融工具泛滥的质疑和不信任,最终看穿了美联储和财政部都未能察觉的市场狂热,将赌注压在即将崩溃的美国金融机构上。结果,他们成功地击败了华尔街的巨头。
在这场小人物财富传奇的背后,还有许多引人深思的事物。投行如何通过复杂化的风险手段掩盖产品的真实风险?评级制度存在哪些盲点?金融行业如何运用术语来欺骗客户?本书生动展现了人性的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危机过后,我们又该如何行动?相信这本书将为您带来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聪明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
这本经典之作位居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巅峰,在1949年首次问世以来,已然成为股市上的不朽之《圣经》。
本修订版在充分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年第4版的基础上,由贾森•兹威格根据近40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巨大变革,进一步审视和佐证了价值投资理论。其中丰富的注释和每章末的点评极具价值,而股神巴菲特亲自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更是这一版本的璀璨之处。
本书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强调聪明的投资者应如何评估预期收益。详细介绍了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深入探讨了投资者在应对市场波动时的 *** 。
内容还包括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 *** 、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
本书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旨在为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指导。并非致力于教授“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课程,而更注重投资的原则和投资者的态度,以引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常见的错误中。
《非理性繁荣》- 希勒
这本书以艾伦·格林斯潘在1996年发表的备受争议的关于股票市场的谬论命名,于2000年三月问世,为当时处于濒临崩溃的 *** 泡沫经济泼了一盆冷水。
在书中,通过大量证据,
希勒教授深入探讨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强调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固有的不稳定性。他还分析了艾伦·格林斯潘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讲对人们的影响。
他认为,摆脱这一困境的途径在于改进社会制度,例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各种保险以保障收入和住房,并实现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罗伯特·J·希勒是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于197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担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纽约联邦储备委员会学术咨询委员会成员等职务。希勒教授在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房地产、统计学 *** 以及有关市场的公众舆论和道德判断等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2013年,他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门口的野蛮人》- 布赖恩·伯勒
布赖恩·伯勒的《门口的野蛮人》一书荣登20本更具影响力商业书籍之一。这部作品通过真实而详实的叙述,深入剖析了RJR纳贝斯克公司的并购事件,还原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全面呈现了企业管理者如何获取和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术语“门口的野蛮人”在华尔街被用来形容那些怀有不善意图的收购者。
《战胜华尔街》- 林奇
《战胜华尔街》是彼得·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创作的一部实用指南,深入解析了他个人在股票投资领域的实际操作策略。书中详细揭示了林奇自己是如何将投资 *** 付诸实践,包括具体的股票选择、投资组合管理等方面,以连续13年战胜市场。
通过分享他一生中的选股经验,林奇亲自指导读者如何正确选择股票、避免陷阱,并找到那些涨幅更大且相对安全的优质股票。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是关于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投资历程的自传。这一过程从初始的0.18亿美元到中期的1亿美元,再到晚期的10亿美元到140亿美元,详细阐述了林奇成功战胜市场的三大关键因素:他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研究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市场的灵活应对。
书中还包含了21个经典的选股案例,涵盖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不同领域。这不仅仅是林奇选股操作的实例,更是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最后,书中总结出25条投资黄金法则,是林奇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每一位投资者都应该将这些建议深深铭记,以在股市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战胜华尔街》不仅是一部记录最成功基金经理选股回忆录,更是一本珍贵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
三:互联网金融书籍内容
金融专业的同学,如果要选择互联网金融的书籍的话,我推荐你多看看关于这个行业发展趋势和逻辑的书,我最近正好在摘星众筹上面众筹了一本关于这样的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