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园 股票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之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奶粉企业。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已在全球建立了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五大生产基地,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更大的乳制品出口企业。2017年,伊利实现营业收入721.1亿元,同比增长7.5%;净利润53.8亿。2017年,蒙牛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21.1亿元,同比增长7.5,净利润53.8亿元。

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

9月1日上午9点,达利食品正式从港股退市,撤回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达利食品股票在联交所买卖的最后时间为8月24日下午4时10分,当日收市每股报3.73港元,上涨0.81%,总市值510.79亿港元。相比2015年IPO上市价5.25港元,公司股价下跌了1.52港元,市值相比2018年的高点,直接腰斩。

今年6月,达利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及要约人融世国际联合公布,要约人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出建议,透过计划安排方式将公司私有化,建议涉及注销计划股份。待计划生效后,达利食品将按照相关规定向联交所申请撤销股份的上市地位。

私有化即是暂时退出相关上市地资本市场。

融世国际认为,退市主要是由于达利食品的股价低迷,成交量有限,不符合达利食品在业内的地位,无法向市场传达其真实价值,在私有化后,达利食品在推进必要业务转型时将会更加灵活,而不用担心对其股价造成影响。

资料显示,达利食品旗下拥有众多知名休闲零食品牌,包括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豆本豆、美倍辰、乐虎、和其正等,公司于1989年在福建泉州创立,主营业务为食品饮料的生产和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股价的低迷背后,业绩也并不亮眼。2022年,达利食品营业收入同比下跌10.48%至199.57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19.73%至29.90亿元,达利食品已连续两年净利润下跌。

但横向对比来看,同行业的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在2022年营收分别为94.4亿元、72.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1.29亿元。同期,达利食品的营收和净利润远超上述企业,但在股价上却落后较多。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休闲零食企业,达利食品的产品创新性、差异性不足,而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等品牌也趋于老化,行业竞争激烈,对达利食品冲击较大,缺乏竞争力。

据统计,今年以来,包括达利食品在内,已有18家港股公司决定私有化退市,涉及食品、地产基建、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港股以私有化退市的公司持续增长,根据港交所数据,2019年有10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完成私有化,2020年已增长到了22家。

在分析人士看来,股价长期低迷、股票流通量及交投量低、企业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是相关公司主动挥别港股市场的主要原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