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股价上涨0.6%,收于每股52.15美元。三星电子周二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53.33万亿韩元(约合458.8亿美元),比去去年同期的53.32万亿韩元增长20.4%),与上年同期的53.32万亿韩元基本持平。运营利润为2.63万亿韩元(约合55.7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期的2.63万亿韩元更是增长了恐怖的139.9%),上年同期为净利润256.55亿韩元。营业利润率为10.4%,上年同期为9.2%。

小米被拉黑,华为下滑猛,苹果创新高,手机市场迎变局



2020年年底,小米11的新机发布会前,雷军给小米2021年的定位是“轻装上阵”,大有在新的一年一展拳脚的气势。



小米当然是踌躇满志,华为空缺出来的手机市场份额巨大,作为国产智能手机的中流砥柱,小米肯定想吃下其中一大部分。


2020年三季度手机出货量唯一正增长,年前增发百亿资金,年终发布新机,市值一度冲高逼近9000亿港元,小米正在为新的一年蓄势待发。


但一张“黑名单”似乎挫了小米的锐气,1月14日小米被列入美国 *** 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的中国企业“黑名单”,股价随即出现大跌。


小米此次起诉美国国防部和财政部,是希望该禁令撤销。因为如果该禁令实施,美国投资者将无法对小米和相关企业进行投资或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 并需在今年11月11日前出售所持“黑名单”公司的股份。


尽管该项禁令和此前对华为的“实体名单”禁令中禁止购买关键元器件有所区别,但目前小米的股东中有不少的美国机构。小米前十大普通股持有人中,就有贝莱德(BlackRock Inc.)、先锋投资集团(Vanguard Group Inc.)、道富银行(State Street Corp.)三家美国知名投资机构。


若这些机构在不久后按照禁令要求退出小米的股东行列,显然会对小米的产品经营和投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显然也是美国禁令的主要目的——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


2020年,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了很多项目,其中在半导体领域尤甚,包括射频芯片、显示芯片等。仅今年1月份,小米就投资了芯片设计企业天易合芯、AI芯片研发商晶视智能。



同时,作为小米关键芯片的供应商——高通,其也是小米的股东,早在2011年小米刚成立不久就对其进行了投资。


也正是有这层关系,小米和高通的合作一直以来都甚为密切,几乎高通的每一代最新芯片,小米都能拿到首发,小米11搭载的骁龙888芯片就是如此。


目前禁令虽然仅限制美国企业对小米进行投资,但显然在未来仍然面临原材料、元器件采购禁令的风险。


目前,由于自身芯片研发还未有显著成果,小米比华为在关键元器件领域更依赖美国企业。2020年初发布的小米10的成本中,美国元器件占到50%以上,其中包括了SoC芯片、5G基带芯片等核心部件。




尽管短期内小米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其仍然有面临元器件断供的风险。



元器件断供的影响有多大,从华为近来的出货量大幅下滑就可见一斑。


2020年第三季度,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下滑22%,但仍然排在第二位。但到了第四季度,芯片断供的影响越发显现。


市场调研机构C *** ys的数据显示, 2020年Q4,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同比下滑42% ,排在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之后,位列第六,已经被列入到“Others”的分类中,这是华为过去六年首次跌出前五。



而在此前华为正式出售荣耀后, 近期又传出要将P系列和Mate系列在内的所有终端业务,出售给上海 *** 牵头的财团 。尽管随后华为否认不会出售手机业务,但如同此前荣耀的否认一样,芯片短缺难以短时间解决的情况下,华为手机业务或也命运堪忧。


而在该消息传出的同时,华为内部的新一轮任命也引发猜想。


1月27日,华为内部发文进行人事调整,余承东被增任命Cloud&AI BG总裁(兼)、Cloud&AI BG行政管理团队主任、Cloud BU总裁(兼)、Cloud BU行政管理团队主任。


Cloud&AI BG也就是华为云计算业务部门,在2020年初由二级部门升级为一级部门,与华为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并行。


此次将掌管消费者BG的余承东新增为Cloud&AI BG总裁,华为显然是要发力已经成长起来的云计算业务,但同时似乎也证明了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消费者终端业务的凄凉。


云计算之外还有 汽车 业务,过去一年,华为发布自研激光雷达、与车企成立合资品牌、申请 汽车 技术专利,大举进入 汽车 行业。2月1日,华为还与武汉经济开发区 *** 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创新中心。


种种行动,似乎都在说明华为全面出售终端业务是早晚的事。


但从2020年的投资来看,华为似乎又不愿轻易放弃经营多年的消费者业务。 2020年,华为旗下哈勃投资了EDA软件、光学芯片、存储芯片等诸多企业。



去年11月, *** 也报道,华为正在计划在上海建立自己的芯片工厂,以应对台积电迫于美国禁令无法给其生产芯片的问题。据悉,其计划先从45纳米的低端芯片开始制造,再向28纳米、20纳米不断迭代。


从此方面来看,尽管终端业务出现大幅下滑,但华为其他业务的推进更像是希望在短期内先维持企业发展,背后慢慢积累技术,在未来寻求破冰。



在华为下滑严重,小米面临拉黑风险的时候,苹果却因为新机的销量回升登顶榜首。


C *** ys的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苹果iPhone出货量创下 历史 新高,达到8180万部,同比增长4%,排在三星、小米、OPPO、vivo之前位列之一。



新机iPhone 12的火爆是让其登顶的主要原因。2020年第三季度,苹果还因新机延迟发布导致其出货量排在第四位。但10月份5G版 iPhone 12发布后,换机需求依然旺盛。


手机销量的增长,也让苹果的单季度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114.4亿美元。其中iPhone产品营收达655.97亿美元,在苹果整体收入中占比达58.86%。



而中国市场又是苹果销量提升的主力。 IDC的数据显示,本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地区售出了1800万台 iPhone 12,营收达2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比近五分之一,创下新高。



显然,华为空缺出来的份额被苹果拿走了不少,但苹果想继续坐收渔翁之利也似乎并不容易。


从2020年全年的出货量来看,三星还是以20%的市场份额占据了霸主地位,苹果排在第二。



基于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火爆,远离多年的三星也想重新回来。1月15日,三星发布了S21系列新机,4999的起售价相比此前已经大大下降,各种优惠券也都不断加持。显然,三星想重新利用中国市场保住其全球霸主地位。


不仅是三星有行动,OPPO也在最近调整战略,应对开始变化的市场。日前,OPPO位于上海华狮广场的超级旗舰店正式关闭,开始发力线上。


而离开华为的荣耀也重新与联发科开始合作,发布了新机V40。不过,稍显落后的配置似乎没有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


2021年,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相比2020年显然会出现更多变动。苹果利用产品性能和品牌影响力肯定想拿下全年的榜首;三星在极力重回中国市场,以求稳固全球霸主地位;华为暂时无解,拆分后的荣耀单打独斗压力山大;小米短期内影响不会太大,但也需要考虑长期元器件断供的风险。


新的变化已然来临,但归根究底,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不受人左右。苹果当然不是坐收渔翁之利,其利用自研芯片和强大生态享誉业内,国内企业想真正具备竞争力,唯有在核心技术领域下苦功。


市场在变,掌握核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怎么看待朴槿惠和“三星太子”迎命运审判,李在榕或重新被捕呢?

朴槿惠与李在镕这次似乎是被绑在了一起,由于韩国更高法院决定驳回朴槿惠亲信干政门案件的二审结果,该案件将由首尔高等法院进行重审,而首尔高等法院对朴槿惠案件的重审不仅会延长朴槿惠案件的审判时间,它也很可能会让朴槿惠的量刑加重,所以韩国更高法院做出的最新决定对于朴槿惠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
(李在镕和朴槿惠)

此前朴槿惠因亲信干政门案件被首尔高等法院二审判处25年监禁另外再加200亿韩元的罚款,从2017年被逮捕入狱到现在,韩国法院对朴槿惠的审判时间已经超过2年,或许朴槿惠本人也期待自己的案子能够尽快结束,只要亲信干政门案件终审结果出来,那朴槿惠的最终量刑基本也就清楚了。然而朴槿惠这么长时间等来的不是韩国更高法院的终审而是它将案件驳回首尔高等法院进行再审,这样的情况对于朴槿惠而言也是一种很大的折磨。

韩国更高法院之所以要将朴槿惠的案件发回重审,这是因为法院认为朴槿惠亲信干政门案件一审和二审的审理程序存在问题,根据韩国《公职选举法》的规定,公职人员的受贿罪应该与其它犯罪嫌疑区分开来进行审判,因此韩国更高法院决定驳回首尔高等法院的二审判决结果并让其对案件进行重审。上个月韩国总统文在寅还任命了一位新的韩国检察院院长,而那位新任检察总长正是在朴槿惠亲信干政门案件当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尹锡悦,这次朴槿惠案件发回重审,相关罪名分开审理之后朴槿惠获得的量刑很可能会明显加重。


可是三星实际掌门人李在镕就不一样了。已经当庭获释的李在镕,将面临再一次入狱的尴尬处境。李在镕作为韩国支柱企业三星的掌门人,再次入狱,将对三星集团乃至韩国经济都有重大影响。三星集团和韩国 *** 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三星就是韩国重要的标签之一。韩国更高法院拿李在镕说事,是典型的作死节奏。



如今韩国经济正面临关键时刻,日韩贸易纠纷让韩国饱受打击。更高法院宣判结果公布以后,三星电子股价大跌,这估计才只是不幸的开始!无论韩国更高法院的宣判结果背后是否有政治势力操纵,结果都将不利于如今的韩国政治和经济局势。难以想象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韩国更高法院会再对自己的支柱企业三星集团下如此重手!这难道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明空奕奕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浏览支持。同时大家也可以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