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元信息4月15日获融资,金额5000万元。本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天使轮投资方光速中国跟投。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服务,包括品牌曝光、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等业务。目前,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布局200多个城市,覆盖超过100万家企业客户。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20%。未来,随着新零售模式的不断发展,预计公司的业绩将保持稳定增长。

优质答案1:

不了解的人大概不知道:早在2012年,Gartner就提出了“Citizen Developer”的概念:


即公民开发者/全民开发。

这个词大意是:借助于一些组件化、可视化平台,一些不具备编程技能、不懂代码和开发的“小白”,也能自主组织或参与开发,从而把代码开发由一项程序员专属技能扩展到更广泛的人群,甚至是全人类。

当会计、销售、运营等业务岗需要特定的系统时,自己动手就能编写,而无需求助IT部门的任何人……这意味着困扰大家最多的:业务需求和开发技能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了。

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种概念会吸引公司。


市场发展

虽然是新兴概念,但并非空穴来风,从低代码到无代码由来已久,如果你仔细追溯,甚至可以发现在1980s,就有美国公司和实验室开始研究程序可视化编程这个领域——从4GL(第四代编程语言)到VPL(可视化编程语言)。

自2000年以来,这块市场就充斥着大大小小的玩家40 以上,比如国外的Appian、Salesforce、K2和Ultimus。2015年以后,迅速升温,Microsoft、Oracle和Google纷纷下场,推出PowerApps、App Maker等,观国内,除简道云之外,搭搭云、氚云、iVX、明道云、APICloud等推出,低代码/零代码领域开始兴起。

在2017的魔力象限报告中,Gartner创建了新门类——hpaPaaS(简称aPaas,企业高生产率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并预测“到2020年,超过50%的企业应用将通过hpaPaaS平台搭建”

也基本是从2018年开始,海外市场在低代码赛道的投融资活跃起来:

OutSystems获KKR和高盛3.6亿美金融资,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
几乎同时,荷兰公司Mendix以7亿美元被西门子收购。

资本跟着机会走,市场跟着资本走。这样的大手笔、大变局迅速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关注。

2019年,Gartner重新界定并看好新概念“LCAP”(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著名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也表示看好:

“企业开发团队正在采用低代码/零代码开发平台,市场的增长前景似乎一片乐观。2020年低代码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5亿美元,超过75%的应用程序将在低代码/零代码平台中开发。公民开发者的比例将从2017年的40%提升到2020年的70%。”

——Forrester Research

到2024年,四分之三的大型企业将至少使用四个低代码开发工具进行IT应用程序开发和公民开发计划。到2024年,低代码应用程序开发将占应用程序开发活动的65%以上。

——Gartner

资本的不断洗牌 正向的前瞻预测,推动了低代码/零代码的研发公司与日俱增,也带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以低代码/零代码技术重构数字化业务。


供需矛盾

Gartner曾预言,到了2021年,市场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将五倍于IT公司的产能。但研究表明,专业的IT人员只能够满足企业6%的IT需求。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即将加剧的供需矛盾:企业的IT需求成倍增加 VS 开发新的程序需要复杂的技术、高昂的成本。

因此在过去,信息化是大型企业才会考虑的事情,因为软件的采购周期很长,通常整个公司集中采购和部署,成本居高不下。但传统的ERP、CRM覆盖面非常有限,大部分大公司的部门级应用都是无法被满足的。

中小型企业转型面临的阵痛就不断暴露出来了:

1、市场环境在高速变化发展,内部系统也需要快速迭代响应,但传统开发效率哪里满足得了?

2、日益上涨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一般企业根本负担不起。

3、购买成型的软件,使用后水土不服,压根创造不出价值。

大型企业也很少能碰上省油的灯:

因为对他们来说,在软件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之一痛点不是贵,而是需求沟通不到位。无论是交由自己的IT人员或是外包ISV来定制开发,对业务痛点都没有切身的体会和经验,再加上很多时候需求在实施之前都无法100%确定,最后软件做成四不像,用着难受的比比皆是。(而且要命的是,没付钱的时候提需求什么都能满足,付完钱再提需求,外包开发啥也不认。)

再者,大企业由于内部系统多,开发系统还需要不断考量内部间系统的关联、兼容以及系统数据切换效率等问题。

牵一发动全身,并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零代码开发平台不一样:

企业可以通过零代码平台渐进地开始实施。如果整个系统过于复杂,可以先从一个具体的环节开始,局部数字化(比如先把订单管起来)。
零代码工具可以让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充分缩短。在极端情况下,使用者甚至可以自己就是搭建开发者自己。他们可能在一两个小时的搭建后就能够确认这个方案是不是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代码或低代码开发平台在企业间逐步盛行了起来。


技术发展

在这一块,CSDN上有篇文章分析的很好:

总结一下:

1、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移动办公可以实现了,加上云的成本比本地部署低太多了。

2、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普及。落后就要挨打,越来越多企业寻求信息化,也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

3、对在线办公的认可度和灵活性变高。的确是SaaS开了个好头,教育了市场,企业渐渐适应了在线办公,同时也产生了更复杂更多的需求。

可以说就是这三点,推动了零代码开发平台的兴起。


为啥今年又火

我之一次知道低代码这个概念从36氪发布的文章(低代码:下一次IT技术革命?),但因为国内还处于新兴,一度存疑。后来真正被吸引到的,是看到了这句话:

如果用 aPaaS 平台直接管理业务数据对象,这个数据整合工作都可以免除。用户可以直接在各个职能相关的数据对象中建立关联,建立汇总查询,批量抽取数据到BI平台,建立不同数据之间的自动化。

这话的意思,用图画出来就是:

来源:finereport官网

不知道你们能不能get到,反正当时老板没get到……

但一场疫情,天涯相隔,让老板直接付费。


当时针对疫期需要,搭建了疫情办公管理系统、任务管理系统等等

时势造英雄,没错的。

优质答案2: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低代码能火起来,并不是空穴来风。(正常阅读时间3分,文末有免费低代码软件获取方式)

不是偶然,是必然

“低代码”的出现,并不是为了阻断程序员的谋生之路,而是为了减轻程序员与业务人员的工作量。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近年来,几乎所有的企业对业务应用的需求呈指数式的增长。如果所有的业务应用都用代码开发的话,不仅程序员本身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而且与业务人员进行对接的时候,那才叫一个绝!“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两个人苦苦交涉了几个小时后,业务应用的落地进程没有一丝进展。

中冶用云表开发的业务应用

如果业务变更了,应用功能又得“回炉重造”。

那么,低代码的出现,也说得上顺势而为了!

拖、拉、拽,就能搭建出业务应用,谁不喜欢呢?

就拿低代码的“领跑者”——云表来说,低代码开发应用平台,一般都具备以下4个特征:

1、降低了开发者门槛:动态表单和视图一键生成,还有流程配置都是拖拉拽,并且可以封装很多种吻合中国国情的流程审批。

2、提高开发效率,比用代码开发快5~8倍。因为可以不限制部署,所以可以自由增删功能,通过配置得到新的功能,完成业务配置。

3、支持自定义功能模块扩展,有些是平台控件没有的,但可以通过配置定义就可以实现。

4、成本比传统开发低,就算很牛的技术,开发一套进销存也不可能在一周搞定,而通过低代码开发就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

如果你觉得难以理解,我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说,在云表这里,实现基本的报表功能是家常便饭的事,更加深入的功能是用它来开发WMS、ERP、OA、进销存等业务应用,且开发出来的业务应用,功能可以随需而改,在云表这一个平台,可以管理多套业务应用。

实际上,这就相当于一个“一站式平台”。

可以 ***

目前,云表是有提供永久免费版本的。这时候,应该有人要出来杠了,“低代码就是闹着玩儿”!事实真的如此吗?

那为什么像华为、海尔、富士通、中铁、恒逸石化、南方物流等大型集团,都在用着云表呢?难不成它们也是闹着玩的吗?

用云表生成的移动端APP

最后,给大家奉上免费的软件获取方式,请有需要的朋友留意自取。

免费获取方式:

1. 点赞 评论 转发

2. 关注我,点击我的头像,发送关键词:CC

如果只有一两个企业在用着低代码平台,那我们可以说这是个偶然事件。那如果数以万计的企业都用,我们还可以轻轻松松地说上一句:这是偶然事件吗?显然,这是一个发展趋势!